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

共享經濟的特質及其影響

林惠玲

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一種個人所擁有的具有排他性及敵對性資源透過網路平台提供與他人共享並獲取報酬的經濟體系亦即共享經濟是指擁有資源的個人或機構將資源使用權有償提供他人分享資源所有人獲取報酬而分享者利用或分享他人的資源降低消費支出或生產成本並創造附加價值共享經濟是利用網路行動裝置社群網站打破過去固定場所廠商的經營模式並將生產單位縮小到以個人為單位每個人都可藉由網路平台提供與分享各種財貨勞務與知識

一般而言私人所擁有的私有財為具有排他性exclusive及敵對性rival所謂排他性是指個人擁有或消費某一財貨時可禁止或限制他人擁有或消費該財貨也就是只有你能使用其他人不可使用財產權是明確屬於你的例如食品衣服等所謂敵對性是指個人使用或消費某一財貨時會減少該事物的效用並會影響他人使用或消費該財貨例如車輛擁擠的高速公路湖泊中的魚類等

資源是有限的稀少的當個人單獨擁有或使用資源時會發生資源未充分利用或是資源閒置甚至棄置浪費的情形而在共享經濟體系下人們可將所擁有的資源租借與他人或與他人共同使用或享用使未被充分利用的資源獲得更有效的利用從而提升整體的經濟福利

共享經濟這個術語最早由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Marcus Felson和伊利諾大學社會學教授瓊‧斯潘思Joel. Spaeth1978年發表的論文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但為什麼直到最近才獲得重視呢主要是因為資源稀少人口增加其次是資訊科技的發展網路交易平台的建立網路滲透率的提升行動裝置的普及個人可擁有更完全的資訊降低了不確定性不完全性個人利用網路交易平台進行交換訊息進而交易或共同使用個人上網搜尋相關資訊降低交易成本搜尋成本接觸成本談判成本檢查成本合約成本等),有助於交易活動的進行

再者是來自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對目前的廠商或單方面的訂價與行為的信任度越來越低主動透過網路平台促進交易的進行再者買方與賣方都在交換過程中受益買方透過合理的價格與個人化滿足了自己的需求享受到更多的財貨與勞務賣方提供閒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物品勞務或知識與他人共享從中獲得了額外的所得此外同時解決人與人之間供給和需求的訊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使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共享經濟的特質

共享經濟有如下幾個特質

1可以達到資源有效利用

資源被閒置未充分利用使得產出無法增加共享經濟可以活用資源例如一輛私家車只有20%的時間在行駛80%的時間停放未利用若能提高使用率例如達到60%則整體經濟社會的私家車數量就可以減少減少資源的耗用又如私家車原來1人開車上班改為4人共乘上班則交通擁擠可舒緩能源耗損會下降私家車個人可得額外收益共乘共享者可降低計程車費的支出

2產業結構會改變

在共享經濟下透過寬頻網路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讓資源提供者和需求產生變化有些產業例如房屋中介廣告代理出版商計程車行各種介紹所地下錢莊銀行貸款等產業衰退甚至沒落消失而網路平台電腦資訊運輸業影音業短期住宿業旅遊業零工業食品雜貨代購服務家常菜供應送貨服務寵物服務租車租船和工具出租等則會成長擴張

一般而言若產業中廠商的利潤率越高會因為越多加入者的競爭而被取代因為網路的資訊越來越透明創新不足附加價值較少者較容易沒落越標準化的商品也越容易沒落透過網路客製化的商品會興起

由於全球網路平台的發展網路無國界的結果全球的產品和生產是無阻礙的越來越透明無國界的商品交易越來越發展而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工亦將取代發展國家的勞工全球分工更快速而且個人化客製化生產會加速發展

3資源的排他性敵對性會降低轉化成無排他性無敵對性

共享經濟是將資源從排他性敵對性」,轉化成無排他性無敵對性」。亦即資源的排他性與敵對性降低使用者不必是擁有者使用者不必花錢去購買那些具有排他性的商品而可以依照使用付費的方式付費降低支出此時其可支配所得會提高提升消費者選擇的範圍此外透過網路交易平台節省交易成本及交易時間例如App叫車不必到街上等車隨要隨到個人不必買車可以將此一所得用於購買其他不具共享經濟的財貨或勞務

4生產消費行為改變

共享經濟是將所有者的可共享資源以高頻率重複性的提供他人使用提升現有物品的使用效率降低了在同一時間對同一財貨的總需求讓永續發展變得更為可能

共享經濟改變了廠商的行為形成了一種新的供需關係固有經濟下廠商組織生產要素提供產品消費者到市場購買商品供需不一定完全一致而在共享經濟下網路平台可讓每一個消費者的需求更清楚精確的表達據此廠商更能生產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使廠商的生產更有效率因此共享經濟減少了社會生產過剩的問題

共享經濟的發展

共享經濟早期主要為文字圖片及影片等而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與建構使得共享經濟日益成長與發展當前共享經濟如前述已經發展到房子車子勞務等共享經濟的形式是在同一所有者的私有財對不同需求者間的使用權的移轉另一方面是資產和技能共享的生活方式是時間知識和技能等無形資產的分享例如從網路分享各種知識新聞技能等

根據PwC的估計共享經濟的全球產值由2013年的150億美元2025年將增加到3,350億美元與旅館租車DVD租工業設備等租賃產業的產值差不多詳見圖

共享經濟從原來二手商品的交易改變並擴及商品零售餐飲及教育服務交通空間住房金融融資等對日常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

共享經濟提高了財貨與勞務的使用效率提升了整體的經濟效率與經濟福利因此全球許多國家正推動共享經濟根據新聞報導例如中國大陸正式將共享經濟寫入十三五計畫中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的市場規模預計為人民幣3.51兆元約合新台幣16.5兆元預計到2020,「共享經濟將占中國總GDP10%。

最重要的是對中國領導人來說,「共享經濟可以讓人人參與人人受益有利於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今後5中國的分享經濟市場將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增長中國的共享經濟已經步入黃金時期而我國則正積極規劃中

共享經濟的問題與對策

共享經濟下台灣產業可能面臨的問題為

1共享經濟將可提供更便利更經濟的選擇原有市場可能受到衝擊包括零售餐飲與生活有關的服務業等產業將面臨未營業登記之個人或兼業者的競爭

2由於共享經濟下的網路平台對供需雙方之權利義務規範與保護不足因此可能使得共享經濟參與者的風險增加及產生個人隱私權遭受侵犯之疑慮

對於上述問題政府或可採取以下的策略

1輔導或補助受到共享經濟影響的產業透過在職訓練強化其競爭力對於獨占或寡占產業可降低政府的管制使其得以與共享經濟下的新進者競爭

2就完善共享經濟發展環境而言加強網路平台業者及利用該平台出租資源者的規範以保障共享經濟的參與者的利益與個人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