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
NLP、CBDC發展成關注焦點
金融科技論壇盛大展開
台灣金融研訓院攜手美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金融科技論壇,會中邀請多家新創科技公司分享NLP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數位轉型過程中身分治理解決方案、精準篩選客戶所需的數據資料,以及CBDC發展現況。
由台灣金融研訓院、美國在台協會共同舉辦的金融科技論壇,邀請多家新創科技公司分享自然語言處理(NLP)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數位轉型過程中身分治理解決方案、精準篩選客戶所需的數據資料,以及各國央行數位貨幣(CBDC)發展現況。會中由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所長黃琬馨、美國在台協會商務官薄康霖(Clint Brewer)開場致詞,並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創科技業者互相探索未來合作機會。
台灣金融科技發展三大挑戰
近年來,在政府與業者積極推動和投入下,台灣金融科技發展,包括純網銀、開放銀行、生態圈等議題,均不斷創新與突破。中興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蘇怡慈預期,在後疫情時代,台灣金融科技發展將會更加蓬勃多元。
蘇怡慈先分享她在留美期間與美國當地銀行打交道的經驗。2002年,台灣的網路銀行尚未普及。當時,她因攻讀碩博士學位所需,前往美國某家銀行開戶,令她驚訝的是,「那家銀行沒有提供存摺,行員說只要上網登入網路銀行,即可查到帳戶餘額。」
另一個驚奇的經驗是,她在美國的鄰居都用Paypal付款,而非現金。甚至發現,許多銀行提供線上開戶服務,並未設有實體分行,也未收取各種手續費,但民眾仍能信任金融機構的網路銀行服務。
近來,蘇怡慈專注於研究台灣金融科技發展與挑戰。根據她的觀察,國內金融科技發展有三大挑戰,即監理規範、消費者賦權、監理能力等。監理規範包括監理沙盒、商業試驗、虛擬銀行;消費者賦權包含開放銀行、加密資產;監理能力涵蓋法遵科技(Regtech)、監理科技(Suptech)。
蘇怡慈表示,我國金融監理沙盒制度的獨特之處,在於台灣堪稱是第一個透過立法實施監理沙盒的大陸法系司法管轄區。2018年4月,台灣頒布新法和一系列授權法規,並在金管會內設立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心,指示金融總會推動國內第一座聚焦金融科技產業生態的實體共創空間「金融科技創新園區」(FinTechSpace)。
金融監理沙盒獲得強有力的法律授權與支持,不僅為新創公司明確保證其監理沙盒獲准實驗的合法性,還要求金融監理機關為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一切必要的協助。
PrimerAI用NLP處理非結構化數據
自然語言處理(NLP)是近年來成長最迅速的AI分支,並在金融領域大顯身手。過往難以處理的非結構化資料,如今都可藉由NLP技術加以分析和處理,大幅提升數據變現的商用價值。
PrimerAI專注於NLP技術應用,客戶包含政府單位、金融機構及《財星》雜誌的全球500強企業,如美國零售巨擘沃爾瑪(WalMart)等。
PrimerAI亞洲區總經理林磊清(Brian Lim)表示,NLP可應用於各種任務,包括命名實體辨識、情緒分析、主題模型建置、訊息擷取及總結。根據統計,在各種數據中,非結構化數據占比高達80%至90%,且比重持續增加中。銀行等金融機構若能善用非結構化數據,將更具有競爭優勢。
林磊清說,Primer平台擁有6大特點。第一,改善資訊蒐集方式,Primer平台可蒐集6萬多個新聞平台的資訊,許多媒體報導的內容大同小異,透過NLP技術可精簡摘要出重點。第二,關注關鍵訊息,Primer的摘要引擎可總結文件內容,並辨識文本中的關鍵訊息。該引擎可被訓練來識別特定任務的資訊,同時用戶可指定輸出的長度和形式,以及關注的主題。
第三,快速擷取洞見,發掘產業分析師報告和專有研究中的見解。第四,即時監控風險,使用Primer動態事件管理引擎,可針對組織至關重要的數據流即時追蹤,如即時監控自然災害及金融機構近來感興趣的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議題。
第五,辨識爭議,使用Primer的爭議引擎來識別外國媒體報導的錯誤訊息,以確定事情真相。過濾雜訊,有助於了解推動全球事件演變和回應的陳述。林磊清以綠色債券發行為例,該平台可辨識身分爭議的企業,如漂綠,或是否有不實訊息。第六,分析觀點和意圖,Primer的NLP演算法可在文本中找到引述,並擷取某人所說的話。
Sailpoint提供身分治理解決方案
SailPoint專注於開創身分治理解決方案,建立以身分為出發點的平台,客戶涵蓋金融、高科技、半導體等產業。SailPoint銷售總監簡均儒表示,身分治理最重要的管理目標為釐清身分、帳號、權限的關係。由於數位轉型帶來管理複雜度,SailPoint提供統一、單一的身分治理視圖,對企業所有身分及存取許可權,進行集中的政策性管理。
SailPoint身分治理解決方案分為7大層次。第一是以視覺化呈現全企業的既有應用程式、基礎架構、網路設備等身分權限模型和報告。第二為管理人員監控各系統的身分權限和啟用控制,並允許管理人員或高階主管能進行授予或撤銷訪問許可權限。
第三是完整使用者身分生命週期,從入職、轉調到離職,完整滿足企業對員工或機器人權限需求。第四於申請新系統使用需求權限,自動化進行申請政策確認,並確保符合權責區分(SoD)。第五是員工或機器人可透過權限群組或角色,以自動化方式獲得訪問許可權。第六是AI工具為審批者提供見解,允許基於AI的建議進行存取控制。第七是AI可自動批准,為使用者定義新的授權。
簡均儒舉例說,入侵美國資產第11大銀行Capital One的駭客,曾是亞馬遜網路服務公司(AWS)軟體工程師。因AWS未做好控管,致使人員離職後仍擁有權限。該名工程師利用系統上的特殊權限,未經授權執行不當程序,結果外洩逾1億名北美客戶資料,損失超過1億美元。
他解釋,SailPoint政策是定義企業內部的存取政策,例如不能同時擁有經辦與分行經理的覆核和存取權限。因此,SailPoint可協助定期審查使用者權限,提高使用者帳號與權限的透明度,整合全公司應用系統與IT系統,透過資料蒐集、定期審查權限和帳號清查盤點,可全面掌握所有使用者帳戶使用現況,符合稽核要求。另可將雲端服務帳號與相關權限納入管理,深度整合雲端服務內的存取權限,以強制執行使用者可查看和接觸的資訊為何,避免發生權限管理的黑洞。
Snowflake針對客戶需求篩選資料
數據庫分析始終存在數據孤島(data silos)問題,也就是數據庫之間無法分享或互通。根據統計,90%的IT領導人指出數據孤島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87%的決策者希望擴大使用外部數據的能力。
Snowflake南亞區銷售總監Marilyn Tan表示,因數據孤島而無法存取數據,將妨礙金融服務業的價值實現。Snowflake數據雲是一個全球網絡,可透過任何形式、幾乎不限規模,且無須複製或移動即可共享。
Snowflake提供以雲端為基礎的數據服務,使用者可跨多個平台,如Amazon、Google或Azure等數據倉庫進行操作,不受平台限制的儲存、分析或搜尋數據。除能將數據儲存於雲端,隨時查找,以數據解讀公司動向,Snowflake還將「查詢」與「分析」功能分開獨立,增加付費彈性。客戶無須購買套餐組合,只要依使用量和用到的功能付費,可節省大筆開銷。
德國保險巨擘安聯(Allianz)非常重視數據治理,採用Snowflake數據雲後,讓儲存的數據更容易使用且便於查詢,並提高其實用價值,同時保護客戶隱私。
Marilyn Tan指出,許多企業經常訂閱一大堆新聞及影音串流頻道,因資訊龐雜而無暇觀看。但Snowflake平台可做到分流,針對客戶需求,蒐集並篩選出有用的數據資料,且付費機制十分彈性。
ConsenSys協助多國央行開發數位貨幣
ConsenSys為區塊鏈開發商,長年來致力在以太坊基礎上構建分散式Web3.0基礎設施。在強大區塊鏈技術背景下,ConsenSys參與澳洲、法國、泰國及韓國等國家央行數位貨幣(CBDC)研發,或推動實現區塊鏈技術融合CBDC的可能性。
ConsenSys亞太地區董事總經理夏多希(Charles d'Haussy)表示,許多企業和央行正考慮使用區塊鏈改造支付基礎設施。2020年11月,澳洲央行宣布啟動「批發型CBDC」試驗,與ConcenSys合作實測支付、結算等作業。ConsenSys也協助法國興業銀行展開CBDC試點工作,並獲泰國央行選為CBDC項目研發技術合作夥伴。
2021年11月,ConsenSys團隊參與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支持的多邊央行數位貨幣橋(m-CBDC Bridge)研究項目。這是由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國央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央行及中國人民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所共同發起,包括高盛、滙豐、法國興業銀行及中國六大國有銀行等22家金融機構及組織參與項目測試。根據該項目研究成果,各參與方將評估多邊央行數位貨幣橋在跨境資金調撥、國際貿易結算及外匯交易中應用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