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

中國「再造」vs. 美國「再造」

劉紹樑

國大陸生產全球28%的汽車41%的船舶80%的電腦90%的手機60%的彩色電視50%的冰箱以及50%的鋼鐵也耗用80%的空調24%的電力這是傲人的成就但也不是

1960年代以來全球逾百個新興國家都有一個夢想避開發展經濟學上的魔咒中度所得陷阱middleincome trap但迄今只有大約一打國家成功的工業化可謂屈指可數

大陸經濟發展有成但仍位居微笑曲線的底層產業升級其實是沒完沒了以歐商為主的中國歐盟商會在最近中國製造2025產業政策對弈市場力量下稱對弈》)的報告中分析前有高手後有追兵

「中國製造2025」戰略,具強烈自主創新意識

這場仗怎麼打如何強化創新提升附加價值並先富後老」?全球冷戰時大陸提升軍事科技以因應現在也想再以科技強化中國製造2年前它參考德國工業4.0方案之後逐漸形成自主創新意識特強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

所以國務院責成7個單位推動9項戰略任務並須落實在10個領域詳見圖1

這方案循著計畫經濟的思路分別訂出到2020年和2025年要逐步達成的製造業主要指標詳見表1

中國製造2025指望自主創新可以形成進口替代準此大陸的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委員會也明定半官方目標詳見圖2可見其強烈的企圖心

中國製造2025說穿了就是中國再造RemakingChina希望脫胎換骨擺脫大量廉價勞力的製造業模式由圖3可見大陸的工廠自動化程度明顯落後加以人口急遽老化必須強化智慧製造

中國加速擺脫勞力密集,強化智慧製造

中國製造2025怎樣達標?《對弈報告洋洋灑灑的歸納出10其實也就還是那一招政府主導同理大陸國有企業的投資仍有相當增長並顯示國進民退詳見圖4

大陸國企實力雄厚但獲利遠不如投資詳見圖5無怪外界質疑大陸的經濟成長是否健康中國歐盟商會甚至質疑產業政策是否有效是否有不公平競爭

為力推中國再造大陸企業不分官民都加速對外併購與策略聯盟繼續走出去」,近年併購歐美企業的總金額已超過1,100億美元之譜當然不無案件是為了套匯也有在美併購的案件因涉國家安全而被否決在攸關中國再造的工業機器人與機具領域美的集團併購德國龍頭業者Kuka公司就是著例而且德國政府緊張到幾乎擋關

美國立法振興國內精密機具業

其實不僅中國大陸大家都想要再造製造業譬如美國再造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由圖6可見美國製造業所使用的自動化機器設備越來越多是來自德國與日本的舶來品」。從本世紀初以來 美國在彈性製造flexible manufacturing的領域雖有全球貿易順差但與此領域領先的國家卻有大量貿易逆差約為40億美元至70億美元且不無擴大的趨勢

196080年代美國曾經是工具機領域的翹楚但到1990年代以後已經多被國外企業併購而美製機器設備的國內市占率也日益下滑詳見圖7越精密的機具進口逆差越大加以國產市占率下滑對川普力推的投資美國政策可能產生一個弔詭的效應美國高端製造業的廠商越增加國內投資反而越會進口更多的外國機器設備

為因應美國再造的挑戰美國科技顧問會議在2012年曾呈送報告給歐巴馬總統警告美國在這方面已大幅落後美國因此通過2014年振興美國製造與創新法2014 Revitalize American Manufacturing and Innovation Act相關措施包括砸10億美元成立製造創新脈絡」,稱之為美國製造方案Manufacturing USA

在歐美的研發界這個10億美元的數字其實微不足道尤其是美國一向是以競爭政策為主產業政策為輔即便是靠政府推動產業政策美國一向的做法比較務實也更值得參考

舉例美國國防部高等研究計畫署DARPA的創新實驗室一向提倡以顛覆式的思維促進創新在上世紀它為了避免大型電腦主機被攻擊而造成整個系統癱瘓改採分散式的系統建置邏輯並致力推廣分封交換技術這種怎樣也打不死的反向思維成就了科技界電腦網路Darpanet也就是Internet的前身

此外在利用市場機能方面美國企業也發揮所長打不贏你那就把你吃下來它們近年開始併購海外的績優自動化機器公司以期務實的超德趕日」。

各國爭搶智慧製造領先地位,台灣將受衝擊

對弈報告也可看出各國在智慧製造領域的相對優勢詳見圖8雖然沒有明列台灣但藉此比較近似的國家可大致推估我們應會受到較大的衝擊

台灣應善用工具機與資訊業實力,再造製造業

不論中國再造或美國再造先進與新興工業國家都想掌握智慧製造的新產業革命浪潮搶占一席之地台灣這一陣子關切缺水缺電等製造業的老議題也應該關切智慧製造的新課題

再造就是顛覆大陸努力吸引外國菁英譬如禮聘外國研究量子力學的年輕學者希望他們在中國開發量子電腦 又如歐盟的空中巴士集團追趕了將近50才能與波音公司分庭抗禮它最近從Google挖角資深但年輕的工程師擔任研究發展部主管 並明示即便有巨大陣痛仍期待他改造內部創新的思維與環境

有心的國家都在再造製造業並希望建構完全創新的思維融入研發產銷的每一環節與各個部門。「中國製造2025或許太注重硬體及政府未必能讓大陸製造業脫胎換骨在川習會的前夕商務部才被要求在90天內對每年5,000億美元的貿易赤字是否有結構性因素是否因非市場經濟體的作為所致等問題提出報告中國再造可能會槓上美國再造

但福特汽車卻宣布在大陸量產電動車即便中國政府最近在縮減補貼由此可見中國再造與美國再造就好像frenemy這個新名詞在數位化與智慧製造的領域是敵也可是友

我們不可能也不必模仿別人的做法我們沒有大陸政府財大氣粗的霸勢也不像美國那麼崇拜市場經濟我們的市場規模與企業規模皆不如人但企業活力舉世知名在機器設備領域台灣有許多低調的中堅企業」,或許不下於德瑞的Mittelstand譬如友嘉集團數10年來就憑藉穩健的同業併購厚植在精密機具產業的實力

政府是有盡力規劃但是對what談得多how談得少更欠缺明確做法不過憑藉台灣在工具機與資訊業的實力如果虛心規劃務實具體又可行的政策與目標官民各依其比較優勢來攜手落實應可期待我們在智慧製造的新領域再現高峰,「再造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