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數位監理的挑戰與AI的創新應用,在台灣金融界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次論壇和演講會將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寶貴的機會,同時希冀讓台灣金融行業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2023年10月將迎來今年金融科技界最重要的一大盛事,正是金管會指導,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共同主辦的「FinTech Taipei 2023台北金融科技論壇」系列活動。最主要的「國際金融科技論壇」預計在10月25日登場,將於台灣金融研訓院2樓菁業堂舉行。今年論壇主軸將強調金融數位監理的挑戰以及AI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創新應用。
論壇3場次 聚焦雙軸轉型、金融監理與科技生活
金融科技是一個包含金融和技術的領域,利用最新的數位技術來改進和創新金融服務。隨著數位行動支付、區塊鏈、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的迅速發展,金融科技已經改變了人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和期望。金融科技的崛起不僅提供了更便捷的金融服務,還為金融機構和新創企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FinTech Taipei 2023國際金融科技論壇」是一個關注金融科技趨勢和挑戰的重要活動。這次論壇旨在促進金融科技領域的交流、合作和創新,並探討金融科技對金融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以及推動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為金融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化發展做出貢獻。
論壇分為三個主要場次,每個場次都聚焦在不同的主題上,以全面討論金融科技的各個層面:
一、雙軸轉型新發展:金融科技國際趨勢與布局。這個場次關注全球金融科技趨勢,並且探討台灣金融機構在這個變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台灣如何在金融科技下的國際市場布局中,擁抱這些趨勢以保持競爭力。這場次的論壇,將有三大主題,分別是「領航之路:台灣金融科技路徑圖2.0」、「永續與金融科技商機:歐洲趨勢與布局」,以及「國際數位金融發展實績與趨勢分析」。
二、金融監理大挑戰:數位監理機制現況與未來。金融監理在金融科技時代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將討論金融監理機制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包括如何利用技術來加強監管,同時確保金融穩定性。此場次的論壇也有三大主題,分別是「金融科技監理的發展與挑戰」、「超前部署金融穩定的關鍵」以及「台灣金融治理與監理科技趨勢」。
三、科技生活更便利:金融科技變遷下的多元金融創新服務。這一場次關注金融科技如何改進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元的金融創新服務。它強調金融科技的應用,包括數位行動支付、智能投資、借貸平台等,如何使人們的生活更便利。這個場次的論壇也有3個主題討論,分別是「人工智慧應用趨勢與數位金融服務」、「數位身分識別的創新與應用」及「AI演算服務與金融革命」。
提供金融業、科企和獨角獸 分享交流平台
除了論壇,10月26日還有「金融科技演講會」,提供了金融業者、科技公司和國際獨角獸一個分享交流的平台。展現各行業代表性的新型態服務,並促進金融科技的交流和產業成長。
另外兩場演講,其一主題為:「智慧金融新世紀:AI與金融關鍵人才趨勢」。講者是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凱君,將分享有關智慧金融和AI在金融行業的關鍵趨勢。AI已經在金融領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風險管理、詐騙檢測、客戶服務等方面。了解AI的發展趨勢對於金融專業人才至關重要,確保他們具備相應的技能和知識,以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領域。主持人是台灣金融研訓院副院長林仲威,將與張凱君等人一同進行演講後的對談與討論。
第二場演講主題為「金融永續,共創未來:探索金融領域的綠色經營之路」。主要核心預計聚焦在如何將金融領域與環境永續發展做結合,並且思索金融科技未來在綠能科技發展上,如何做到發展又可確保不破壞自然環境。第二場演講會的主持人是金融周邊單位代表金研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林士傑,同樣會在演講之後,與主講者等進行討論和對談。
總的來說,2023年金融數位監理的挑戰與AI的創新應用,在台灣金融界引起了廣泛關注。這次論壇和演講會將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寶貴機會,同時期盼台灣金融業能夠更好地應對未來挑戰,有助於台灣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積極參與,推動金融產業現代化,並促進金融科技的健康發展。
根據海耶克的想法,只有讓私人可以發行貨幣,打破國家壟斷權力,才能促進貨幣市場自由化,並且透過競爭防止通貨膨脹,穩定幣或許是個起點。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穩定幣正從加密世界走向主流金融。銀行應未雨綢繆,積極將威脅轉化為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