銀行公會訂定「銀行業導入責任地圖制度自律規範」,經金管會同意備查,已自今年元旦起實施,初期採自律規範先行,未來再考慮正式納入法規。近年來,全球金融市場因多起重大違規事件,引發監管機關對於金融機構治理與高階管理層問責的關注。金管會表示,雖已針對銀行業者的銷售行為、授信管理及內部風控進行多次裁罰,但單純對機構處罰,還是無法有效遏止個人違規行為。因此便逐步思考擴大懲處對象,將責任從機構層級延伸至個別高階管理人員,進而促成「責任地圖」(Responsibility Map)制度的推動。責任地圖制度的核心目標,在於提升金融機
2024年8月,日本股市發生「閃電崩盤」,市場快速反映利差交易即將結束所帶來的衝擊。日本過去長期維持低利率環境,吸引許多像對沖基金這類投資人,利用低成本的日圓資金投資海外市場。當市場預期日本利率即將升到零以上,日圓便迅速升值,此時預期日圓走貶的投資人便面臨虧損,只好追加保證金。
美國國債雖遭降評,但其在全球避險資產的核心地位並未動搖,然而地緣政治與多元化趨勢恐帶來潛在變局。
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趨勢與高強度監理,金控董事會在薪酬責任、專業素養、併購審查、獨立性,乃至AI監督上提升功能,將是永續發展與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