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策略 2024年10月

台資銀行在越南還有機會?

金融業過度擁擠
撰文:張嘉伶

購同業、增加海外收益,已是台灣金融業者強化競爭力的兩大法門。人口超過1億、平均工資約新台幣8,860元,算相對低廉的越南,原就是台灣金融業者進軍海外市場的首選之一,而美國、中國在經濟上轉為對立後,可在兩大強國間左右逢源的越南,台資銀行也期望能在此抓住經濟紅利。

第一銀行河內市分行資深副理李志杰分析,越南經濟改革、開放的時間,始自1986年,略晚於中國數年,「越南約9成的經濟制度、政策,皆習自中國,再斟酌越南文化、民情,進行適度調整」,初期經濟成長頗為緩慢,但在2015年後,進入「爆發期」,到2025年,正好滿10年,堪稱越南經濟的「黃金10年」。

一張含有 文字, 字型, 螢幕擷取畫面, 地圖 的圖片

自動產生的描述

經濟實力遠超往昔

2015年迄今,越南經濟年成長率平均為6.8%,疫情後,速度雖略微減緩,但仍有6%。李志杰指出,越南仿效中國,推出各式5年經濟計畫,其中包括國民所得倍增計畫,「2015年時,越南年國民所得約2,000美元,到2020年時,若非疫情來襲,年國民所得已突破3,000美元,經濟實力已遠超往昔。」

越南經濟成長雖快速,但仍存有若干隱憂。李志杰表示,與其他東南亞國家相同,在2015年前,越南以出口農產品為主,並大舉進口電子、機械產品等高單價的零組件,貿易逆差居高不下,難以拉抬外匯庫存,導致越南盾每年約貶值3%,「2015年後,其貨幣貶勢趨緩,縮減至2%左右。自2016年後,越南已從貿易逆差轉為順差,貨幣匯率已漸趨穩定。」

2021年至2022年,當其他國家經濟慘遭疫情肆虐,越南受惠於訂單轉移,卻是經濟表現最佳的2年。但到了2023年,因後疫情時代,加上房地產市場失控,導致越南經濟大幅下滑,影響持續至2024年上半年,連銀行業也遭到波及。

越戰結束後,越南人口開始成長;最早前進越南的台資企業,多為紡織、成衣、傢俱與製鞋等傳統產業業者,且集中在南越為主;派駐越南南北越多年的李志杰觀察,韓資企業是帶頭大舉投資北越的外資企業,貢獻越南GDP頗巨,知名度、投資金額最高者當屬三星,「在河內街頭,隨時都可看到韓國人。韓資企業深耕北越,涉足產業已從手機等相關電子產業,擴及商場、不動產。」

日資企業原也是北越舉足輕重的外資企業,但近年來,其投資力道已減緩,但仍是越南外資投資前三大;當下,北越外資企業的新血為中資企業、台資企業,李志杰解釋,在美中貿易戰爭爆發後,因地利之便,中國電子零組件企業紛紛轉戰越南,「因南越土地已漸趨飽和,加上北越有地利之便、祭出諸多租稅優惠,吸引台資電子大廠相繼到北越設廠。」

銀行經營陷阱不少

李志杰樂觀地說,在未來10年,北越將逐漸形成電子產業聚落,吸引更多台資協力廠商進駐,「有台資企業的地方,就會有台資銀行」,台資企業以製造業為主,較願「安寨紮營、落地生根」,會實際買地、建廠,缺點是,當越南發生罷工或排華運動時,損失較嚴重,但優點是,較能獲得越南勞工、企業的信任。

整體上,越南勞工不僅較其他東南亞國家勞工勤奮、文化習慣相近,且儲蓄率較高,若能適度消弭缺水、缺電、缺工的沉痾,前景將更值得期待。

在可見的未來,越南台資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除了韓、中等外資同業的競爭,當是工資持續上漲,且員工流動率較高。李志杰說明,越南政府為因應通貨膨脹,每年皆調漲基本工資5%至10%,電子廠湧進北越後,缺工問題將逐漸浮現,如何招工並留住員工,將是台資企業的一大難題。

雖然台資銀行相繼南進,但在越南,第一銀行現仍是唯一南北越同時擁有分行據點的公股銀行,分別位於河內市、胡志明市,能提供完整的金融服務。

金融成長快競爭白熱化

但在今日,越南已是國際金融業者必爭之地,除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外貿商業銀行、投資發展銀行等本土4大銀行,與多家本土中型銀行,還有9家外資銀行、51間外行銀行的分行,已頗為擁擠。

「2010年時,越南沒有一家銀行擠進全球前300大銀行;今日,卻已有3家。」李志杰強調,由此可見,越南金融產業成長速度之迅猛,且其利差達3%以上,為台灣金融產業的數倍,故台資銀行陸續來此搶灘,「不過,越南銀行證照取得不易,未來將更為困難,現在幾乎不發新的執照。」

海外市場利差大,台資銀行聘雇員工數已成長約2倍,故紛紛調升海外獲利在總獲利中的占比目標值。李志杰透露,有些台資銀行將此占比的長期目標值訂為50%,足見其寄望之殷,第一銀行去年占比約為2成;中長期的目標值,則訂在45%,若全球不動產市場重回正軌、貨幣政策持續寬鬆,將可望逐步達成。

開放越僑回國置產、購地成利多

「在越南,當地政府嚴格管控授信成長率,銀行放款年均成長率約15%,以免失控。」李志杰直言,度過2023年的低谷期,越南金融產業可望逐漸回歸正常,越南將開放海外越僑回越置產、購地,更將是金融產業的一大利多。

然而,銀行業過度競爭甚至出現放款利率低於存款利率的特異現象,且銀行間拆借利率波動太大、一日三市,是越南金融產業發展的關卡;此外,越南政府又嚴格限制單一客戶/集團占銀行自有資本的比例,分5年調降,將於2029年時分別降至10%、15%,「台資銀行放款上限減少1/3,衝擊甚大。」

雖然有重重難關與限制,李志杰仍樂觀看待越南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北越,也相信台資銀行可衝破難關,迂迴地應對限制,樹立台資銀行開拓海外市場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