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鼓勵企業投入ESG永續發展。不過,企業要發展ESG,資金絕對不能少,金融業者從金流面帶來的助力與影響力非常重要,國際票券便是其中領頭羊。不但在2021年完成全台第一筆連結ESG的免保聯合承銷案,也與國內10家金融機構攜手完成新台幣75億元的聯貸案,在台南麻豆打造全台最大的漁電共生太陽能電廠,創下國內票券業者首次主辦太陽能電廠聯貸案的紀錄,可謂名符其實的「綠能融資專家」。
豐厚經驗 築起同業無法超越的堡壘
國際票券表示,淨零排碳是不爭的國際趨勢,然而,綠能融資金額大、風險高,對於金融業者來說,最大挑戰在於:如何在開創商機與掌控風險的天秤上保持最佳平衡狀態。國票在綠能產業發展初期就率先推動綠能融資業務,針對不同類型提供客製化融資方案,在2016年就建立太陽能電站專案融資SOP,聘請產業專家擔任顧問,開設太陽能、風力、地熱、水力發電,以及儲能系統等各種課程,加深員工與業界的連結。此外,也利用即時監控系統持續追蹤及檢討實際經營成效,歷年累積再生能源融資金額是同業最高,這些寶貴經驗就是同業無法超越的堡壘屏障。
此外,國際票券也據此經驗,積極扮演政府、綠能業者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潤滑劑,提案「金融建言白皮書」,建議台電在電能購售契約中,明訂債權轉讓條款以及融資機構介入權,才能確保金融機構債權、穩定電站永續經營,並獲得政府與綠能業者採納。未來,國際票券將在既有根基上,繼續提供優質的金融商品與服務,並委任永續金融議題輔導顧問,配合政府2050淨零路徑規劃,整合工商資源、落實產業低碳轉型,實現《巴黎協定》控制溫升1.5ºC目標。
新加坡2025 SAT應用指南,亮點在於「琥珀機制」與「祖父條款」,允許金融機構對未達到綠色標準提供融資,彈性化解轉型融資障礙。
歐盟理事會通過簡化《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實施細則,透過進口商品碳排放量徵稅,防止「碳洩漏」。
川普回歸後,銀行對化石燃料產業融資,3年來首見攀升,但公私部門的氣候訴訟案有增加趨勢,未來銀行放貸時應重新建立此類新型的法律識別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