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4年7月

破解金融詐騙 守住血汗錢

導入科技辦案 詐欺手法無所遁形
撰文:陳雅莉

年來,全球金融詐騙案例持續增加,台灣亦不例外,防詐已成為各級政府與金融業的共同課題。由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與台灣金融研訓院芬恩特創新聚落共同舉辦「從金融科技偵查談金融詐欺與犯罪防制」講座中,刑事警察局打擊詐欺犯罪中心秘書許忠彥剖析當下台灣金融詐欺趨勢與樣態、詐欺犯罪手法與金流,並分享金融詐欺案例,以期提升國人防詐的意識與技巧。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

許忠彥指出,詐騙集團詐騙手法、工具持續與時俱進,若不提高警覺,很容易成為金融詐騙受害者。2004年之前,台灣主流詐騙手法為金光黨、刮刮樂、手機簡訊詐騙,犯罪工具多為郵件、簡訊。為遏止詐騙氾濫,內政部警政署特於2004年設置「165反詐騙諮詢專線」,建立民眾諮詢詐騙問題的管道。

到了2004年至2006年,主流詐騙手法轉換為卡片盜刷、假綁架、郵件招領、中獎通知、電話語音催費,犯罪工具為人頭電話、金融帳戶。2007年至2008年,主流詐騙手法變成假冒機構(公務員)、猜猜我是誰、色情援交、假網拍、佯裝親友、銀行信貸,犯罪工具為網拍電話、拍賣網站。

2009年至2010年,主流詐騙手法為解除分期付款、剝皮酒店、假投資、假求職、假冒機構(公務員),犯罪工具為電話。2011年至2013年,主流詐騙手法為MSN詐騙、假冒機構(公務員)、解除分期付款,犯罪工具為網路通訊軟體。

2014年至2015年,主流詐騙手法為LINE詐騙、手機簡訊、惡意網站連結、假交友、假電郵、假冒機構(公務員),犯罪工具為駭客入侵、盜用個資。而2016年到2022年,主流詐騙手法為假網拍、解除分期付款、假投資、假冒機構(公務員)、假博弈,犯罪工具為虛擬貨幣。

「近6年來,台灣詐騙案件數與財物損失金額,仍不斷增加中。」許忠彥說,2018年時,通報詐騙案件數為23,470件、財損金額為新台幣39.7億元,到了2023年,通報詐騙案件數增至37,984件,財損金額增至新台幣88.8億元,「英國、美國、澳洲、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詐欺案件數皆呈上升趨勢。」

受詐騙案件數逐年增加的影響,2014年時,台灣警示帳戶為15,313戶,到了2023年時,已激增至118,356戶,成長率驚人。許忠彥表示,2023年前3大詐騙案類型,依次為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其中,約70%的詐騙案件以金融帳戶為款項交付工具,網路轉帳即占39%。」

詐團騙簿花招百出

除了直接詐財,詐騙集團也以收購、租賃、假求職、假借貸等詐術,取得金融存簿或網路銀行密碼(簡稱騙簿),作為人頭帳戶。當被害人匯入款項後,再派「車手」取款,藉此隱匿金流、躲避警方追查,以達成洗錢的目的。

詐騙集團欺詐手法眾多,如在社群網站,刊登假的求職、借貸、租用帳戶廣告,以「雙證件借款、家庭代工輕鬆借、不須勞力免押免送、待遇高免照會」字眼,吸引被害人,佯稱以金融卡、金融存簿為審核依據,要求被害人以超商交貨便、賣貨便、客運站空軍一號等通路,將金融卡、金融存簿寄送至指定處。

不過,當下詐騙集團騙簿手法已略微轉型,多在臉書等社群軟體刊登收購存摺之廣告,並留下LINEID,期以LINE為聯繫管道。此類詐騙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種類型案件特點為不「控車」(控車為詐騙集團慣用術語,指被害人願意配合居住在旅館等住所),詐騙金額約為7萬元,多與假網拍、解除分期付款案件相關。

此類型詐騙案件,詐騙集團不約被害人見面,但要求被害人將金融卡、金融存簿,以超商店到店方式寄出,或將其放置在指定處所置物櫃,再派遣收簿手至超商或置物櫃領取金融卡、金融存簿,交付「車手」提領遭詐款項。

第二大類型案件詐騙金額多高於20萬元,模式為詐騙集團在臉書上刊登徵才廣告,與應徵者見面後,陪同其到銀行,設定開通約定轉帳帳戶,或申辦網路帳戶,並提高約轉額度,再以給付報酬為由,引導應徵者至特定處所,予以拘禁、控制,藉此詐騙錢財。

「先前,詐騙集團尋覓人頭戶,多鎖定遊民、人頭戶;目前,他們把歪腦筋動到移工身上,尤其是即將約滿離台的移工。」許忠彥說明,詐騙集團取得移工的帳戶後,便以經商、投資等名目,要求銀行開設網路銀行外幣匯款、轉帳功能,再透過這些帳戶,將贓款匯至東南亞國家。

「養套殺」誘使受害人上當

為阻擋詐騙風氣繼續高漲,政府已修訂《洗錢防制法》,並於202431日生效。根據新版《洗錢防制法》,銀行若評估風險甚高,可針對高風險戶已開立或新開立之帳戶,施予暫停、限制、逕予關閉等處分。

「在眾多詐騙手法中,假投資是最常見的手法之一,標的包括各種金融商品、虛擬貨幣,或靈骨塔。」許忠彥分析,詐騙集團多透過社群網站,對被害人噓寒問暖,或謊稱有高報酬的投資標的,慫恿被害人依其指示投資,再循「養、套、殺」模式詐財。

有些詐騙集團藉提供投資網站,以高獲利誘騙被害人,讓被害人匯款至不認識的個人戶,或戶名為建材行、茶葉行、企業社的人頭帳戶。許忠彥舉例,有被害人經交友軟體結識歹徒,並互加好友,歹徒慫恿被害人投資虛擬貨幣,並讓被害人賺取些微利潤,加深被害人的信任,讓被害人心甘情願「上鉤」,「因此,民眾應慎選投資管道,先前未聽聞的網站、APP應仔細查證,才能降低被詐騙的機率。」

假冒機構(公務員)、解除分期付款,也是國人常遭遇的詐騙手法。詐騙集團最常假冒的機構與公務員,包括健保局、中華電信、警察、檢察官,並編造各種事由,要求被害人交付現金、金融卡、金融存簿。

金融卡勿交給他人

「詐騙集團進行解除分期付款詐騙時,會先盜取銀行、電商業者的客戶資料,再以竄改過的電話號碼,假冒銀行、電商客服人員,主動致電被害人。」許忠彥透露,詐騙集團多謊稱被害人「誤設成分期付款、誤升級為VIP需繳費、訂單設定錯誤、誤設成大量扣款」,要求被害人依其指示,操作ATM、網路銀行,或購買遊戲點數。

許忠彥提醒,無論是ATM轉帳或手機轉帳,都無法解除分期付款,金融機構也不會要求客戶購買點數,「金融卡、金融存簿勿交給他人,才能防杜解除分期付款詐騙。」

猜猜我是誰詐騙、假網拍詐騙、靈骨塔詐騙、釣魚簡訊詐騙,雖已是「老把戲」,但仍有防詐意識薄弱者會上當。採用猜猜我是誰詐術的詐騙犯,先盜用被害人親友帳號,並以急需用錢等話術,誘騙被害人匯款至人頭帳戶;靈骨塔詐騙犯則以高報酬、增值性高等話術,誘騙被害人購買生前契約、高價骨灰罈。

3C產品越普及,釣魚簡訊詐騙越氾濫。詐騙集團或廣發惡意程式、群組簡訊,或假冒物流業者,以「包裹已寄送,請您及時查收」等話術,竊取被害人個資,再竊取被害人的銀行款項。

「詐騙集團總標榜高額獲利、穩賺不賠,民眾應謹記,獲利來源不明或獲利率明顯不合理的管道、商品,應避免投資。」許忠彥奉勸民眾,勿輕信他人介紹的投資管道、商品,「小心求證,是防詐不二法門」,手機應內建阻擋垃圾訊息機制,並即時檢舉可疑訊息、假冒帳號,以降低被騙的機率。

政府組防詐國家隊

「然而,民眾與金融從業人員接洽,仍得處處留心。畢竟,金融從業人員與詐騙集團勾結的案例,仍時有所聞。」許忠彥強調,當金融從業人員建議開設外幣帳戶、調高約轉額度、解除帳戶風控時,應特別注意自身有無確切需求,以防有詐。

為強化識詐、堵詐、阻詐、懲詐力道,政府不僅頒訂《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1.5版》,並於行政院成立「打擊詐欺辦公室」,集結內政部、NCC、金管會、法務部等部會的力量,組建「打詐國家隊」,期與各縣市政府、金融機構、民間團體通力合作,運用最新的金融科技偵查技術,全面打擊詐騙集團。

防詐是一場永不止息的戰爭,詐騙集團花招百出,但金融科技偵查技術亦日新月異。永豐銀行與芬恩特創新聚落攜手合作,期許同仁們透過此次內部講座,能更深入了解金融詐欺趨勢和型態,提高對防範金融詐欺的意識與技巧。芬恩特創新聚落也將持續協助金融機構辦理相關講座,共同提升數位金融素養。(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長期觀察經濟金融,現在為自由撰稿者)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