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策略
2024年12月
台灣資產管理中心崛起契機
讀懂富人心 抓住跨境資金回流趨勢
近年來,全球財富管理產業經歷了顯著的更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的市場地位也隨之變化。台灣憑藉著強勁的經濟表現,在全球供應鏈轉移的趨勢中穩步前進。在國際政經環境的變化下,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推動台灣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新政策,可望將台灣的私人銀行產業推向新高度。
台灣這幾年來的經濟成長表現亮眼,尤其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完整產業鏈的優勢,半導體、伺服器、電子零組件和資訊通信等科技產業出口表現強勁,企業獲利顯著增加。隨著全球供應鏈轉移重整,台商的投資布局逐步開花結果,台股表現也屢創新高,個人投資收入大幅提升,這些都是促使台灣整體個人財富總額迅速擴大的因素。
根據《2024台灣超高資產客群財富洞察報告》預計,自2019年起,台灣的整體個人財富每年成長率高達8%,至2023年已高達新台幣194兆元。展望未來,至2027年,即使成長腳步因為全球大環境而趨緩,每年還是可望有6%的成長率,全體資產可望超過240兆元。金管會欲將台灣發展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正是以台灣人巨大的財富基礎作為憑藉。
跨境資金移動是趨勢
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外界總以為台灣的高資產客群資產配置於境外的意願比較高,事實上情況已漸有轉變。以往高資產客群配置資產於境外,大多是因風險分散、境外資產的稅務和隱私優勢,以及不同架構的投資理財商品配置。然而,隨著政治經濟變化、國際稅務監管透明度提高的影響,高資產人士陸續將海外資產移回台灣。不少富人家族考慮到後代子女的稅務等,也開始規劃調整家族資產配置。
這些高資產族群對財富管理的觀念悄悄改變,這正是台灣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重要機會。高資產族群若要達成財富永續的目標,必須制定完善的財富管理策略,也需要留意資產的海外配置和多重國籍的挑戰。專業的私人財富管理機構可以整合資源,透過專業人士的協助,設計出滿足各種客製化需求的財富管理方案。
財管新思維家族傳承與永續發展
一般來說,高資產人士青睞的財富管理方案,不會只有單一面向。他們在選擇合適的金融機構時,會更注重該機構是否能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流動性需求和投資風格,量身打造資產配置建議,並提供多元的投資管道,進而有效分散投資組合的風險。如果金融機構能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提供授信和銀行金流服務,更能受到客戶的青睞。
高資產族群在規劃財富管理時,需要面對複雜的跨境稅務與法律,以及各國監管趨嚴走勢。此時,具信任基礎且擁有龐大資源的金融機構,若可協助境內外資產整合布局,並涵蓋個人、家族、事業的全方位解決方案,將更受到重視。
精緻化服務 驅動財管發展
此外,台灣的經濟與國際局勢密切相關,高資產族群在布局個人資產時,大多十分關注各種對出口貿易影響重大的政治經濟議題,例如地緣政治衝突、通貨膨脹,以及全球央行的貨幣政策等。至於與自身企業經營高度相關的關稅、稅法等,企業社會責任與ESG議題以及創新科技與趨勢等,也會格外重視。
面對這些需求,財富管理機構除了主動提供市場研究報告,還能提出應變調整的建議與討論,為高資產客群的個人、家庭或企業進行配置,做好風險管理與布局策略。如果牽涉財富轉移和傳承,超高資產客群所擁有的藝術品、海外房地產、非上市公司股權等,大多屬於不易於短時間內變現的資產類別,且涉及的交易對象眾多,就更需要提前布局與妥善規劃。
隨著台灣邁向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目標,高資產客群的財富管理產業可望建構起更綿密的金融環境,進一步推動台灣金融業向更精緻的金融服務邁進。(本文作者楊子宏為中國信託銀行私人理財經營處處長、陳威震為BCG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