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

鼓勵數位原生世代 正向解讀逆向思考

採訪、撰文:蘇偉華


社會上不少人定義數位原生世代的窘境,例如低薪及高房價等的囿限,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特別鼓勵數位原生世代與其消極對待,不如正向解讀逆向思考,尤其年輕人創意勢不可擋,面對新的一年特別挑戰,國發會拋出三大旗艦計劃跟五大政策目標,期望讓台灣民眾包含數位原生世代都能順利度過轉型期!


位原生世代泛指1980年後出生的這群人,從小出生在各式數位產品環境的世代,而數位原生世代恰巧成長於經濟景氣略微不佳的環境,處於一個相對過去較為險峻的社會環境。


陳美伶從台灣經濟及人口整體概況,直言說出她的觀察與分析,「經濟成長率從19808.04%、20006.42%,至2017年降為3.08%;總人口數推估20212,361萬人達高峰,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青壯年負擔老人人數從1980年平均14.8個青壯年負擔一個老人、20008.1人,預估2020年降至4.4人、20302.7人。家庭每戶人數(戶量)從1980年的4.76人、20102.92人,至2030年減為2.19人。這的確看得出來數位原生世代面臨經濟放緩且人口超高齡老化,加上扶養負擔逐年加重,每戶人數規模持續下降,還有家庭支持功能弱化等等衝擊。」


數位原生世代要創造自我優勢

即使全球正面臨經濟轉型、我國扶養負擔年年加劇,甚至家庭支持功能弱化,向來抱持正向態度的陳美伶對這群數位原生世代卻有不同思考與鼓勵。她說,數位原生世代是擁抱著電腦、手機跟網路出生的一群人,賈伯斯改變這群世代的生活方式及社會整體樣貌,重點在顛覆了跟過去不同的生活型態與表現,卻也展現數位原生世代的特性與優勢,例如對數位具有高度信任感,強調參與、共享、協作,同時也具多工處理能力,可同時操作運用不同的媒體,電視、音樂、facebook等,而且這群人偏好圖像、影音,更勝於文字及靜態聽講,喜歡立即回饋、互動性。


陳美伶特別喜歡舉人口數只有130萬的愛沙尼亞為例子,這個地處波羅的海三小國中的愛沙尼亞,擁有高度數位化的政府,人民除了結婚、離婚、買賣不動產這三件事以外,其他99%由政府提供的服務皆可以透過手機及電腦在網路上即時完成。陳美伶說,她看見的是數位原生世代的機會正要來臨,尤其在AI衝擊之下,不能再錯過改變未來的新契機,誠如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言:「台灣不能錯過AI商機。」陳美伶苦口婆心地說,若只是一味將重點擺放在低薪跟高房價,我們還會錯過更多重要的事情,而忘記善用自己的優勢——數位經濟,數位原生世代的創新與機會正要來臨。


談到數位原生世代對台灣未來10年甚至20年後的衝擊,陳美伶提及未來工作型態的轉變之大,在AI的發展下將取代人類做重複性高的瑣碎工作,世界經濟論壇(WEF)預測至2022年數位科技將使7,500萬個工作機會漸漸消失,但同時也創造13,300萬個工作機會,對於工作技能及型態的轉變,將有更多挑戰等著迎接數位原生世代。


此外,工作型態也將更多元化,包括遠距工作及彈性工時將打破時間及空間藩籬,還有多重職業、獨立承攬等新型態的工作需求增加,同時因平台經濟興起,企業追求靈活的人力運用制度,勞資關係轉變多重勞動關係,甚至勞動關係不穩定的特徵,挑戰傳統雇傭關係之社會保障體制。根據德勤會計事務所(Deloitte & Touche LLP2018年調查顯示,該世代重視自由、彈性自主的工作環境,「零工經濟」模式符合此世代特性,勞動市場從「職位」轉型以「差事」為中心,極為仰賴共享經濟模式,如開Uber兼職。而不同專長領域的累積,造就斜槓青年多重身分的多職人生,再經過不斷進化、創新、跨界,成為時代所需的人才。


培植年輕人擁有創新能力

至於如何看待數位原生世代的困難、機會與創新,陳美伶認為相較於數位移民重視的3R能力「讀、寫、算」,數位原生世代更重視4C的概念。像是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有效溝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團隊共創(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以及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等特色。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應從成績全A的學生,變成「面對未知的發展,用創新方法解決真實問題而非課本考題」的人才。


有感於數位原生世代面臨的困境,陳美伶提及政府陸續積極規劃各項基礎政策,協助建構優質的環境,首先英語是接軌國際重要工具,為強化數位原生世代的國際競爭力,國發會積極推動雙語國家政策。第二是年輕人重視創新但資金又不足,為鼓勵、支持及培植年輕人投入新創事業發展,推動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再者,數位原生世代高度仰賴數位科技,運用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推動智慧政府,接軌國際並厚植我國數位競爭力。最後是數位原生世代認同企業社會責任,具共享參與及關懷特性,推動地方創生,解決高齡少子女化,及城鄉發展失衡問題。


全力推動三大旗艦、五路齊發

國發會全力推動「三大旗艦、五路發、發發發」八大重點工作。其中,三艦策略包含地方創生、雙語國家、智慧政劃,今年將以人為核心,找尋每個地方的特色,推動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源、社會參與創生及品牌建立,目前已選定處人口外流嚴重及相對弱勢的鄉鎮,列為推動地區,全面展開推動地方創生工作。


陳美伶說,在雙語國家政策方面,從需求端全面強化國人英語力,進而吸引跨國企業來台,讓年輕世代可在家鄉有更好的發展機會,提升競爭力。面對智慧時代來臨,政府組織運作及為民服務工作也要邁向行動化、智慧化,內政部將發行具有識別功能的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串連政府所有服務,提供便利、有效率的創新智慧服務,讓民眾透過手機即可隨時隨地取得至少8成以上的政府服務。


除了旗艦計劃之外,還有五路齊發策,包含優化新創投資經營環境及推動行付、新經濟移民法立法、強化落實「歡迎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持續法規鬆綁排除經營障礙、活化中興新村找回昔日風華等方向,希望台灣能順利度過轉型期。


地方創生 人才+業+科技導入

在處理人口議題方面,透過「地方創生」政策找到各鄉鎮市區獨特的DNA,並助其壯大,進而使城鄉均衡發展,促進島內移民及配合首都圈減壓等目標。不同日本的地方創生重視產、地、人三位一體,陳美伶特別調整內涵更賦予時代新意義,也就是人才搭配產業,最重要是科技導入。尤其現在是連阿公阿媽都有智慧型手機,以科技導入作為輔助,才能更成功結合地理特色及人文風情,以人的溫度傳遞令人感動的故事,發展出在地的優勢產業,如此才能吸引青壯年人口願意回到家鄉,同時消弭城鄉差距,帶動地方創生。


陳美伶表示,國發會已請各鄉鎮市區開始盤點地方的DNA特色以及在地人才,另外,國發會也會和縣巿政府舉辦共識會議,讓地方政府真正了解地方創生的政策核心,所提計劃必須能夠活絡地方發展,而非只是硬體建設。包含雙語國家、地方創生、智慧政府、新創及行動支付、新經濟移民法均是攸關國家人口、競爭力以及未來發展等重要政策,重點政策將會五路齊發,朝提升台灣競爭力的方向持續邁進。


政府加強數位環境建設

提供金融科技創新基礎


至於金融市場也面對年輕化的衝擊,隨著近年數位科技進步迅速,金融服務亦大量導入數位科技,針對使用者量身訂做、即時、完善的金融服務。陳美伶說明,政府這兩年來積極推動許多政策企圖打破過去的僵局,並以建立生態系為目標,打造有利金融科技的發展環境,讓業者可以努力發展新型態的金融服務,也讓民眾可以有便利和安心的使用環境。


重點作為包括政府推動法規鬆綁,創造有利新創業者發展環境,以及加速行動支付普及,兼顧金融科技資安,透過完備基礎環境、擴大應用場域、加強體驗行銷等三大主軸來推動,以達成2025年行動支付普及率90%為目標。政府積極鼓勵金融業者掌握關鍵技術能量,提升金融服務效率與品質,發展台灣成為國際金融科技創新基地,鼓勵金融業勇敢擁抱FinTech新興科技發展,才不至於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