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5年3月
保險科技守護年長退休族
隨著醫學發達,國人的平均壽命逐年延長,但「不健康餘命」也隨之延長,亦即所謂的「長壽風險」大幅提高。不過,隨著金融科技的應用日益普及,也為解決長壽風險帶來新的可能性。
長壽風險背後,代表退休金的準備需求、老後的醫療照護規劃將比想像中更複雜。不僅如此,由於活得久,面臨市場震盪的時間勢必跟著拉長,遭逢「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Risk of Return)的機率將大幅提高。「報酬順序風險」是市場風險的一種,指在退休或屆退階段期間,不幸遇到市場修正幅度超乎預期,但為了支應生活所需,仍得從資產中變現,於是影響到退休資產的整體價值,即便日後市場彈升,依舊無法完全彌補整體資產在下跌階段的損失,導致退休規劃被打亂。
要抵禦長壽風險,必須有長期、穩健的財務規劃。過往民眾進行相關的財務計畫時,只能向專家諮詢,但隨著金融科技發展,智能投資漸趨普及,目前國內近20家金融業者有自動化的機器人理財平台,提供客製化的定期定額智能投資服務。如今業者還能內建自動偵測功能,當市場超漲或超跌時,會主動示警或提醒投資人逢低進場,例如線上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的「超底王」、基富通的「好享加-低檔智動投」等投資方案皆是如此,有助於降低報酬順序風險,提升長期退休金的投資績效。
不健康餘命延長,勢必導致保險給付支出的財務負擔遞增。近年來,「Vitality(活力)健康保險計畫」的觀念逐漸蔚為風尚。「Vitality」概念源於南非Discovery保險公司於1997年前推出的健康福利方案,公司透過追蹤客戶健康數據、生活習慣等技術,結合回饋紅利點數的獎勵機制,鼓勵會員運動健身、購買健康食品,或採取減肥計畫、戒菸行動、血糖管控等,讓保險從「事後理賠」邁向「事前預防」,達到減少長期醫療費用的效益。Discovery的生意模式相當創新,還被美國哈佛商業學院評選為教學案例。
雖然台灣目前尚未有保險公司全面採取Vitality計畫,不過,近年來越來越熱銷的「外溢保單」,可謂此概念下的產物。所謂「外溢」指的是透過保險來回饋實質的獎勵,讓保戶積極自主管理個人健康,從而降低事後理賠的機率。簡言之,外溢保單主打「運動量越高或身體越健康,買保單就越划算」的訴求。
目前國內的外溢保單主要分為「健走型」、「健檢型」、「實物給付型」3種。「健走型」是保戶透過App、運動穿戴裝置來上傳健走步數,「健診型」則是健檢數據達到一定門檻後,可以享受保費折抵、增加保額等優惠;「實物給付型」則是在同樣條件下,保戶可獲得健檢、長照相關服務等非現金的給付項目。
據統計,2024年前3季,國內外溢保單新契約增加近94萬件,新契約保費超過新台幣190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1%、17%。外溢保單近年來熱銷,加上有利於接軌保障型保單,因此壽險業者積極推動,成長空間值得期待。
失智、失能更是長壽風險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且時常成為防範詐騙的漏洞。這些患者處理個人財務時,常見狀況包括忘記密碼或自己的簽名、無法跟行員溝通、忘記是否付過錢或提過款、忘記如何使用提款機或網路銀行而亂按一通等。此時,金融業者就能善用金融科技來判斷客戶是否有異常行為,協助保護其資產。
英國的滙豐銀行(HSBC)2018年宣示該行為「認知友善銀行」(Dementiafriendly bank),就是一例。滙豐香港分行也在2019年跟進,推出「安悅自主個人戶口」,協助認知障礙患者或行為能力較弱的人能自主管理財務,運用金融科技工具將交易紀錄副本通知本人指定的第三人(如家屬或朋友)、為了該客戶設定個別的ATM取款額度,以及運用聲紋等生物辨識技術來防詐。
日本佐賀銀行則與軟體公司OPTiM合作開發詐欺辨識系統,運用ATM防盜監視器影像來偵測客戶是否因為遭到詐欺而匯款,例如出現銀髮族或疑似失智的客戶一邊講手機一邊操作ATM的影像時,系統分析該影像資料,研判可能是詐騙後,立刻發出警示。
另外,金融業者可以在商品設計或契約內,透過金融科技來納入「失智因子」。舉例來說,位於美國矽谷的新創公司Neurotrack透過AI(人工智慧)技術偵測用戶的眼球運動,及早辨識其認知能力是否下降,日本的第一生命保險公司(Dai-ichi)、向日葵生命保險(Sompo Himawari)皆與Neurotrack合作,推出相關的產品與服務。
隨著保險科技日益發展,類似的應用勢必會越來越多。比方說,區塊鏈技術問世後,許多人看好未來保險契約將有不少智能合約,可藉此自動偵測保戶的行為是否異常,例如該保戶原本每個月皆會查詢保費或基金淨值等資訊,但後來卻將近一年都沒有查詢,保險業者就能啟動必要的關懷服務。
不過,以現階段的台灣而言,上述的金融科技商品及服務想真正普及,仍有一段路要走。不少高齡長輩幾乎不用智慧型手機,也不使用信用卡、現金以外的支付工具,金融業者不易取得相關數據;即便有數據,也時常聽聞長輩極度介意業者掌握自己的聲紋、虹膜等個人資訊,這自然會影響相關服務的推廣速度。若業者能克服這些瓶頸,化解不同種類的長壽風險困境,將會是促進普惠金融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