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潮橫掃人類社會各領域,金融業當然也不例外。不管是運用到金融服務作業流程的各部門,或是運用AI技術管理的資產規模,都快速成長。這當中AI所帶來的效率令人驚豔,但其伴隨而來的風險,可能遠比取代人類工作機會還要深遠。也難怪近期主要國家央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金融穩定報告,皆深入探討AI是否加劇金融不穩定。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如何善用AI帶來的機會,避開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值得關注。過去十幾年來,AI與機器學習技術廣泛被運用到反洗錢與防詐,但近來由於相關技術的發展以及計算成本的降低,使得運用層面更廣。根據IMF的
轉型金融已成為推動高碳排產業邁向低碳與淨零排放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從國際間對轉型金融定義與標準的未達共識,到地緣政治帶來的市場波動,皆為其發展蒙上不確定性。
轉型金融不若ESG那樣遙不可及,而被寄予減碳厚望。然而,何謂轉型?原則為何?國際間尚缺共識,在過渡期不免陷入假轉型、真漂綠的爭議。
複雜的永續法令規範,導致歐洲企業合規成本負擔加重,因此歐盟正在鬆綁法規,預計在2029年前,降低35%以上的中小企業行政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