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
協助篇》立委林楚茵:關注年輕人 金融科普學習 刻不容緩
避免「類金融知識」混亂成投資陷阱
Z世代是網路原生代,接受資訊更快速廣泛,立委林楚茵提醒,年輕人太相信網路上不負責任的理財觀點,容易身陷投資風險。加上先買後付觀念盛行,如何避免過度消費,應從理財教育面著手,導正觀念,建立屬於年輕世代的金融科普教育。
眼見其他國家對於Z世代年輕人的金融素養正在努力,長期關注年輕人議題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委林楚茵,也非常重視Z世代的金融生活面向,她呼籲也期盼更多人要關注年輕世代的金融科普教育。
林楚茵說到,她自己是X世代,比較熟悉的訊息獲得來源就是電視、廣播節目、報紙、出版品等,而這些大多還是有管制單位,例如有NCC等,如果有號稱專家在電視上亂賣金融商品,還是會被檢舉。大多數的電視財經頻道如果要談股票投資等,都會要求投顧老師要有證照,所以傳統的傳播媒介對於專業知識的要求似乎還是比較謹慎。
話術滿天飛 投資詐騙屢見不鮮
Z世代是「數位原住民世代」,他們常常掛在網路上,因此他們大都是在網路上獲得「類金融知識」,但網路訊息很混亂,一堆網紅在鼓吹財富自由,背後可能被置入各種金融商品的銷售,而這些網紅根本沒有理專的專業證照,卻在教大家投資理財,利用各種話術打動年輕人,觸動他們想要快速致富的心,讓年輕人以為買這些金融商品就是一種積極投資,卻可能誤入投資陷阱。
根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統計,2021年台灣「投資詐騙」發生案件高達4,902件,較前年(2020年)的2,852件、年增率為71.95%;防詐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調查也指出,2021年台灣因股市持續升溫,使得股票投資詐騙不少,與投資有關的詐騙電話或簡訊占詐騙總量逾6成。
近期看到不少民眾檢舉有網紅設立LINE群組「台股戰神」,推薦個股並同時用平台引導會員匯款,或者透過IG在社群媒體招攬代操業務,引發金管會關注。金管會提到,若經查證屬實,將涉及違反投信投顧法,最重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併科100萬元到5,000萬元罰金。林楚茵覺得金管會應該加強把關,避免年輕人聽信片面之詞,誤入投資陷阱。另外,Google也宣布在台灣推出新措施打擊網路詐騙,金融服務廣告主須先取得金管會授權,才能推廣產品和服務。據透露,這項政策不只適用於Google搜尋,也包含子公司YouTube、Google多媒體廣告等。
先買後付易過度消費 恐信用過度擴張
另外,林楚茵提到,X、Y世代曾見證到台灣的「卡債風暴」,當時銀行為了搶信用卡客戶已經殺到見骨,又推出讓年輕人很好用的喬治&瑪莉現金卡,後來信用卡、現金卡等金融產品惡性競爭,成為借貸的工具,就連菜市場、夜市都有辦卡攤位,而申辦卡片免消費即能拿禮物,尚無收入的學生輕易即可擁有數張卡片,在信用過度擴張下,引發台灣「雙卡風暴」,近百萬人成為「卡奴」,銀行業者更面臨沉重呆帳壓力,嚴重影響營運及體質。那時候金管會為了處理卡債問題,先後祭出八大措施,首先「限制信用擴張」,個人信用額度不得超過月薪22倍,超過額度就無法再辦信用卡;其次為「禁止浮濫辦卡」,不得有路邊辦卡等,讓循環餘額大幅減少近8成。
現在來到Z世代,年輕朋友因熟悉電子支付,這種非現金的支付,只是手機上的數字變動,不像X世代大多是拿著一疊錢去買東西,會比較有貨幣的存在感;而最近有一些類金融平台讓年輕人「先買後付」,這種不是信用卡的發卡機構不用徵信年輕人的信用資料,就讓他們過度消費,遊走在法律邊緣的業者應該要被納入管制,林楚茵先前也曾經在立法院質詢過「蝦拼晚點付」的問題,應該注意避免年輕人信用過度擴張而背上債務。
林楚茵相信,年輕人也不願意自己的生活被金錢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建立Z世代正確的金融素養及觀念,首先是在學校教育方面,對於理財的教育是少的,「我們學很多的數學、學很多的公式,可是對於理財的教育是少的。」年輕人對於個人的資產負債表,可能有多少收入、能夠承擔多大支出的概念都不足,就直接想要跳入投資理財,是一種危險的行為。
因此,林楚茵呼籲,金融業者或者金融研訓院應該持續投入年輕世代的金融科普教育,她也觀察到有不少金控公司已開始推出整合型的App,裡面設計便利的功能,例如年輕人喜愛出國旅遊,App可以設定低點換匯;喜愛投資的年輕人則可利用App隨時線上買股票,她覺得當Z世代投資行為從實體轉移到網路後,金融機構除了標示警語外,也應該了解顧客的風險承擔能力,同時肩負教導正確金融觀念的責任,才能幫助年輕人長期穩健投資,藉由理財一步一步達成人生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