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與監理
2025年3月
胡則華從守門人到創新掌舵人
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監管機構的角色亦隨之轉型。從傳統的「守門人」到積極創新的「推動者」,科技與永續已然成為驅動金融發展的雙引擎。金管會「金融市場發展及創新處」的成立,正是為了在穩健監理的基礎上,引領台灣金融體系持續創新前行。面對各界高度關注,笑稱自己是「校長兼撞鐘」的新任處長胡則華,以射手座的高效行動力積極證明創新處的價值。
胡則華期許處內同仁,以主動前瞻的態度迎接挑戰,透過共創合作的方法,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金融環境。她的最終願景,是實現金融市場的永續繁榮,讓創新處成為驅動金融市場前行的火車頭。
上任之初,胡則華即鎖定三大要務:首先,過去金融機構及科技業者多為單打獨鬥,缺乏整體戰略。因此,創新處的首要任務便是打團體戰,透過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凝聚整合產業資源,促進金融機構、金融科技業者及其他領域行業的協作,強化金融創新生態系。創新處亦將扮演橋樑角色,增加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業者間的交流與合作,鼓勵雙方共同探索創新應用,並提供必要的資源與支持。
其次是推動卓越計畫,將創新處打造為金融業的「經濟部」;為提升台灣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胡則華力推「金融市場卓越計畫」,期許能打造金管會內的經濟部,帶領金融業走向海外。她深知市場發展需要更高的格局;過去大家較關注零碎的監理框架,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卓越計畫將透過系統性的梳理,以找到「一串粽子的繩頭」方式解決根本問題,並在市場發展與監管間取得平衡,同時幫助產業在全球市場中找準定位,發揮影響力。具體而言,卓越計畫將針對台灣金融市場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全面評估,並制定相應的策略,以提升台灣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
最後是深耕永續金融,引領企業綠色轉型;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胡則華持續推動永續金融,引領金融機構帶動企業綠色轉型。工作包含持續推動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金融機構防範漂綠指引等等。面對國際政經局勢的變動,胡則華深信金融市場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引擎,更是引領企業轉型的關鍵力量。因此,即使面對川普2.0到整體國際情勢的詭譎多變,胡則華仍認為台灣應走出自己的永續發展道路。創新處將透過政策引導、提供誘因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將ESG因素納入其經營決策中,並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以支持企業的綠色轉型。
身為創新推動者的角色,胡則華認為,在面對社會資源有限的現實下,監理機關與其事必躬親,不如鼓勵業者多多探索,從實踐中找出最有效率的發展道路。她用家長育兒過程中的適度放手來形容,才能帶來更多探索與成長。監管機構不應設限,反而是鼓勵業者大膽嘗試。當業者臨界風險或對金融消費者、金融穩定有不利影響時,監理機關再適時提醒、引導,而非一開始就完全限制。這種「支持發展,適時調整」的策略,有助於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業者成長。
如同面對虛擬資產等新興領域,創新處同樣採取鼓勵發展的態度。在關注市場趨勢的同時,也將密切關注投資人保護及金融市場穩定,並在發展過程中適時調整,確保市場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胡則華以RWA代幣化發展為例,金管會成立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小組,鼓勵業者自行探索發展方向。甚至讓業者主導會議,由他們決定發展重點與模式。期望業者能從客戶需求出發,思考如何提供創新服務,而非一開始就受限於法規框架。
為扶植金融科技新創,並達成多贏局面,創新處將建立新創企業與創投基金之間的橋樑,並提供新創企業必要的輔導與支持,以加速其成長,並積極媒合創投公會投資人,引入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的輔導資源,協助新創企業成長茁壯,逐步走向資本市場。
此外,胡則華亦積極借鏡國際經驗,致力於打造台灣金融創新生態系。她觀察到美國矽谷之所以能孕育出眾多大型新創企業,甚至是獨角獸孵化器,產學合作是關鍵因素。矽谷周邊各大院校不僅提供源源不絕的科技人才,更透過產學合作方式,加速技術轉移與應用。此外,矽谷的創投生態系也相當活躍,吸引大量資金投入,共同推動新創企業成長。
胡則華補充,新加坡的金融創新模式同樣值得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積極發掘具潛力的創新項目,並將其發展為具體計畫。在推動這些計畫的過程中,MAS不僅關注新加坡本地的發展,更著重與國際接軌。以區塊鏈技術為例,新加坡在發展相關應用時,便積極與其他國家合作,確保技術標準的互通性,為未來的國際合作奠定基礎。
借鏡矽谷和新加坡的經驗,胡則華深信台灣在推動金融創新時,應聚焦兩重點,首先是強化產學合作,鼓勵大學與企業合作,促進技術交流與人才培育,為新創企業提供更多資源。再者是拓展國際視野,在推動金融創新項目時,應具備國際視野,積極與其他國家交流,確保掌握趨勢及技術標準的互通性,為未來的國際合作創造更多機會。具體而言,台灣可以透過建立產學合作平台、推動國際交流計畫等方式,加強產學合作與國際接軌。
創新處的多箭齊發,預示著台灣金融產業的蓬勃發展與蓄勢待發。在胡則華處長的帶領下,將以積極的作為與前瞻的視野,全面啟動金融創新引擎,為台灣金融產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