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 2023年6月

烏俄戰爭對台啟示錄

善用半導體產業優勢、強化資安與金融實力備戰
整理:林碧霞

台海一旦開戰,所涉及的經濟及金融層面會比烏俄戰爭更加複雜,烏俄戰爭主要是衝擊能源、糧食進而引發全球通膨升溫,而台海戰爭影響的層面卻是半導體,不僅民主政體受到侵害,全球恐將陷入更嚴重的停滯倒退。

俄戰爭開打超過一年,不僅對全球政治經濟影響甚鉅,國際上也將目光聚焦處境與烏克蘭類似的台灣,憂心「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邀請台灣金融研訓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3位院長,針對烏俄戰爭對台灣經濟、金融的啟示深入剖析,透過挖掘台灣獨有產業經濟優勢、分析戰前準備策略,期盼台灣在地緣政治風雲中確保優勢,降低地緣政治對我國的衝擊。

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56日在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的「俄烏戰爭對台灣的啟示學術研討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王塗發在開幕式致詞時提到,烏俄戰爭引發全球糧食及能源危機,進而衍生出通貨膨脹,重挫全球經濟,台灣必須借鏡烏俄戰爭的教訓充實自我實力。

半導體產業奠定我國地緣經濟優勢

王塗發表示,烏俄戰爭開打以來,逐漸演變成科技戰、經濟戰及金融戰,以科技戰來說,自動化武器及無人機發展凸顯先進晶片重要性,而台積電的先進晶片占全球比重高達9成,這也讓台海安危成為國際關注焦點,以地緣經濟角度來說,「台灣有事不僅是日本有事,也是美國有事」。

俄羅斯戰爭重創烏克蘭的經濟、財政及金融,使得烏克蘭必須仰賴外界的支援才能持續與俄羅斯對抗。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除了軍援烏克蘭,也對俄羅斯祭出科技、金融與經濟制裁,例如將俄羅斯7家大型銀行逐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支付系統(SWIFT);而俄羅斯則祭出斷供糧食反擊,例如封鎖烏克蘭港口使其無法輸出大宗穀物及能源等反制措施。

王塗發說,烏俄兩國是糧食與能源出口大國,且歐洲對於進口糧食及能源依賴度極高,因此當俄羅斯祭出斷供糧食、能源反制措施後,引發糧食及能源危機,推升國際糧食及能源價格同步暴漲,導致全球陷入通貨膨脹。

為抑制通貨膨脹壓力,美國與歐洲央行採取貨幣緊縮壓抑通膨升溫,但目前為止還是無法讓通膨降到預期目標,全球仍持續飽受通膨所苦,這也讓歐洲部分國家對於是否應該繼續支援烏克蘭出現雜音。

王塗發認為,烏俄戰爭的教訓應足以警醒以美國為首的民主自由國家,認清對獨裁專制國家資源高度依賴的危險性,並進一步設法降低對俄羅斯及中國兩個獨裁國家的經濟、能源及市場的依賴。

提到烏俄戰爭對於台灣經濟、金融層面的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葉俊顯則說,近幾年全球接連發生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爆發,以及去(2022)年的烏俄戰爭、升息循環等事件環環相扣。例如疫情期間的塞港問題凸顯台灣製晶片的重要性,烏俄戰爭則讓全球意識到台灣如果被中國控制,對全球民主政體將是一大影響,種種事件讓台灣從以前的不被重視,到現在變得相當重要。

通膨、高齡、少子化衝擊經濟成長

葉俊顯說,從經濟角度來看,根據S&P Global資料,以2019年為基期,美國經濟成長在20222025年期間可能比較差一點,歐洲也可能有類似衰退的狀況,預期未來全球經濟重心將從過去的歐美市場慢慢移轉到亞太地區。但要注意的是,儘管經濟重心逐漸移轉,但全球經濟走勢仍難逃中國影響,因此要如何面對紅色供應鏈仍是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

葉俊顯以蘋果為例,2015年到2019年期間,蘋果供應鏈在中國比重逐漸增加,2019年比重甚至超過50%,但從2022年起到2025年,蘋果供應鏈在中國生產比重開始下滑。但即便如此,市場仍離不開紅色供應鏈,因此即便蘋果生產線不在中國,但產品由紅色供應鏈提供的比例仍逐漸增加,因此想要擺脫紅色供應鏈的影響,仍有一定的難度。

烏俄戰爭對市場影響還有能源價格,但實際上,能源價格在烏俄戰爭尚未開打前就已上漲,烏俄戰爭讓原本走揚的能源價格進一步攀升。葉俊顯形容,烏俄戰爭宛如瘟疫般,讓通膨向外擴散到亞洲國家,短期將造成物價上漲,長期則有高齡及少子化問題,如果智慧生產無法及時填補人力缺口,勞力短缺將推升工資上漲,並進一步推高核心通膨。

葉俊顯示警,一旦核心通膨持續升溫,就會衍生高利率問題,在高齡化、少子化及高利率的環境下,恐讓市場處於一個高通膨、高利率及疲弱的經濟成長狀態,這是烏俄戰爭爆發後,全世界經濟可能面臨的問題。

葉俊顯強調,烏俄戰爭對全世界主要有兩大影響,包括「經濟板塊移動」與「供應鏈重組」,這兩個現象將隨著美國大力推動「友岸外包」的經濟戰略,讓經濟板塊移動與供應鏈重組加速進行。為了讓供應鏈能精準掌握在自己手中,避免過度依賴中、俄,葉俊顯認為,在供應鏈重組過程中,印度、越南、墨西哥、波蘭將成為美國的新盟友,至於台灣供應鏈能否在友岸外包下兼顧安全、效率,對我國經濟長期發展有哪些影響,仍有待觀察。

資安實力與金融工具 確保國家穩定運作兩大關鍵

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崇哲表示,烏俄戰爭造成烏克蘭經濟大幅衰退,烏克蘭政府透過發行公債,再由烏克蘭央行購買公債,以此支應政府在戰爭期間的相關支出,例如戰爭引發的基礎建設、天然資源、教育機構等復原重建都需要大量資源挹注,才能恢復原來的生活品質,但因為烏克蘭本身的財政狀況也不甚理想,因此包含大量軍事設備等幾乎都是仰賴歐美國家支持,就連央行購買公債的經費也是靠其他國家援助。

黃崇哲認為,烏俄戰爭對全球經濟衝擊,除了糧食價格上漲引發通膨,也包含其他市場對於持有烏、俄兩國金融債的曝險;另外全球資金大量緊縮,各國央行為因應衝擊而升息,以及能源安全等面向也會影響全球的經濟生活。

提到烏俄戰爭對台灣的啟示,黃崇哲表示,金融債在現代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吃重,以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危機為例,美國為促使英國撤軍,在市場上大舉拋售英鎊,造成英鎊大幅貶值,這就是典型的以資本市場作為籌碼逼迫英國撤軍,這也是美國第一次以美元為工具,以金融手段影響軍事戰果的範例。

黃崇哲認為,烏俄戰爭主要有兩大特別啟示值得深思,包括:貨幣的襲擊也就是匯率部分,以新台幣來說,包括台灣是否該設置主權基金以及央行扮演角色,以現在的角度來看,國家備戰時央行可以如何因應。

黃崇哲表示,像俄羅斯這樣物資豐饒的國家,在戰爭開打後就切斷與國際匯率自由波動連結,選擇將匯率固定化,而近來有越來越多國家開始使用人民幣計價,目的是希望當戰爭發生時,可以降低受國際經貿市場的影響,而台灣擁有大量外幣存款,要如何在戰爭時還能發揮作用,這也是值得思考的議題。

第二則是資安問題,自2014年烏克蘭入侵克里米亞後,烏俄兩國就開始發動資安攻防,2017年烏克蘭行憲紀念日前夕,疑似親俄駭客以勒索病毒癱瘓烏國高達7成的ATM,去年烏俄戰爭開打,駭客第一天就攻擊烏國金融系統,光是戰爭初期烏國銀行就有50台電腦資料遭惡意刪除,顯示資訊戰無所不在,且資安就是國安的重要性。

事實上,烏克蘭這幾年在俄羅斯駭客持續攻擊下,已經提高警覺並積極備戰,透過境內建置完整的備用網路銀行,讓網路可獨立運作並降低對電力的依賴,當長期停電時銀行還能繼續運作,確保戰爭期間金融服務不中斷。

強化半導體產業實力 爭取更多外力援助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認為,台灣不論在地理位置或經濟戰略地位來說,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產業部分,台灣半導體市占率7成,高階製程高達9成,如果台灣遭中國占領導致半導體廠無法運作,影響層面極大,因此在充實軍事實力之際,經濟實力也很重要。

烏俄戰爭前,全世界對俄羅斯制裁約2,000多個項目,戰爭開打後制裁項目高達1.6萬個,但去年烏克蘭經濟衰退高達3成之多,而俄羅斯卻只衰退2.1%,因此從現實面來看,必須評估戰爭對經濟層面的影響。

張建一建議,台積電應該往高階製程發展而非成熟製程,原因是中國無法發展高階製程,只能靠成熟製程削價競爭,但高階製程全球只有台灣能做,只要台灣經濟實力提升,其他國家也會願意從經濟角度衡量是否要協防台灣。

而台海一旦開戰,所涉及的經濟及金融層面會比烏俄戰爭更加複雜,烏俄戰爭主要是衝擊能源、糧食進而引發全球通膨升溫,而台海戰爭影響的層面卻是涵蓋半導體,過去就曾有人打趣地說,台海戰爭影響晶片生產,恐將導致全球約7成的新手機無法使用。

張建一表示,台灣占全球GDP比重雖然只有0.7%,但中國的比重卻高達18%,顯示台海戰爭對經濟衝擊與損失不容小覷,而台灣雖只有0.7%的比重,但半導體供應鏈相當長,如果要發動制裁,必須要讓中國無法透過移轉降低損失,同時也要讓中國人民知道,當發生戰爭時中國人也會面臨財產與經濟上的損失,透過與歐美等國家合作影響中國人民的認知,降低戰爭開打的可能性。

猜你喜歡

2025年9月

高一誠:AI為年輕員工創造新機會

2025年8月7至8日,遠在南美洲的我國友邦──巴拉圭銀行公會(ASOBAN)在首都亞松森舉辦首屆「巴拉圭銀行業年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銀行業的創新趨勢,包括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支付系統的轉型以及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關係的演變等。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應邀出席並發表專題演講,分享台灣銀行業應用AI的實踐經驗與成果。高一誠指出,台灣目前超過9成的銀行已經導入AI技術,且有8成展開了生成式AI的應用試驗,同時特別分享了台灣銀行業共同組成防詐產業聯盟的合作模式,如何運用AI技術有效進行提前預警。高一誠強調,AI的目的不是取代人力,而是將人們從低效工作中解放出來,為年輕世代提供更具挑戰性的職務。隨著AI提高員工生產力,銀行業薪資有望提升,進一步增強與其他產業的競爭力,這也意味著銀行業的工作職能將被重新配置,為年輕員工創造新的發展機會。面對AI主導的新時代,銀行要有明確策略、投資基礎建設、培育人才、建立聯盟合作,並營造開放的創新文化,才能成功轉型。本次演講獲得當地各家媒體廣泛報導及迴響,除了讓巴拉圭銀行家們了解到台灣穩健的經濟與金融實力,也充分展現出台灣銀行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領先實力。翻開台灣跟巴拉圭的歷史,自1957年建立正式邦交以來,兩國關係已延續超過67年,始終保持著異常緊密、如鋼鐵一般堅固的夥伴情誼。巴拉圭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正式邦交國,鐵桿盟誼的背後有賴於深厚的政治與經濟合作支撐。巴拉圭以農牧和再生能源為經濟支柱,而台灣是其重要的貿易夥伴,不僅是巴拉圭豬肉的最大出口市場,也是牛肉的第二大出口市場。此外,台灣長期提供發展援助,範圍涵蓋農業技術、畜牧防疫、公共衛生與人才培育,例如雙方於2018年合作創立的「臺灣–巴拉圭科技大學」,持續為這段堅實情誼注入新動能。近年南美洲部分國家出現高通膨、名目利率偏高或幣值不穩定的狀況,該地區匯率對外部衝擊敏感度亦高於全球平均。例如阿根廷在2023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11%,其貨幣曾一次性遭官方貶值逾50%;玻利維亞近期則因總統大選引發的全國性道路封鎖,加上政府減少燃油補貼導致今年6月起通貨膨脹率提高至24%;委內瑞拉和蘇利南近年也持續出現高通膨及貨幣大幅貶值的現象。金融方面,阿根廷的隔夜附買回利率(Overnight Repo Rate)在2023年一度高達126%,現約29%;而巴西的基準利率(Selic)近期也高達15%。相較周邊國家,巴拉圭的總體與貨幣環境較為穩定,該國央行自2024年以來把政策利率維持在6%,疫情後,通膨年增回穩到約4%的水準,整體金融條件相對穩定。巴拉圭整體銀行業呈現出「寬利差」的產業特徵,根據巴國央行統計,該國銀行產業2024年12月平均貸款年利率約為:商業貸款(>1年)11.62%、消費貸款(>1年)19.22%、信用卡14.41%;存款端則為活存1.05%、6至12個月定存6.94%、一年以上定存8.75%,反映出當地銀行以「利息收入」為主的商業模式,資料顯示該國銀行業淨利息收入占營運利潤比例平均為72.5%。由於巴拉圭銀行對淨利息收入依賴度高,市場常見以行銷檔期帶動的高額回饋,例如信用卡新卡首刷50%回饋等限時限額活動刺激辦卡與消費。過去,巴拉圭的銀行業監管體系尚不完善,曾發生少數由財務公司轉型而來的銀行,利用極高的存款利率吸引資金,卻因後續經營不善而倒閉,導致金融消費者對當地銀行存款安全產生疑慮。所幸,巴拉圭政府已注意到此問題,不僅加強了監管措施,也提高銀行設立的門檻,使整體金融環境有顯著改善。此外,由於外國銀行在巴拉圭經營業務面臨諸多限制,加上債務催收和處理流程耗時,這導致台灣的銀行鮮少涉足此地。儘管早年中國信託曾在此設立短暫分行,但之後便無其他國內銀行進駐。近期,阿根廷政府實施匯率自由化並減少補貼,導致國內物價飆漲。許多阿根廷消費者因此跨境到巴拉圭,以美元現金進行採購,這為巴拉圭帶來了大量現金流入,進而影響了當地匯率。然而,當地企業在接收這些美元現鈔時,常因鈔票污損而被銀行拒收。他們因此轉而依賴地下匯兌。儘管地下匯兌能確保資金順利到帳,卻伴隨著高額手續費。這一現象凸顯了巴拉圭正規金融體系的覆蓋率不足,部分金融需求仍得透過非正式的地下管道來滿足。巴拉圭目前共有18家銀行業者,雖然大部分屬於資產規模中等的傳統銀行,但亦不乏創新氛圍。其中,Ueno Bank純數位銀行,正以「24/7體驗中心+App開戶+自助終端機台(TED)+視訊服務機台(ROT)」顛覆傳統服務模式。他們將傳統分行櫃檯替換為更輕量的「體驗中心」與智慧據點,強調「新創感」與「空間體驗」,室內設計標榜「受自然啟發」的清新與綠化空間、內設有協作/工作與交流空間、結合咖啡吧台服務,同時提供親子等候區、球迷觀賽區等。這些元素讓分行更像開放式的社群空間,而非傳統銀行大廳,在成立後快速成為年輕客戶的首選品牌,並連續榮獲Top of Mind、Fintech Americas等獎項。此次遠赴與台灣相距最遙遠的友邦,不僅展現出台灣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與人工智慧的成熟應用,更為雙方金融產業交流開啟了新的篇章。台灣金融研訓院規劃與巴拉圭當地機構簽署金融培訓及課程設計的合作備忘錄,後續將在金融議題、人才培育、科技應用等方面積極推動雙邊交流與合作。雖然未來仍有文化差異與市場環境等挑戰需要克服,但透過這一步的實質互動,雙方業界建立了寶貴的互信基礎,為台巴鐵桿情誼注入金融專業領域的新動能。(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