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來,隱私監理機構一直要求網路平台減少分享使用者資訊。在這方面,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範》(GDPR)目前仍是黃金標準,世界各國與美國加州則陸續跟上。感謝GDPR的存在,隱私保護如今才能發展成一整個研究領域,目前已經可以詳細列出隱私外洩的危害。但過去幾年,許多解決隱私問題的方法,加上美國在某些理念上的轉變,使得反壟斷對科技界的影響變得更大。在很多層面來說,反壟斷的立場與隱私保護完全相反:它要求科技平台不能把資料鎖在自己家,必須允許其他同業分享這些資料帶來的利益。這樣的要求,會對科技業者產生哪些影響?兼顧隱私與反
國內金控布局雲端、人才與內部平台,打造內部AI軍團,從聊天機器人、房貸估價到醫療判讀,全面加速搶進金融戰場,力拚效率轉型與獲利極限。
台灣金融業運用AI程度仍屬初期階段,金管會鼓勵兼顧創新與風險,一方面善用AI技術的優勢,追求創新與效益;另一方面妥善控管潛在風險,打造可信賴的數位金融環境。
電子遊戲產業的消費群早已從青少年轉向青壯年的經濟中堅,全球主力玩家近40億人口,也令人關注遊戲產業驅動的龐大訂閱、IAP金流與數位金融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