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
落實建築安全才能真防災
全台住宅老化問題嚴重,不僅影響居住品質,亦有安全疑慮;面對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我國老舊住宅亟須被好好檢視、更新與重建。
今年8月8日晚間中國旅遊熱點成都九寨溝才發生7級的強烈地震,造成多人傷亡。全球各地強震不斷,以前每隔數10年才會發生大地震的觀念已被推翻,地震一個接著一個,一次比一次強,氣候暖化,地殼變動劇烈,地殼已進入地震活躍期,我們準備好了嗎?
根據政府統計,台灣30年以上老舊公寓住宅約14萬棟,總計達100多萬戶,其中雙北市就有將近10萬棟,這些建築的耐震係數不足、結構安全令人擔憂,萬一大地震發生在北台灣,大規模的房屋倒塌及傷亡,將癱瘓政府運作及整體經濟,台灣能承受這麼大的災害嗎?
5大類建築亟須安全檢查
老舊住宅更新與國人居住安全及居住品質關係最密切,以結構安全來看,到底有哪些建築最迫切需要被好好檢視?政府應優先協助處理哪些居住安全有明顯危機的社區?
以下是最亟須房屋健檢的5大類危險建築:
1、土壤液化嚴重地區建築。
2、海砂屋建築。
3、順向坡地區建築。
4、921、331或206地震損害較嚴重的建築。
5、921地震前設計興建之平面配置設計較為不佳的建築。
以上這5類建築, 是最迫切需要接受建築安全性檢查的,也建議政府以快篩方式找出並協助住戶進行補強或都更重建,而不是知道這些有急迫性待處理的危險建築卻毫無作為,等待悲劇再次發生。
「防災型都更」應真正防災
我認為政府應該更有作為、更強制性的介入這些危險建築的重建或進行都更,因為這不僅攸關所有權人的生命財產,在飽受自然災害侵襲的台灣,若基礎建設不安全,不可預期的強大天災將可能成為一夕之間拖垮國家命脈的關鍵。
除此之外,也應釋放利多給予時程獎勵協助居民,雙管齊下才能加速老舊及不安全建築都更的腳步。唯有政府能有積極且實質作為,民眾也能了解都更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如此在都更推行上才能達成雙贏局面!
在建築安全品質獎勵政策上,目前各地方政府推行之都更補助及獎勵制度,均為在最後查驗階段的「書面審查」。建議改成較積極有效的「第三方查驗」及安全品質能讓大家共同檢視的「建築安全履歷」,以防止如維冠大樓不肖建築團隊偷修改設計圖或偷工減料的情形再度上演,政府加速推動「防災型都更」的美意,若在沒有嚴格把關的情形下,很可能原地重建了一棟新的不安全的建築。
要讓施工品質透明化,建議還是依照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推動之「建築安全履歷認證標章」的標準,在每個施工階段都詳盡拍照記錄,從鋼筋、混凝土工廠即做到源頭認證把關,並有第三方專業顧問公司查驗,老舊房屋執行都市更新,施工品質有保障,才能使「防災型都更」在下次地震來襲時達到「防災」效果。
建築安全履歷讓施工透明
「建築安全履歷」係指營建團隊自我要求,將每個施工細節的施工品質查核記錄存證,從材料進場的檢驗,一直到施工中的檢查與缺失修正等,都留下完整的紀錄,以確保建築真正達到安全的品質,同時做為交屋時移交的重要文件之一,讓購屋者交屋時可以比對及保存之用。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所提倡的「建築安全履歷」,會要求由協會受訓認證之查驗技師或工程師依協會的鋼筋查核規範檢查後,針對鋼筋工程梁柱結構安全重點、牆開口及牆端部受地震力容易產生裂縫的位置,將其鋼筋綁紮細節拍照記錄,製作成建築安全履歷。
由於每棟建築物的結構設計不同,在柱、梁、版、牆鋼筋等部位各有其不同的結構安全應注意的重點,如果只是拍攝施工的表面過程,而沒有拍攝到真正鋼筋該有的正確施作位置、影響安全最重要的鈎長度,以及搭接接合處之施作品質等關鍵重點部位,那麼所謂的完整施工紀錄就將流於形式,只是「施工過程紀錄」而不是「施工品質紀錄」,這樣對建築安全品質也不太具有參考價值,也就沒有辦法讓人看了就有安全保障的信心(詳見圖)。唯有實實在在的把每個細節用心做好,才能蓋出安心好宅。(本文作者為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