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金融
2025年4月
氫能驅動 台日歐綠色經濟衝刺
氫能源具有低碳潔淨能源屬性,被視為與光電及風電互為搭配的能源轉型關鍵技術,在全球氣候變遷問題日益嚴峻之時,氫能源的開發與應用被認為是最有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利器。也因為氫能源的優勢在於其高能效、低碳排放的特性,並且能在多個領域發揮作用,包括交通運輸、工業製程、電力生成等,因此,氫能源被視為下一波能源結構轉型的核心技術。
目前全球各國政府均積極推出相關能源政策,推動氫能技術研發與應用商業化。特別是像台灣、日本和歐盟等國家而言,氫能不僅是能源安全與環保目標的實現工具,更蘊藏巨大商機。
台灣的氫能源政策高度依賴國際合作、研發創新技術,旨在建立一個符合「2050碳中和」目標的氫能產業體系。氫能的應用領域主要聚焦於交通運輸、工業及發電領域,特別是氫燃料車推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氫氣的製程設備建置、儲存與運輸技術的發展,在各地建設氫氣加注站,並與多家企業合作進行氫能技術的商業試運行。例如台達電、中興電工、聯華林德等企業,均在氫能技術研發與市場應用取得相當成果。政府也計畫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將氫能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拉高至9%至12%。在這過程中,氫氣的供應端將會逐步實現從進口灰氫朝向綠氫自產過渡,最終目標是實現本土綠氫的生產鏈,有助提高台灣能源自給率。
日本作為全球氫能技術先行者之一,《氫能源基本計畫》是到2030年實現氫能源商業應用,從而,氫能源政策強調構築一個完整的氫能供應鏈,包括氫能的生產、儲存、運輸與消費等協同發展。具體而言,日本政府正致力於通過推動氫燃料電池車的普及來促進氫能商業化,同時加大對氫能發電領域的專案投資,例如強化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充電加氫站的布局,日本的大型企業如豐田、本田等,已成功推出氫燃料電池車款,加氫站將成為支撐氫能社會運行的關鍵組成部分。
日本政府希望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氫氣生產的成本,最終實現氫能成本競爭力,中期計劃到2030年將氫氣的生產成本降低至每公斤2美元,並提高氫能車輛的市場滲透率,這將有助於促進氫能的普及。
歐盟在《歐洲綠色政綱》中提出,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氫能政策強調優先發展綠氫,並設立明確的氫能發展路線圖。歐盟的氫能政策主要集中於兩方面:一是加快氫能生產技術突破,特別是低碳生產技術發展;二是加強氫能基礎設施的建設,另成立歐洲「清潔氫能聯盟」,促進產學合作,推動氫能技術的商業化應用,未來幾年內將大力支持綠氫生產,並將其應用於工業、交通及能源儲存等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的氫能發展策略強調氫氣的跨境流通,計畫建設一個橫跨歐洲的氫能骨幹網絡,以連接各國的氫能市場,此策略將促進歐盟跨國間的氫能源共享,且能加快氫能商業化進程。
隨著新技術進步,氫能製程成本的快速下跌與市場需求增長,氫能產業已成為一項足以吸引投資的新興能源領域。銀行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將在氫能產業扮演至關重要角色,可以通過多重管道參與氫能專案融資和投資,進而促進氫能市場的建設與發展。另一方面,銀行機構還可發行綠色債券,為氫能企業提供營運資金,綠色債券可以協助企業籌集資金,加速推動氫能技術研發和商業化應用。此外,金融機構可經由參與氫能專案的股權投資,通過成立氫能專案基金以分散風險,並尋求高回報的投資商機。在碳金融方面,銀行機構可參與氫能專案的碳交易,協助企業獲得碳信用額度,進一步提升其碳足跡管理能力。
氫能產業高速發展逐步成為一個蘊含綠能商機之新興市場,儘管尚屬產業前期發展階段,面臨設備建置成本高、專案投融資風險,但隨著氫能源技術進展與國家政策支持,氫能料將迎來更廣闊的產業發展前景,並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