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從2020年8月開放國銀開辦億元級以上的高資產理財業務以來,包括一銀、兆豐、合庫等3家公股行庫在高資產理財業務嶄露頭角,華銀也在今年正式加入高資產理財行列,其中,在金管會目前已核可開辦高資產理財12家國銀裡,一銀、兆豐、合庫等三大行庫,不論是高資產客戶數,或是資產規模,都可說是國銀裡的佼佼者,已成為金管會每月公布統計前三大的「常客」,那麼,為何起步較晚的公股銀行,在高資產理財業務仍能後來居上,繳出不遜於民營銀行的成績?對此大型行庫高層指出,最主要是因為公股銀行的客層,本來資產規模就很高,但由於以前和公股往來的
東南亞是全球對外投資的首要目的地之一,卻也因此成為中國廠商洗產地的轉運站,川普的重稅讓東南亞國家開始強化對中國產品原料的監控。
央行限貸令後,房市投機泡沫雖見修正,但價格將是緩修而非崩盤,市場正進入盤整期。
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達4.1兆美元,已超車香港,成為亞洲資產管理霸主。台灣如何能借鏡,發掘在地優勢,爭取國內外高資產人士的資金配置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