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
4大趨勢 推動全球食品產業再進化
從長遠發展來看,確保食品安全與安心,強化國際拓展行銷,導入跨領域整合與創新以提升國際競爭力,是台灣食品產業發展重要的方向。
食品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台灣食品產業發展成熟,近年來年產值約在6,000億元(不含菸草業),占製造業整體產值約4%∼5%,排名約在第7位。產品主要供應國內市場,出口金額占產值比率約在15%;然進口金額約占國內食品市場規模30%,且有逐年提高之趨勢。此與台灣食品原料高度依賴進口,以及國際化程度較高有關,另一方面也顯示台灣食品在外銷拓展上面臨越來越嚴厲的競爭。
食安是食品產業最關鍵的議題
食品所近年經由調查與訪問台灣產官學研各界專家,總結出目前及未來台灣食品產業面臨與亟待解決的幾個關鍵議題:1、食品安全;2、消費需求;3、價值創造;4、資源取得;5、國際競合。顯然從長遠發展來看,確保食品安全與安心,強化國際拓展行銷,導入跨領域整合與創新以提升國際競爭力,是台灣食品產業發展重要的方向。
近年台灣發生多起重大食安事件,造成民眾飲食上的不安,並影響台灣食品的國際形象。政府立法部門以風險管理的角度,密集從嚴修定食品安全管理法令;而監管部門則逐步深化食品安全管控機制,對業者經營上增加很大的變數與考驗。
新的《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立意良好,亦符合目前國際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監管思維。但台灣民粹對食品安全存在幾個誤區,造成立法上陳意過高,甚至與國際脫節,進而使監管不易落實,業者無所適從,消費者恐亦未因此而獲益。這些誤區包括:過於強調最終產品檢驗、檢驗項目越多越好且要求零檢出、人工添加物皆有礙健康、所有成分皆須完整標示等。
整體產業鏈都應落實食安管理
其實,食品安全不是檢驗出來的,而是製造出來的,更是管理出來的。政府積極推行「非登不可」、「非追不可」以及「電子發票」等措施,強化「源頭管理」、「自主管理」、「檢驗認證」,並且強制食品業者實施三級品管,包括一級品管(業者自律)、二級品管(機構驗證)及三級品管(政府稽查),都是在落實前述思維。經過這幾年的大力推動,有超過44萬家登錄,已屬不易,這些都是未來推動整體食安監管體系的重要基礎。食安不只是食品製造業的問題,必須整體產業鏈都能做好每個環節,才能達到有效的管理。然而台灣食品製造業有工廠登記的達6,000家,對照前述44萬家與食品相關的業者,僅屬少數。
此外,食品製造業中有9成以上係屬中小企業,在人力與經費上的資源相對有限,且相關資訊登錄在逐步完善過程中,增加業者配合的難度,是目前推動上的關隘。此外,食安是長期投資,是業者的經營成本,而不應只是一張檢驗報告或一張認證證書就可以確保的,如果沒有落實管理與持續精進的心態,要做好食安仍只是空談!
過去幾年中,食品所協助經濟部工業局推動中小企業食品良好衛生管理規範,已完成近4,000家的輔導。同時食品所亦成立驗證服務中心,是目前台灣食品產業中,唯一可協助政府與業者進行一級品管、二級品管及三級品管的專業機構,目前亦推動與國際認驗證體系例如GFSI下、包括SQF等接軌的工作。
此外,食品所在工業局計畫項下,亦建立與推廣更完整、可與國際各國管理規範接軌的食品防護系統,目前已先協助100家食品業者先行導入與示範帶動。
影響全球食品業發展4個趨勢
食品所長期觀察全球食品產業發展趨勢,近年來全球主要食品企業更加關注國際產業鏈運作效益,使其產品更切合目標消費群的生活模式及需求,同時積極回應消費者對安心健康的重視及資訊透明化的要求。此外,隨智慧科技及生物科技的進步,創新產品及服務開發加速,產品生命週期縮減,食品供應鏈管理及服務走向更細緻及精準。整體而言,可歸納出以下幾個重要趨勢,這些趨勢將引導產業展現新的風貌(詳見圖)。

趨勢1:審思安心本質。近年備受各界重視的潔淨標示(Clean Label)至少包括以下5大特點:(1)不含人工化學添加劑、(2)成分天然且單純、(3)最少加工製程、(4)產品資訊公開且透明、(5)包裝標示簡單且能理解。在此趨勢下,業者重新審思產品的本質、產業鏈結的合作以及營運模式的創新,是長期正向推動潔淨標示的重點。
趨勢2:塑造創新情境。近年許多食品企業應用數位科技,成為創造食品消費體驗樂趣、發現新消費群及新巿場的新策略,未來跨界合作的腳步會更加快速。此外,高齡食品開發亦是消費體驗及觀察的重要方向,如何生產出符合台灣或不同國際巿場高齡者需求的餐食及服務,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將扮演重要角色。
另外,個人化營養保健產品及服務則是另一個客製化及重消費體驗的趨勢方向,微生物組(Microbiome)研究加速發展,提供食品產業新的發展契機。
趨勢3:科技融合應用。在物聯網時代,智慧科技的創新應用對食品產業鏈上各環節皆有提升或翻轉空間。尤其對提升食品飲料生產線產程彈性、效率和可靠性最為直接,已有不少國內外廠商導入自動化與機械手臂的成功案例。智慧科技用於產品製程安全之管理方面,預期將有極大的進展。
然而未來對食品產業最大的衝擊,可能來自通路商導入智慧科技所帶來的多樣化需求。未來食品製造業者必須有能力因應通路業者快速、彈性的商品開發與製造需求。
趨勢4:跨域投資衝擊。科技發展越趨快速,且更積極尋求不同領域之應用,食品業應留意跨域科技導入的創新可能造成的衝擊。此外,對許多中小型企業而言,資金不足是其無法大膽思考發展戰略的關鍵。因此,近年來許多企業家如比爾‧蓋茲或李嘉誠甚至創投業者,皆把食品創新創業做為重要投資或融資標的。例如JR西日本公司的Global GAP農業融資、中國大陸銀行的綠色食品融資新模式、美國RSF社會基金建置食品體系轉型基金等。
資金的挹注或有助於食品產業的拓展與創新,但最大的衝擊可能來自跨領域經營思維與資源的導入與連結,創造更符合消費趨勢與需求的營運模式。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