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
變身Bank4.0新金融人才
未來20年內將近50%的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金融業的新3C時代》一書揭示,精明能幹的金融從業人員,至少要讓自己能夠具有「高AQ」的抗壓能耐、
「數位安全」的風險概念和「多能」的變形人才,才能禁得起金融科技的衝擊。
若用達爾文的物競天擇來形容瞬息萬變的金融產業,再也適當不過!
從12世紀「威尼斯銀行」誕生至今有800餘年,表現穩定成長卻沒有太大的劇烈變化,時序至今,區塊鏈的金融科技技術興起,全球FinTech猛烈顛覆了這近千年的結構,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既不用像傳統銀行需要中央帳簿監管,去銀行化(De-Banked)更改變了實體銀行營運的思維。
可想見的是,全台約80萬金融相關從業人員若再不變身,就要面臨淘汰的命運。
金融業新3C時代來了
《金融業的新3C時代》一書的作者顏長川,試圖用比較正向積極的態度來看待金融產業的變化,同時透過幽默詼諧的文字,讓讀者理解艱澀難懂的金融產業正在發生的巨變,例如顏長川既輕鬆又頗富寓意的表示:「把變化帶來的挑戰視同機會,如同生活在南極的企鵝是否知道:冰山正在融化?或養尊處優慣的老鼠必要時也能發出質疑之聲:誰偷了我的奶酪?」
顏長川善用他過去跨界專業,包含金融業、顧問管理業及電信業的3大專業,帶領讀者回顧金融產業數十年的發展趨勢與變化更迭。
我們看到人工智慧(AI)帶來的威脅,現有多家銀行引進機器人提供迎賓、遊戲及業務介紹服務,但人工智慧的威力不僅於此,金融業是擁有最多數據的行業,運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分析將會革命性的改變經營模式。
如果說「銀行1.0」是講究「如何把新商品放到各分行去賣,提升各分行服務」;「銀行2.0」是講究「如何把商品放到一系列的通路中銷售,隨著消費者行為改變,銀行與之互動的介面也要改變」;那麼「銀行3.0」就是講究「如何在提供服務與產品的通路上進行根本調整,來因應消費者行為改變」;新世界變化無常,愛上變化、擁抱變化才有成功希望,能想像「銀行4.0」長得怎樣嗎?敢問80萬個台灣金融從業員:「你準備好了嗎?」
能變、敢跨、還要夠快
作者想說的是,人工智慧帶來的其實不只是威脅,還有機會。例如交易與理財諮詢(Robo Advisor),又或者是風險控管模型建構(Risk Control),甚至是安全防護、身分辨識(Identification),以及金融監理科技(RegTech)等。
目前國內約有80萬名金融從業人員,與其兢兢業業擔心被機器人取代了工作,其實作者建議,應該與人工智慧為伍,不要視為競爭對手,更要隨時警惕自己「能變、敢跨、還要夠快」,打造屬於自己的瞬時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