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4年12月

AI軍備賽 國內金控準備好了

生成式AI 2025年全面登場
撰文:楊晴

融業AI軍備賽來了!金管會頒布「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指引」,內含是生成式AI指導原則,明燈亮起,各大銀行籌備已久的AI資料庫模型建置終於可以大舉落地接軌生成式AI,國銀2024年積極展現生成式AI拳頭,摩拳擦掌備戰的原因,是下一步要迎接AI Agent(代理人)。

美國AI晶片霸主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對外談話,認為企業是否擁抱AI,成為攸關企業存續的問題,輝達正在打造蒐集企業運作方式、業務流程與客戶互動等知識,交給AI,最終目標是打造可以與執行長直接對話溝通的AI。而這方向,在在凸顯AI Agent總有一天將會被企業大舉運用。

台灣金融AI代理人法規待完善

今年領先市場,率先對外公開金控內生成式AI技術發展架構「GAIA」的國泰金控,認為相較金管會對AI定義為「傳統學習與深度學習」,生成式AI出現已經讓其進入新領域。

國泰金控分析,未來AI在金融業運用將有4階段,如果法規成熟,有機會從現在的AI Tool(工具)、AI助理(文本生成、風險預測),邁入AI Agent,也就是智慧運用,第四階段是AI Native(智能決策),最終迎接金融場景智能化,實現無所不在的智慧決策。

什麼是AI Agent?金融業者形容,主軸是化繁為簡、化大為小,可以將複雜工作拆分成一個一個模組。實務上,使用者下指令,AI代理接受指令後,可以依據使用者的個人數據資料等,制定計畫並執行,例如直接查看航班,甚至確認安排後續行程。

瑞士金融科技專家蘇黎世大學瑞士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創辦人兼主任Thomas Puschmann形容,銀行或監管機關中的AI代理人樣貌,除了取代金融業員工完成日常工作,還可以解決複雜工作問題,甚至相互溝通協調;他認為,未來AI代理人將可望整合到機器人以及實體系統,與人類真實世界互動,甚至會搭建改進自身代碼能力,還可能在全球治理、經濟供應鏈、資源分配以及金融系統扮演重要角色。

Thomas Puschmann指出,現階段展望國際,AI在金融領域最大應用潛力上,後台為程式碼以及軟體開發,包括LLM大型語言模型。金融業解釋,LLM可以增加操作精確性與輸出可靠性,讓AI Agent可以自動化處理重複性高與錯誤率低的任務,適合運用在需要精確運算的金融資訊處理與資料分析領域。

此外,也可以運用在貸款合約、搜尋企業文件財務資料、股票研究分析等研究上;運用在客戶服務上,應用潛力更為龐大,例如聊天機器人、語音助理、客服中心自動化、語音分析、客戶情緒分析等等。Thomas Puschmann認為,這些應用與預測不可避免將對金融業員工造成影響,至少逾2成金融業工作將受到AI問世改變。

AI軍備賽起跑 國銀大顯身手

台灣金融研訓院今年第二屆針對國內30家銀行,調查金融科技創新與數位轉型結果,數位轉型先行者成績單與2022年公布的第一屆結果相同,都由玉山銀、一銀、北富銀、國泰世華銀、台新銀、中信銀以及永豐銀奪下,7家中大型消金銀行,在AI成功保持領先地位。

實務上,在這場AI起跑賽中,消金業務越龐大的銀行,的確越容易成為生成式AI發展的領先跑者。金融業者分析,AI就像一個積極努力學習的學生,只要給它的資料夠多、夠龐大,能跑出來的模型運用建議就更完整實用,代表大數據就是建立模型的關鍵。

金融業數位轉型加速,AI技術成為國銀兵家必爭之地。根據金研院最新調查,傳統AI與生成式AI將是國銀未來3年的發展重點,主要應用於提升客戶服務、優化內部流程及強化風險管理,未來配合相關法規落地,有望打造更智慧、更安全的金融環境。(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長期關注金融市場與科技產業動態)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