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業面對台商及中國經濟環境惡化,已不可避免進行風險部位調整。據金管會數據顯示,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及保險業對陸曝險額創統計來新低。面對中國版「雷曼風暴」山雨欲來,我們需要做更好、更審慎的風險情境準備。兩岸經貿關係向來複雜多元,但核心是兩岸在全球化供應鏈架構中的分工與相互依存。中國在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下,受益於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浪潮,包括台商在內的外資提供了不同層級的技術與資金,加上中國的人口紅利,創造就業與帶動出口,因而締造了指數型的高速經濟成長及競爭力提升。如今成長已經過了峰頂,中國的經濟自2009年開始持續下
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達4.1兆美元,已超車香港,成為亞洲資產管理霸主。台灣如何能借鏡,發掘在地優勢,爭取國內外高資產人士的資金配置與認同?
透過家族辦公室稅務優惠、私募資產多元化,積極布局加密資產,借鏡星國經驗,臺灣致力於打造一個具備自身特色的財富管理生態系,吸引全球資金駐留。
金管會力拚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週年,最近一項針對金融界人士的調查,打出整體80分的肯定,政策方向初步獲得多數支持。但仍存在政策穩定性與溝通、人才專業提升及監理法規進一步鬆綁等難關,有待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