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3年12月

AI讓社交詐騙如虎添翼,如何反制?

撰文:David Stinson孫維德

生成式AI的流行,連詐騙集團也拿來利用,不用再聘人海量撒餌,透過系統就能以詐騙的話術到處釣魚,那如何利用AI的技術來反制,也值得思考。

去的「我是奈及利亞親王……」電子郵件大都只是網路上的笑話,很少真正造成威脅。這些詐騙信件都說只要你預付一定的金額,就能得到一大筆金錢。但信件英文寫得實在太蹩腳,有時甚至根本看不懂。「奈及利亞親王」詐騙如字面上所示,大都源自非洲,西方人在巨大的文化差異下很難追出兇手。

騙取信任的社交詐騙最近越來越猖狂,戀愛詐騙也是類似模式,歹徒以更複雜的網路社交行為,引誘受害者交出小錢賺取大錢。這些歹徒大部分位於南亞,卻偽裝成中國人欺騙世界各地,用自己的蹩腳英文也有效果。

社交工程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操弄過程,而大型語言模型(LLM)似乎讓歹徒的伎倆越加爐火純青。今年11月在台北舉行的亞洲防詐高峰會(The Global Anti-Scam Asia Summit)重點之一,就是人工智慧在詐騙生態系中的角色。與會者認為未來會先進入一段詐騙猖獗時期,之後才會好轉,詐騙手法不僅限於電信詐欺,更包括複雜的網路攻擊。但高峰會也提出一些新科技的防禦方法,其中一種策略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社交工程來攻擊歹徒。

詐騙潮到來

大型語言模型不僅能夠幫歹徒隱藏自己的所在地,更能自動打電話或寫信,處理大量的回絕和重複性工作。這個產業更加成熟之後,大型語言模型可能會取代詐騙過程中的邊緣打工仔,不用再聘人海量撒餌,只需要讓精明的騙徒處理上鉤的肥羊。最近的報告顯示,除了那些精通心理陷阱的騙徒以外,詐騙團隊通常還會設立一整個部門去導入人工智慧,就像是一般公司在做的數位升級部門。

今年12月,一種功能介於ChatGPT 3.5和4.0之間的開源模型Mistral發布之後,世界已經確定人工智慧無法強制監控,之前一度萌生的理想已經徹底破滅。從現在開始,所有應對人工智慧威脅的方式,都是築好防線。

目前的大型語言模型無法真正掌握心理操控能力,或讓詐騙集團操作的「殺豬盤」系統完全自動化。這些AI模型確實有情緒智慧,可以根據對方的談話語氣做出反應。這種強性的對話互動對心理治療很有用,但對詐騙幫助卻不大,畢竟詐騙除了需要同理,更需要之後的誘導設套。幸好正派的人工智慧開發者,至今都還沒有特別花時間訓練語言模型如何騙人。

但這對歹徒而言不是多大的障礙,只要把自己的要求輸入AI程式中,語言模型就會以歹徒想要的方式接觸受害者。社交工程的策略之一,就是傳統資安領域經常處理的偽裝身分。進行網路釣魚的歹徒,一開始會研究Linked In這類網站上的公開資料,假扮成某人跟公司的真人接洽。接著再用勒索軟體做下一步,以精細的社交工程來加強說服力。當歹徒知道你公司的真實財務狀況,要讓你支付贖金就更容易。你公司的內部資訊,都可以從各種駭客管道獲得,更重要的是,詐騙的每一個步驟都可以自動化。

用機器人耗光歹徒的時間?

參與高峰會的執法機構表示,如今釣魚郵件的品質已經顯著提升,那些語法錯誤、背景牽強的郵件早已消失。可想而知,不久之後就會出現一堆詐騙機器人,能夠一直待在線上,用語音和影像聯絡受害者。詐騙歹徒正在挖掘這種經濟模式的潛力,相關詐騙也持續在全球化;國際刑警組織2023年12月8日宣布破獲的一起案子,就是亞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區的跨境人口販賣。

資安通常是一種不對稱戰爭,歹徒只需得手一次就算成功,守軍永遠無法放鬆警戒。尤其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誕生,例如2022年開始風靡全球的大型語言模型,顯然有助於詐騙集團攻擊,機器學習中的分類(Classification)則較適合防禦。然而最近的人工智慧發展,絕大多數都集中在生成式人工智慧,詐騙行為的複雜度和影響範圍也迅速擴大。在這種情況下,防守方該如何爭取喘息時間?

與會者提出好幾種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來防禦的好點子,包括所謂的逆向社交工程。紐西蘭Netsafe網路安全長Sean Lyons介紹了該公司打造的一個專門攻擊詐騙者的機器人「Re:scam」,當民眾檢舉詐騙郵件,機器人就會接手幫忙寄信,寫一堆垃圾話去浪費歹徒的時間。其實這種策略早在過往的「詐騙陷阱」(Scambaiting)出現,例如「奈及利亞親王」詐騙時代就有很多人刻意假扮成受害者,引誘歹徒上當之後發狠惡整。

Netsafe公司的Re:scam機器人可以長時間與歹徒對話,甚至指責對方是機器人。根據該公司的統計結果,機器人浪費了詐騙者5年的時間,並幫助紐西蘭警方收集詐騙集團的策略、工具、步驟。

這種防禦性社交工程的優勢,就是不需要強大的心理操弄能力,機器人只要忠實回應歹徒設定的基調,就可以一直浪費歹徒的時間。人工智慧一定可以把這種科技發展得更加精密,它本質上是一種陷阱(Honey Pot),專門用來吸引惡意攻擊,只是加上了社交工程的技術而已。生成式人工智慧也許可以製造越來越逼真的誘餌,讓歹徒煩不勝煩,畢竟再強大的歹徒也是人,不可能浪費大筆時間與胡鬧者周旋。

AI變身私人秘書幫忙阻詐

人工智慧也可以直接整合到各種平台中,帶來更穩固的防詐能力。「Gogolook走著瞧」執行長郭建甫認為AI可以成為私人秘書,該公司共同舉辦本次高峰會,也開發了反詐騙軟體Whoscall,凝聚社群力量檢舉陌生來電號碼及封鎖騷擾詐騙,同時在聽到電話中發現可疑模式時提醒使用者。

人工智慧和雲端運算結合之後,也能發展出許多新功能,例如幫忙個人與企業的雲端化。此外,在企業使用的第三方服務越來越多時,人工智慧也可以幫忙指出哪些環節容易被歹徒侵入存取(Attack Surfaces),進而有效守護資安。

共同舉辦本次高峰會的全球防詐聯盟(Global Anti-Scam Alliance, GASA)總經理Jorij Abraham則提醒,在客戶認證過程(KYC)逐漸強化的過程中,需要一些「適當的摩擦」,拖慢金融科技等領域的連通與涵容速度,甚至破壞目前的成果;但隨著各種威脅不斷增長,人們將了解這是必要的犧牲。

人工智慧的軍備競賽勢必到來。歐盟最近通過了《人工智慧法案》(AI Act),是全球第一個訂立人工智慧法的地方。目前各種受到監理的活動,顯然都會受到人工智慧的衝擊。但在詐騙方面,與其試圖阻止機器具有詐騙能力,不如直接製造能夠騷擾歹徒的應用程式。雖然人們目前還在討論應該主動攻擊詐騙過程的哪些環節,但只要不斷實驗,成果應該都相當可期。當然,詐騙與反制永遠是競速遊戲,歹徒不可能坐以待斃。(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聘外籍研究員;譯者為廖珮杏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