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

人才培育篇》台英攜手培訓永續人才

力邀英國牛津、內閣顧問當講師
採訪、撰文:劉文宇

ESG成企業顯學,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度攜手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舉辦「台英永續金融培訓合作倡議-2022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特聘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內閣顧問當師資,財政部也將全力支持。

2022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啟動!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危機,各國政府紛紛祭出減碳對策,我國也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正式入法,以達成聯合國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已成企業顯學,金融機構不只要面對實體或轉型方面的風險與機會,更是低碳經濟轉型及綠色金融的關鍵推手。長期致力金融人才培育的台灣金融研訓院,今年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舉辦2022人才培訓計畫,力拚培養永續專業金融人才,此計畫特別聘請英國牛津大學、英國內閣顧問當師資,第1期學員以公股行庫為主,8月開班第2期則全面開放給所有金融業者。

授課為期4個月 儲備永續長為目標

為協助台灣金融業者順應永續趨勢下的挑戰與商機、培育永續關鍵人才,台灣金融研訓院今年首度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舉辦「台英永續金融培訓合作倡議-2022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以儲備金融機構永續長為目標,透過英國及其他國際發展經驗與實作交流,在為期4個月的授課時間,提供全面性、系統性的永續金融專業人才核心職能學程,要為金融業培訓出優秀的儲備永續長。

金研院表示,此次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是由財政部ESG倡議平台指導,台灣金融研訓院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共同主辦,3月9日舉行開學典禮,包括財政部長蘇建榮、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嚴濤暮(Tom Burn)、金研院董事長吳中書、金研院院長黃崇哲、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等人,都到場為學員打氣。

金研院董事長吳中書在致詞上強調,金融業是產業血脈,也是產業轉型重要推手,除了引導企業重視相關風險,協助達成氣候目標也有賴金融業參與,以填補投融資的資金缺口。

減緩氣候變遷 金融業成要角

吳中書舉例,近年全球飽受氣候負面衝擊,各國政府採取更積極行動因應,金融業面對氣候變遷挑戰也無法置身事外,例如美國佛州可能因洪水氾濫的頻繁出現,2050年房地產價值恐大幅降低15%至35%之間,損失金額將高達800億美元,相關擔保品滑落下,對金融業財務健全產生很大挑戰,對投資大眾也帶來極大困擾,由此可知,金融業對於減緩氣候變遷,不論是引導企業、提供資金、風險管理,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他說,金管會在2017年就鼓勵金融業對綠色能源產業更積極投融資,2020年更推動公司治理3.0、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等,鼓勵金融業接軌國際ESG新範疇,強化各產業永續發展動能。

他進一步說,金管會2021年11月也發布「本國銀行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指引」,本國銀行自2023年起,每年6月底前要辦理氣候風險相關揭露,除了風險管理指標目標外,銀行也要訂出相關內部規範,定期檢視自身營運上相關業務,提升ESG資訊揭露品質與透明度,盼協助企業永續轉型,達成能源轉型目標,也達到銀行業重要角色功能。

他強調,在此氛圍下,金研院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共同舉辦此計畫,更加凸顯價值重要性,不只是在培養人才,更希望能透過這些人才,在每一個行庫內發揮關鍵影響力,運用金融市場機制及業務過程,協助企業永續轉型與達成2025能源轉型目標,有效發揮銀行業促進社會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與功能。

黃崇哲:順利推動計畫 有「4大感謝」

金研院院長黃崇哲則以「班主任」之姿現身開班典禮,他引用經典名著《小王子》內容,「一個人只有用心,才能看到真實。事情的真相只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強調低碳與永續經濟已是全球發展共識,更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新機會,也是必經挑戰。

黃崇哲指出,對金融業而言,永續不再只是一種社會責任,而是扮演領頭羊角色,透過金融工具有效導引產業進行永續轉型。透過該計畫,讓金融發揮應有的影響力,採取實際作為,讓行動變成感動,真正幫助各產業動起來,一同實踐永續轉型發展。

他特別提到,此次計畫可順利推動有「4大感謝」,第1是感謝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貢獻;第2是感謝財政部長蘇建榮首肯,由於國內推永續金融有不同生態系,民營金融機構很努力去執行、但缺乏整合,而泛公股銀行在財政部ESG倡議平台下,讓此次計畫整合資源挹注到公股行庫端,可望展現良好效果;第3要感謝國內外先進對此計畫的支持,不論是外銀、外商、4大會計師事務所多方整合,課程不只有資料蒐集,也有實務應用部分,可望將計畫發揮至最大化;第4要感謝學員願意投入學習,未來在4個月課程後,希望創造第一批台灣全系統性金融專業人才,也期盼有第2、3期開班。

英國在台辦事處副代表嚴濤暮(Tom Burn)則說,邁向經濟轉型,目前高達90%全球經濟有淨零碳排的目標,這已是不可抵擋的趨勢,未來要加快再生能源、基礎能源投資,這將帶來更多機會及風險,投資人和企業能否全面了解氣候風險,並掌握相關訊息,已成為重要指標。

嚴濤暮指出,目前英國在綠色金融方面取得重要進展,2019年英國政府推出綠色金融策略,2021年英國已發行100億英鎊的綠色債券,成為全球綠色債券規模最大的國家,但即便如此,他認為此規模仍不夠、需進一步努力,持續與世界各地夥伴合作、共同學習,此次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合作,將為綠色金融策略帶來更多火花。

蘇建榮:為公股事業注入永續發展DNA

一口答應促成財政部ESG倡議平台的財政部長蘇建榮直說,此次很多師資都是國際名師,獲得機會參與訓練很不容易,「先恭喜學員,這是很難得的機會!」他強調,永續發展是全球普世價值,更是企業中長期競爭力經營策略重要的一環,金融機構具有集結大眾資金、加以管理、投資的特殊性,也掌握了規模龐大的資源,扮演分配社會資源的角色,更是導引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他認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扮演很重要角色,有了金融業引導,經濟才會往永續方向進行,財政部責成公股事業成立財政部ESG倡議平台,在此平台下有組織ESG、責任揭露、社會績效等短中長期執行方案,例如今年底所有公股行庫要完成簽署赤道原則、2025年前也至少要發行1檔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債券,並訂定高汙染投融資上限等,此平台希望引導金融業對企業發揮影響力,共同建構金融與企業共生共榮的永續金融生態圈。

他也提到,此次培訓計畫與財政部ESG平台宗旨相當符合,期待透過借鏡其他國家經驗,為公股事業注入永續發展的DNA,此次課程邀請權威專家,將分享責任投資、責任銀行以及金融機構綠色管理等,財政部將會全力支持,也希望落實到公股行庫日常業務上。

財政部ESG倡議平台主要由第一金控負責召集,對於此平台運作可說是功不可沒,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說,在極端氣候、疫情肆虐下,追求公司治理的ESG已經成為普世價值,永續成為企業主要課題,此次計畫分為5大培訓主題,學員在學成後,可望在組織內精進ESG推動。

陳芬蘭說,國內許多金融機構已意識到永續金融重要性,並投入相關領域,但追求ESG是一條「漫漫長路」,未來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第一金控從自己腳下開始做起、一步一腳印,希望與同業一起尋求可長可久的方法,永續金融也讓感動成為發展的動力。

金研院說明,第1期學員將以財政部ESG倡議平台之公股行庫為主,協助國內整體授信規模占比約5成的9大公股行庫打造永續金融根基,盼藉由公股金融事業聯合倡議,使更多企業重視ESG,協助台灣企業進行低碳轉型。第2期更預計於今年度8月開訓,開放給國內所有金融業者參與,期望培育出更多永續專業人才,以促進國內產業集體轉骨、推動更多ESG相關方案。

集結牛津大學等各方師資 打下穩固根基

至於師資陣容方面,集結知名國際智庫機構與專家,包含英國牛津大學永續金融首席教授Dr. Ben Caldecott、BSI(英國標準協會、CDP(全球環境資訊中心)、GRI(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CBI(英國特許銀行家學院),以及BCSD(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等國際專家與外商金融機構,並聘邀國內業師專家及金研院永續金融研究團隊共同參與擔任課堂引導師。

此計畫培訓目標為協助參訓學員建構分析力、策略力、轉型力之3大永續關鍵職能,進行5大培訓主題規劃,依序為「永續金融架構體系」、「氣候風險管理」、「ESG整合與決策」、「影響力評估」及「永續投融資模式」,共計46小時,以國際權威專家講授、個案研析、專題座談及實務工作坊等方式進行,透過系統化培訓模式,協助學員於4個月研習及學習考評(包含筆試及小組專題報告發表),打下穩固的永續專業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