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策略 2023年6月

財管市場變動中 CFP理財規劃抓住新機會

FPAT 20周年深耕有成
撰文:黃庭瑄

FPAT 20年來的豐碩成果,凸顯理財規劃與每個人的生涯規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重要性。尤其人工智慧的出現和全球市場變動,讓民眾理財困難度增加,而這正是CFP最大的機會。

台深耕20年的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FPAT)日前舉辦「2023FPAT20周年慶論壇」,探討未來的投資理財規劃趨勢,強調資本市場激烈震盪,投資理財難度提高,理財顧問(CFPAFP)可以服務民眾、幫助民眾,享受財務做好規劃的美好生活,更印證專業理財證照的普世價值。

結業人次、測驗報名人次 各項數據屢創新高

FPAT理事長李長庚表示,這幾年從結業人次、測驗報名人次到進修講座論壇的受歡迎程度來看,各項數據屢創新高,截至202212月,AFP會員429人、CFP會員2,842人,成長率在全球會員國中名列前茅,除大幅提升金融業從業人員的理財專業,也持續深耕推廣正確的理財觀念與教育。

李長庚指出,FPAT 20年來的豐碩成果,除感謝歷屆理事長與會員的不懈努力,近3年來疫情衝擊,更凸顯理財規劃與每個人生涯規劃密不可分的重要性。20周年慶的國際論壇,邀請國際理財顧問認證總會(FPSB)首席執行官Dante De Gori與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IFPHK)主席Chris Tse等人發表專題演講。

李長庚說,20036月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正式成立,成立宗旨是希望將國際上個人理財顧問含金量最高的CFP證照認證制度帶來台灣,透過認證機制,讓台灣具有國際理財顧問水準、又能站在客戶立場幫忙做最好財務規劃的每位CFP,在台灣每個角落提供服務,讓民眾擁有穩固的財務基礎,過上美好的生活。

他表示,20年過去了,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設立時,許多前輩披荊斬棘,克服很多困難,將美國整套制度帶到台灣,再依據台灣法律狀況讓認證制度更完整。因為前輩的投入,為理財顧問制度打下基礎,讓後輩們能夠在這樣的基礎上繼續茁壯。要感謝的人非常多,包括協會歷屆理監事、各委員會、會員認證機構、教育機構及協會的工作同仁,一切皆非常不易。

而今年4月剛發布最新全球理財顧問認證標準,新的標準為何和未來將帶領前往哪個方向,現有持證人和將來考試的人都必須要知道新的標準、內涵是什麼。

FPAT秘書長傅清源表示,CFP是一項國際證照,這幾年協會持續投入精神並希望創造國際連結,陸續邀請各國演講者分享各地的發展,以及CFP實際運作情形。觀察到香港的CFP續證率一直保持相當高,因香港理財顧問產業非常競爭,沒有這個證照在行銷上會有困難,生怕在理財顧問這個行業中有所落後。

信任、溝通、專業、遵循 4項最重要技能

李長庚表示,台灣CFP發展還是以機構為主,如何讓機構更了解CFP證照的價值,感謝許多機構在教育訓練和考試的費用上支持,感謝越來越多的機構來參與。要做好服務,協會本身需要提升,包括前幾年將資訊系統全部翻新,以及透過CFP協助舉辦世界論壇活動、競賽、Global Money Week。希望透過這些活動,幫助宣傳CFP證照,並幫助更多民眾了解CFP價值。

他認為,CFP是一個互相支援合作、分享及一起提升的社群,感謝CFP持證人的參與和投入。建立CFP社群是期待能成立國際CFP社群,如何讓CFP證照使客戶、社會看到,也就是「能見度」,這幾年下來邀請國際講者,讓論壇規模增加,也使台灣年輕講者有國際舞台,是所有會員國之內最有規模的論壇。

獲邀來台分享的Dante De Gori表示,CFP認證為國際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FPSB)所擁有,與國際證券管理機構組織(IOSCO)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合作,與全球監管機構設定標準,在全球27個經濟體提供CFP認證,目前全球有超過213,000位專業CFP,超越金融分析師(CFA)。CFP認證從2004FPSB成立以來約90,000人,全球CFP專業人士的數量快速成長,增加了近2倍半。台灣的CFP認證數也快速成長,去年更達到了雙位數增長率,是極佳的成就。

FPSB2021年調查了全球近12,000CFP專業人士意見,發現4個最重要的技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信任(Trust)。科技可能有時無法運作,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所有連結之中最關鍵的要素。溝通(Communication),傾聽和非語言技巧,能夠在與客戶互動時有效溝通。專業/敬業精神(Professionalism)展現個人責任和有效的工作習慣。法律法規遵循(Compliance),能夠理解和遵守法律、法規及公司合規政策。

未來理財規劃 結合科技運用,專注客戶需求

FPSB之研究,針對未來5年可能影響理財規劃工作的趨勢:科技(Technology)是很明顯的要素;人際關係相關技巧和軟實力(Human Skills);了解消費者需求(Consumer Demand),是個重要的要素,若消費者對財務規劃沒有需求,就會產生問題。另外是提高意識(Raising Awareness)以及專業成長(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57%台灣CFP持證人表示,金融科技將影響與客戶的合作模式,43%預期未來超過一半與客戶開會的模式將改為線上。因此,科技一定會影響未來的理財規劃,問題在於如何影響和影響程度,將取決於我們。科技會讓整個理財規劃的流程更快速、有效,降低物流費用,觸及更多消費者。87%台灣CFP持證人認為,金融科技能幫助提供更多時間來制定建議。10年前就有相關的想法提出機器人會取代理財規劃人才,但並未實現。事實上,人工智慧必須和專業人士一起合作,才能達成預期的目標。

科技會幫助建立和定義客戶關係、分析和評估客戶的財務狀況、蒐集客戶的資訊。當數據分析的功能交給科技之後,就能專注於建立與客戶的關係,了解客戶真實的狀況,建立信任,因每個人都不同,每位客戶都有其獨特性。

想像10年前的理財規劃,沒有任何軟體支援時,完成一份理財規劃必須花上大量的時間,而這些運算的時間被科技取代後,更多人際關係技能將變得更重要,聆聽客戶需求,與客戶一起定義和達成理財目標,提供客觀建議來促進決策等。

重要新課題 高齡化財務、遺產、教練式輔導

在台灣81%(超過全球68%)視「高齡化財務問題」為最重要的「學習課題」,其次是遺產規劃,確認家族遺產能夠繼續傳承,以及相關的稅務問題。再來是教練式輔導,也就是一旦制定了理財規劃,必須讓客戶能夠真正的實行,如同健身教練幫助達成健身目標,重點在於幫助自律執行,確認客戶順利實踐財務規劃。台灣有72%(超過全球61%)認為「與高齡化相關的財務問題」為最需要「被討論的話題」,其次是退休保障(65%)、稅務管理(60%)等。

對於CFP持證專業人士未來能持續成功的秘訣包括:持續教育/進修、將客戶服務轉變為整體財務規劃、專攻特定領域(例如投資、退休、傳承等)。財務市場變遷快速,CFP持證專業人士必須能掌握目前的趨勢,持續更新現有知識,並隨時關心客戶的財務重點是否改變,例如是否隨著高齡化需要醫藥支出,整體財務規劃常是依據當下的狀況,可能隨時間需要調整。

高達92%比例認為,未來預期消費者對於財務規劃的需求將增加,原因是更多人準備退休(70%),年輕一代尋求財務規劃(28%),消費者對財務規劃價值的認識提高(50%),全球經濟不穩定引起對專業建議的需求增加(56%)。

對理財規劃專業未來最大的影響將是:人口高齡化,以及年輕一代對金融理財顧問的期望轉變,因各個世代的期望不同,通常比較容易看到同個世代的需求。

FPSB全球重要標準更新 旨在公眾受益

FPSB4月發布了更新後的全球財務規劃標準,旨在使公眾受益,為財務規劃實踐設定標準,更新後的標準包括全面的審查,以確保這些標準仍然與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期望保持相關,以及理財規劃實踐的演變。

這些標準是基於FPSB的研究發現制定的,該研究顯示理財規劃師和客戶之間協作的複雜性和重要性日益增加,理財規劃師需要加強客戶關係技巧,識別和回應影響決策的態度、行為和情況。

FPSB更新後的全球標準按照「知識、實踐、品德」的框架進行組織,包括:知識(Knowing),了解知識體系、理財規劃(Doing),與客戶一起實踐,以及專業責任(Being),當一位專業人士。

全球標準的重要更新包括:

1.增加了一個新的知識領域――財務規劃心理學。

2.新的技術內容,包括:加密金融和不斷發展的投資策略。

3.更加強調與財務規劃相關的人性技能。

4.一套實踐指南,展示FPSB的全球財務規劃標準如何相互關聯,並在實際的客戶場景中得以實際應用。

總結是觀察到人工智慧的出現和全球市場變動,讓民眾理財困難度增加,而這正是CFP最大的機會,但若CFP無法持續提升專業能力,面對市場仍是不知所措,就無法有效幫助客戶。未來臺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希望不斷提升新的課程,幫助持證人強化能力,透過這個社群互相協助提升,讓一群專業能力很高的人對台灣有正向的幫助,並且讓下一個20年能夠更美好,持證人勿忘初衷、提升自我,將是未來展望。(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