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4年10月

金管會Q4納管機器人理財

你的理財專員是AI!
撰文:楊晴

灣2017年6月全面開放「機器人理財」上路後,經歷疫情帶動數位金融理財需求,以及近年AI應用突飛猛進,「機器人理財」發展方興未艾,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至今年8月底,已有17家業者推出機器人理財業務,累積客戶數突破20萬人,管理資產規模近百億元、達97.28億元。惟「機器人理財」龐大規模引發主管機關關切,金管會宣布,「機器人理財」第4季將拉高法令位階,納入「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規範,金融科技業者如果未來要推出機器人理財,同樣納管。

針對演算法審核開監管條件

你的理財專員是AI?但最終實際上給出投資組合建議究竟是誰要負責任?實務上,世界主要國家都已注意到機器人理財監理的需求,以美國、英國、新加坡為例,雖然沒有就機器人理財服務制定專法,但美國已經由證券交易委員會發布機器人理財指引,金融監管局要求業者必須就演算法為有效監管,除了內部監管機制,還必須針對演算法審核等;英國金融業務監理局則針對機器人理財服務的從業人員資格等等訂定規範,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除了要求業者遵守以上交易規範,還針對演算法開出監管條件。

基於AI以及演算法的技術應用,仍具有不透明以及不可解釋性,諸多立委以及市場關注,為了達到充分監理,金管會6月預告,原屬「自律規範」的機器人理財,拉高法令位階,相關監理原則納入「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9月2日預告已經結束,目前正在評估外界建議意見,預計今年第4季將正式對外發布。

也就是說,金融科技業者想要推出「自動化投資顧問的投資組合建議」,都必須要按照申請投顧流程,拿到投顧執照,才能辦理,且第4季上路的新制度,拉高資本額到新台幣5,000萬,營業保證金拉高到1,000萬,不符合規定者屆時都必須於1年內做增資調整,據了解,至少有2家業者必須增資。

新規上路 金管會給胡蘿蔔又拿鞭子?

「自動化投顧服務」是什麼?為「機器人理財」正式名稱,是指透過AI人工智慧、演算法等技術,以自動化工具向客戶提供投資組合建議,起源金管會2017年6月發布相關作業要點,讓機器人理財全面上路,也因自動化投顧服務,投資人在投資前,需填寫一些表單。

而機器人理財成長有多快速?根據金管會統計,2018年起「機器人理財」的客戶數與資產規模,連年成長,2023年底已經分別成長至新台幣77.92億元與17.5萬客戶,相較2018年底的5.7億元以及2.1萬客戶相比,等於5年時間,資產規模成長1,267%、客戶數成長逾700%。

今年初,金管會進一步放寬「機器人理財」的自動再平衡法規,簡化程序,投顧、券商以及客戶共同簽訂的三方契約上,只要業者取得客戶同意,接受投顧執行自動再平衡交易後,未來投顧與券商就不用再次取得客戶同意,讓「機器人理財」真正自動化,當時業者看好這塊版圖會在2024年突破百億元。

這個預言也的確在今年9月至第4季將實現。根據金管會統計至今年8月底,機器人理財資產規模的確進一步增加至新台幣97.28億元,如果資產規模成長速度不變,預計最快9月到第4季,將會突破百億元。

這也是金管會給完「機器人理財」胡蘿蔔,一手又拿鞭子提高監理原因。金管會證期局官員接受《台灣銀行家》雜誌採訪解釋,相比2018年1月,國內剛開始提供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時候,僅有2家業者辦理,目前提供服務業者已經增加到17家,連帶客戶數與資產規模同步快速成長,為了保障投資人權益,的確有提高監理必要性。

大型消金銀行加入機器人理財

綜觀國內主要消金銀行近乎多投入機器人理財開放腳步,以國內最大銀行中信銀為例,推出中信智主投,利用AI機器人搭配市場大數據,投資人只要登入相關APP,完成挑選喜好投資組合內容,決定單筆或定期定額投資,內部也建構「智能資產配置」(iMAP)及「投資智庫」工具,理專透過智能輔助利器整合客戶樣態與市場動向。

另一大型消金銀國泰世華銀旗下也有「國泰智能投資平台」,選擇與自家國泰證券聯手,提供美股ETF投資組合,嚴選智慧機器、永續發展、科技創新、網路應用,客戶可以透過個人風險屬性與投資偏好等,客製化投資組合,也有再平衡機制24小時監測,投資組合比例偏離原投資組合比例配置目標,系統便會主動發出再平衡通知。

根據金管會數據,目前前三大服務規模業者都是銀行業,分別為國泰世華銀、一銀與兆豐銀,資產規模分別都已經突破新台幣20億元、15億元以及10億元,投信業中,復華投信與野村投信資產規模也都已經突破2億元。

多家大型消金銀行紛紛加入「機器人理財」,加上國人越來越習慣使用AI服務,可以想見此塊市場成長腳步將會加快,加上目前演算法都是業者自行審查,不易課責,金管會證期局官員指出,因此金管會決議將自動化投顧服務監理原則,從自律規範提升至法令位階,同時強化外部審查以及公會自律機制,預計今年第4季對外發布,未來將持續檢討自動化投顧法規,適時調整法規。

申請通過 才能推機器人理財

對於國內主打機器人理財服務的業者,無論是銀行或是非銀行業者,是否都會納管?證期局官員回應,第四季起是否納入最新監理,得看業者提供的自動化投顧服務,是否符合法規或自律規範中的定義,也就是完全經由網路互動,全無或是極少人工服務提供給予投資人投資組合建議等等。

證期局指出,如果符合「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定義,那麼首先必須申請經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也就是要獲得金管會核發投顧執照,才可以辦理,現行17家已經推出機器人服務的業者,都符合上述需求,不需要特別申請。

但若金融科技業者只是提供程式設計或是支援軟體開發,並沒有提供組合建議,不符合法規中的自動化投資顧問服務定義者,官員指出,這類案例就不需要向金管會申請。

官員解釋,因業者沒有提供組合建議,就不會是這波要納管的對象。官員並補充,目前至9月中,尚未有金融科技業者詢問申請流程,未來法規上路後,有意願推出「機器人理財」的金融科技業者,必須先拿到投顧執照,且必須符合新制度的資本額與營業保證金標準等,才能辦理。

「機器人理財」未來發展規模擴大下,也的確開始進入大者恆大、弱者退出市場局面。根據金管會統計至8月,自動化投資顧問的業者為17家,較上半年統計資料少了1家,官員證實,退出業者起因機器人理財業務規模沒有達到理想範圍,業務規模為零,因此決議結束服務。

金融業者普遍認為,未來可以在「機器人理財」這塊市場稱霸業者,必須是能取得更大型的客戶與資產管理規模者,如此才能降低開發模型等的成本壓力。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