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 > 美國 2025年3月

10年期公債殖利率將攀上5%

張俊明

普在就職演說時重申成立「對外稅務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對外國加徵關稅與其他稅收的計畫,不過,這恐怕還不是這位高舉著關稅大刀的總統讓外界最擔憂的部分,而是對金融市場產生的連鎖效應。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授權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期間管制進口,特別受到川普青睞,對於如何實施關稅賦予了極大的管轄權,且未嚴格要求需要證明推動關稅是出自國家安全需要,賦予了總統揮動關稅大刀的法律依據。

此消息一出,投資人加速拋售美債,被視為金融市場重要指標的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衝破4.7%,之後一路攀升,1月13日一度觸及4.8%,距5%大關僅一步之遙,且創下2024年4月以來最高紀錄;接著,美國公布的12月CPI數據低於預期,緩解了各界對通膨的部分疑慮,殖利率才小幅下跌至4.6%左右,但仍位於相對高點。

川普之所以要祭出這種撒手鐧,主要是因為加徵關稅可由總統發布行政命令實施,毋須經國會批准,不僅有法源依據,也更具彈性與機動性。之前川普對其他國家發動貿易戰的法源,大多是以關稅條款的第301條(應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第232條(涉及國家安全的進口關稅限制)作為依據,但必須分別經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商務部的調查後,方可正式上路;若要援引第201條(為美國產業提供臨時救濟關稅措施),也需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通過,皆非總統一人說了算。

事實上,2019年川普在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就曾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威脅對所有自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徵收5%關稅,若墨西哥沒有針對減少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人數積極採取行動,將調升關稅至25%。當時墨西哥官員不得不趕緊前往華府,進行為期一周的面對面談判,最後達成一項恢復「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移民政策的協議,才得以不必實施懲罰性關稅。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一旦川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經濟緊急狀態,等於他擁有「立刻」向盟友和對手大規模徵收關稅的至高權力,被針對的國家連喘口氣的時間都沒有,對金融市場而言,後續連鎖效應將是最大的未知數。

即使「川普1.0」未出此招,各界仍認為,「川普2.0」讓金融市場面臨的利率風險更加詭譎難料,近日「期限溢價」(Term Premium)不斷上升,就是明顯的指標。

所謂「期限溢價」,指的是投資人持有10年或20年等長天期公債時,因持有期限較長,必須承擔更高的風險,所以會提供高於短天期債券(例如1月期國庫券)的利差。

簡言之,期限溢價是衡量債券風險的重要指標;期限溢價越高,代表債券的風險越高,投資者要求的回報也越高。

以歷史經驗來看,期限溢酬與基準利率、通膨數據、財政政策的預期息息相關。一旦美國政府赤字或舉債增加,代表風險升溫,投資人就會要求更高的報酬率以彌補風險,因此反應在殖利率的漲勢上。

現在各界普遍認為,當前期限溢價升高,是美國長債殖利率上揚的一大因素,而非對通膨重燃的顧慮;至於期限溢價升高的主因,是因為外界無法估測川普上台後的措施對殖利率有何影響。

「美國公債市場將會出現相當大的波動。」安盛投資管理美國固定收益投資專家傑克‧史蒂芬生(Jack Stephenson)在總統大選前就特別提醒,川普上次執政時,大舉推動《減稅與就業法案》(TCJA),該法案原定於2025年到期。如今川普再次當選,極可能會取消2025年的落日時間點,延續其減稅政策。

但是,美國政府背負龐大的財政赤字,現今已超過1.8兆美元,要延續減稅政策,是一項巨大的財政承諾。如果川普領導的新政府無法明確解釋如何縮減赤字、如何為這些政策的額外支出提供資金,美國國債市場很難不出現負面反應。

根據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的模型,美國10年期公債的期限溢價估計自去年9月以來便不斷攀升,1月中旬溢價幅度曾達到68個基點,是去年9月18日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以來最高。

德意志銀行判斷期限溢價還可能繼續升高,並導致今年上半年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保持在4.75%,甚至來到更高的水準,即便現階段期限溢價升高才是帶動美國長債殖利率上揚的主因,而非顧慮通膨再度升溫,但從去年12月聯準會的動作來看,可見通膨壓力持續存在。

去年12月的政策會議上,聯準會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4.25%至4.5%,下修了失業率數字,同時上調了對經濟成長的預期。由此可見聯準會預估今年經濟表現與去年相去不遠,而且勞動市場尚稱穩健,這些大致上都符合市場預期。

但出乎各界預料的是,聯準會調整了對未來通膨與利率走向的預期,2025年CPI年增率由2.1%上修至2.5%,核心CPI年增率也由2.2%調升至2.5%,調整幅度不小。

此外,聯準會原先預期2026年就能實現2%的通膨目標,但最新預測已延至2027年。最新的點陣圖顯示,聯準會將今年降息次數從先前的4次減少至2次,每次0.25個百分點。各界的解讀是,除非美國通膨明顯緩解,否則聯準會在新的一年內,會採取更為謹慎保守的貨幣政策,以因應「川普2.0」帶來的變數。

不過,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持續上升,極可能促使美國新政府重新評估其施政,屆時又會對利率環境形成未知的衝擊。渣打銀行預期,10年期美債殖利率若上升至5%,新政府將會有所作為,聯準會可能終止量化緊縮,殖利率就不會進一步上揚,但這也代表整體利率環境更錯綜複雜;對金融業者而言,今年如何透過債券繼續獲得穩健的收益來源,或是債券作為投資組合中的對沖工具、套利工具的可靠度是否仍像過往一樣,都得仰賴審慎而嚴謹的評估流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