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股市指數從近期的高點下跌10%以上,可看作是修正,如果下跌到20%以上,那就算是正式進入熊市。今年3月上半,從道瓊工業、納斯達克、標普500到費城半導體,這些美國股市指數全部出現連續下跌,而且越跌越重,已經全部進入修正狀態,讓投資人出現焦慮。美股的下跌也帶動台股下跌,於是對台灣投資人來講,美股下跌的背後究竟有怎樣的總體經濟因素,很值得探討。每次股市出現大幅下跌的時候,往往是在反映投資人出現恐慌性情緒,同時也讓投資人想問一個問題,那就是跌完了沒有?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就要先解釋拋售的原因。從國外媒體的報導可以看出來
金磚峰會意外生變,凸顯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多邊合作正面臨內外挑戰。
結合生成式AI與行為經濟學的理財、AI催收金融服務,以數據驅動還款計畫,協助不同族群擺脫債務困境。
因川普全面打擊,中國更難繞道東南亞規避關稅。對東南亞各國而言,國內保護主義蠢動,避免麵碗效應困住區域發展將成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