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
普惠金融的實現和挑戰
各國金融政策規劃新趨勢
撰文:鄭貞茂
普惠金融的實現和挑戰
目前全球已有50多個國家將普惠金融納入金融政策規劃,我國金融服務於全球中屬便利及普及,然而全球與台灣普惠金融情況仍有許多待改善之處,有待政府與民眾齊努力。
近年來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逐漸形成全球趨勢,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將其納入金融政策規劃,希望金融服務能夠更加普及於社會的每個階層。簡單的講,普惠金融應該要涵蓋3個層面,分別是可及性(Access)、使用性(Usage)及品質(Quality),其中可及性是指民眾及企業皆可取得金融服務,使用性則是指金融消費者能夠以低廉的成本取得服務並提升使用頻率,最後品質則是指金融服務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最終這3層面的結合,是希望民眾及企業能夠以合理的成本取得有用的金融商品來滿足他們的金融需求,包括交易(Transactions)、支付(Payments)、儲蓄(Savings)、信用(Credits)及保險(Insurance)等,金融機構應以負責任而且永續的態度來提供這些商品。
對個人或企業而言,在銀行開戶是取得金融服務的第一步,開戶之後,民眾便可利用戶頭來儲蓄、匯款、支付或收受款項,甚至可以進一步提升至買賣股票、保險、換匯等其他功能。因為這樣,世界銀行特地將銀行開戶數列入其2020年前的政策目標重點(Universal Financial Access 2020 Initiative)。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15歲以上的婦女平均只有57.4%有在金融機構開戶,15歲以上男性平均開戶數則為64.1%,相較於全球平均,東亞地區帳戶普及率就高出很多,例如日本高達97%,新加坡及香港也高達94%,韓國及台灣分別為94%及91%,即便是中國大陸也有79%。
全球普惠金融尚待改善
享有金融機構的服務有助於民眾或企業日常生活的便利、以及規劃長期目標,甚或因應突發緊急狀況。有了金融機構戶頭之後,民眾或企業更容易藉由保險及信用貸款,新創事業或擴張原有事業版圖,投資教育或健康,管理風險、承受金融衝擊,並改善整體生活品質。衡量普惠金融的指標除了帳戶普及率之外,還包括每10萬個成年人可分配到的自動提款機(ATM)數目、銀行資本適足率、呆帳比率、每10萬成年人可分配的商業銀行分行家數、貨幣數量與成長率、存放款利率、國內放款占GDP比重、民間放款占GDP比重、外人直接投資淨流入量、通膨率、銀行利差、上市股票家數、股市市值占GDP比重、匯率、個人匯款金額、股票交易量及周轉率等2、30個指標。
重點是,目前全球普惠金融情況仍有許多待改善之處。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全球約有20億成年人仍未能在金融機構開戶,59%的人因為錢不夠而無法開戶,顯示金融服務的門檻太高,或是服務費用太貴,以至於低所得者無法負擔。其他開戶的障礙包括離金融機構距離太遠、缺乏有效身分證明文件、無法得到金融機構的信任,或是宗教因素等。此外,在新興市場國家中有超過2億的中小企業因為缺乏融資管道而無法順利擴張及發展,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信用紀錄或擔保品,或不合法,因而無法獲得金融服務。再者,某些弱勢族群似乎被排除在金融服務之外,舉例來說,女性帳戶普及率就不及男性,另外像是偏遠地區、低所得、身心障礙人士,以及非合格註冊中小企業等,也比較困難獲得金融服務。
台灣具有金融普及優勢
與全球相比,我國金融服務可說是相當便利及普及,除了國內帳戶普及率高之外,對於協助中小企業取得融資,台灣更是全球表率。以本國銀行對中小企業放款為例,放款餘額由2005年12月底之2兆5,348億元增加為2016年8月底之5兆5,299億元,增幅118%。同時中小企業放款占全體企業放款、民營企業放款之比率,則分別由39.3%、42.7%提高至57.9%、60.6%。在金融友善措施方面,我國目前ATM數量超過2萬5,000多台,平均每10萬人分配有109台自動提款機,其中符合輪椅使用之無障礙ATM共19,173台,已達全體之76%。另對於金融服務欠缺地區提供金融服務,從2005年至2016年,金管會也核准40處設置分支機構,其中本國銀行26處、信用合作社14處。
此外,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廣數位化金融,調整相關法規,開放銀行既有客戶得於網路銀行或透過線上方式直接辦理結清銷戶、申請個人信貸、申請信用卡及信託開戶等業務,開放線上開立數位存款帳戶,且簡化銀行申請電子銀行業務之程序。今年年初金管會即廣邀各界參與金融創新科技實驗條例的立法過程,隨著金融科技的進展,預期將為金融普及再添利器。
然而,台灣在金融普及性的優勢也是我們持續進步的阻力,例如ATM的普遍設置造成民眾對於電子行動支付的使用意願偏低,另外銀行帳戶設立便捷讓不法詐騙集團容易轉匯資金。此外,保險公司對於身心障礙人士投保仍有諸多疑慮,許多中小企業因為財報不透明而無法進一步取得融資,金融教育工作仍不夠普及深根,微型保單及小額終老險仍須持續推廣,股市成交量低迷可能影響企業籌資管道等,顯示我國在普惠金融等相關工作仍有待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並持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