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經濟實力逐漸強大之後,金融業不僅僅是壯大自己,更肩負著推動台灣產業進步的重要任務,台灣已經成為全世界第二十一大經濟體。另外,財政部曾主導境外資金匯回專法引導資金實際匯回新台幣3,351億元,創造國內投資1,757億元,台灣應該如何應對這些資金,使經濟持續穩健成長,進而帶動民間部門參與公共建設量能,引導民間資金發展金融服務業及財富管理業務。在此穩健的發展基礎上,賴清德總統認為,金融業可以提升國內的投資標的,來消化金融業的資金,對於金融業務也應該要更進一步的鬆綁,來面對數位轉型、淨零轉型等各項未來挑戰。提出誘因讓
代理式AI被《經濟學人》譽為2025年最大的科技突破之一,然而,它帶來服務與管理模式升級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存在建置與維運成本的現實限制。
代理式AI是實打實的硬功夫,最怕落入想「彎道超車」、抄捷徑的心理陷阱。唯有從「技術」、「基礎建設」、「經營策略」與「人才培育」等四大構面著手,踏實耕耘,台灣的代理式AI才會追得上國際。
銀行探索代理式AI,使用場景包括詐欺調查、貸款作業、銷售與服務場景。由於金融業長期受到嚴格的監管,代理式AI的決策將受到法遵挑戰,未來有必要建立多層次的治理框架,以符合最新的法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