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3年10月

金融科技對談率先登場

台北金融科技論壇10月盛大展開
整理、撰文:陳雅莉

金融科技對談探討金管會今年8月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與金融科技對金融服務的影響,特別是AI與金融服務的融合,以及其對金融服務的創新改變。

2023年「FinTech Taipei Forum台北金融科技論壇」將於1023日至1027日盛大展開,此活動由台灣金融服務業聯合總會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共同主辦。在論壇活動前,919日率先登場的是「金融科技對談」,探討金管會今年8月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與金融科技對金融服務的影響,特別是AI與金融服務的融合,以及其對金融服務的創新改變。

首次舉辦的金融科技對談,透過FinTech Taipei Facebook粉絲專頁直播,由金管會主任秘書蔡福隆和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長呂正華參與對談。兩人交流分享金融科技對金融產業與民眾生活的影響,以及金管會和數位部對台灣金融科技發展的政策規劃和未來目標,暢想未來金融業者如何打造更友善、更健全的金融科技生態系,透過商業模式的創新轉型,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

數位金融崛起 「嗶」出生活大小事

過去3年疫情肆虐,不但改變民眾的生活習慣,也大舉推進數位金融的發展,讓許多人體會到數位金融的便利性。其中,民眾最有感的是零接觸金融,以前出門要帶著沉甸甸的錢包,現在到便利商店購物,手機即錢包,「嗶」一聲就能完成支付。

即使疫情逐漸遠離,零接觸金融服務已深植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如外送服務盛行,可用手機直接付款。此外,手機即銀行,還可用來轉帳,不必再跑分行,甚至還有機器人理專透過手機提供投資理財建議。

早在2015年,金管會即提出「電子化支付5年倍增計畫」。蔡福隆表示,初期推展緩慢,可能因民眾對電子支付生疏而排斥使用。但隨著金融科技快速發展,加上疫情,民眾逐漸熟悉和習慣使用電子支付,在家裡就能完成食衣住行育樂的活動。

金管會設定非現金支付推動目標,預計今年底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要達新台幣6兆元。今年6月統計已達到3.5兆元,根據過往經驗推估,下半年非現金支付交易金額多半高於上半年,全年可望逼近7兆元,連2年破6兆元大關。

為因應疫情衝擊,並加速推動保險無接觸服務普及化,壽險公會於2021年推出「保險理賠醫起通」服務,將理賠作業觸角延伸至醫院,透過客戶授權醫療院所與保險公司進行資料傳輸交換,提升申請理賠效率。

20226月,壽險公會推出保險存摺,提供基礎保單總覽查詢服務。透過保險存摺平台,民眾可掌握自己投保情形,免除整理、保存不便,即便遺失實體紙本保單,也能輕易透過平台完成查詢。

呂正華表示,數位科技與食衣住行育樂產業息息相關,數位部於2022827日掛牌成立後,與金管會協作,希望讓更多產業導入數位科技,讓生活變得更便利,同時推動數位平權與數位包容(Digital Inclusion)。

「目前金融科技發展較偏向於消費者金融服務,其實還有企業金融服務也很重要。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上路後,企金這塊將是金管會未來努力的重點。」蔡福隆說,今年推動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版,將帶領台灣金融科技發展邁向新局面。

金管會與數位部聯手 打擊詐欺犯罪

金融科技雖帶來便利性,金融詐騙卻也層出不窮。今年531日,行政院打擊詐欺辦公室成立,共有內政部、法務部、數發部、金管會、NCC5個部會加入,以整合資源及有效防堵詐騙犯罪。

蔡福隆是嘉義人,十幾年前,老家街上有家理髮店,老闆娘透過面對面招攬,說服左鄰右舍及客人參與投資理財,結果沒想到最後捲款落跑,竟是一場投資騙局,「以前詐騙靠人脈,現在靠網脈,網路讓金融詐騙速度更快、更難追查。」

面對五花八門的投資型詐騙,蔡福隆提醒:「從自己本身不貪做起。」投資詐騙之所以盛行,皆因本身的貪念,想要獲取高額的投資報酬。然而,高報酬高風險是不變的道理。許多投資理財群組一開始都是讓人先賺到一點錢,嘗到甜頭後就容易卸下心防,然後一頭栽入,卻再也拿不回投入的資金。

除了勿點假網址、勿信假簡訊外,「凡是遇到有金流要求,記得多問、多查,多問親朋好友或律師,多向政府機關、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蔡福隆苦口婆心地說。

此外,民眾也要提高識詐的能力。例如,有些詐騙集團透過假檢警出示法院假公文,事實上,政府機關公文書信絕對不會出現簡體字,如「證」交所,而非「証」交所,即為詐騙信件或公文,千萬小心防範。

投資詐欺廣告猖獗,也讓金管會決定出手管理,從源頭管制切入,杜絕非法廣告。由金管會主管的《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已於今年6月由立法院修法三讀,並由總統令公布增訂第70條之1,明定只有投信投顧業者才可刊登投資型廣告,且刊登投資廣告者必須採「實名制」。

針對宅配簡訊詐騙,呂正華表示,電商業者現歸由數位部管理,數位部目前積極推動物流隱碼技術,協助業者在收件人姓名、電話等個資上利用加密數字水印隱藏式標記,或是密碼等方式,降低資料外洩的風險。此外,數位部也與金管會協作,協助第三方支付服務業者事前防範、事中處理及阻斷詐騙事件,希望透過多方聯防機制,強化防詐成效。

金融業飛上雲端 修法、監督不可少

以往金融科技強調效率和創新應用服務,但如何與風險管理取得平衡,並兼顧資訊安全,亦值得重視。「金管會強調負責任的創新。」蔡福隆說,在創新過程中,同時要善盡資訊安全、個資保護、洗錢防制、消費者權益保障等責任。

近年AI應用漸趨廣泛,2022年底以來,ChatGPT再將生成式AI熱潮推上新一波高峰。為協助金融業善用AI,並有效控管風險,金管會於今年8月公布訂定「金融業運用AI核心原則與相關推動政策」草案,擬定6項核心原則,包括:建立問責機制、重視公平普惠金融服務、保護客戶隱私、確保系統穩健安全、落實透明性及可解釋性、促進永續發展。預計今年底前進一步公布金融業AI指引後,再由各公會訂定自律規範。

金管會在優化金融科技法制與政策上,具體措施還包括研議《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修法可行性、建立「金融科技法規調適平台」,廣納各界意見,並在跨領域、跨產業、跨場景下,讓相關法規都能跟上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腳步,與時俱進,滿足未來需求。

2021年底公布「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指引」,目前有17家金融機構已依指引辦理新增資料共享,並有逾90家金融機構正規劃未來辦理新增資料共享,可望提升客戶交易便利性及作業效率。

今年4月,金管會公布「金融機構辦理快速身分識別機制安全控管作業指引」,就數位身分認證國際主流技術FIDOFast Identity Online)導入的安全控管,及一致性的作業準則,把FIDO機制帶入泛金融產業,發展金融行動身分識別標準化機制。

蔡福隆表示,金管會過去3年逐步務實地整理、調適各項金融法制,以利法令遵循。在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2.0推展下,建置數位法規調適平台,預計每半年將蒐集業者意見,再透過滾動式的法規檢討,兼顧金融產業發展與風險管理。

鼓勵AI創新應用 活絡數位經濟

為鼓勵軟體與資訊服務業者開發前瞻技術,或具市場應用價值的創新數位解決方案,數位部數位產業署推動「DIGITAL+數位創新補助平台計畫」,透過補助形式引導業者研發前瞻技術、應用服務與開發創新解決方案。

今年數位產業署擴大徵求AI潛力企業,且不限新創企業,申請「AI領航推動計畫II──主題型補助計畫」。徵案領域包含「智慧商務」、「智慧製造」、「智慧醫療」等AI創新應用方案,特別鼓勵企業針對政府、產業發展數位轉型的需求或痛點,研提成熟且具落地應用運作模式的AI產品、系統、服務或技術。

呂正華指出,該計畫「智慧商務」徵案領域,增加以AI作為協助防詐、打詐的工具,且應用於電商零售、金融科技、資安等場域的落地應用,鼓勵金融業者或科技業者皆可提案申請。

為促進電子化政府、活絡數位經濟,數位部預告《電子簽章法》修正草案,除明定電子簽章功能等同實體簽章,也明確區分電子簽章及數位簽章,並提升數位簽章效力強度。該法自2002年上路,這是首次翻修,也是數位部第一次單獨提案修法。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加速推行國際間電子簽章文件的往來性,台灣若要與國際接軌,迫切需要啟動《電子簽章法》修法,但這涉及了最困難、也最複雜的網路數位身分驗證。政府將把握此次修法機會,為金融科技願景奠立完善的基礎。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