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

回應地球村氣候變遷之挑戰 永續金融方案為一帖良藥

撰文:彭勝本、黃瀞儀


氣候變遷對地球村生態造成嚴重衝,但各國在政策及行動上的牛化,已使年輕世代族群感到不悅,各地升起抗議旗幟。歐洲金融聯盟正積極整合各國金融機構推動綠色金融業務,期緩解越來越嚴峻的氣候考驗。

候變遷對地球村生態環境衝之不可逆性難以迴避,近年因洪災及極端天氣變異所導致經濟耗損大,據聯合國研究指出,氣候變遷恐將使全球企業在未來15年遭受1.2兆美元的財務性損失。

歐洲年輕世代覺醒  因應氣候變遷挑戰需有具體行動

20193月由16瑞典高中生桑柏格(Greta Thunberg)所發起的「周五為未來而戰」(Fridays For Future)行動,透過跨國網絡串連發聲下,已成功號召越來越多歐洲年輕學子集體加入罷課行列、要求各國政府需能研提更具體的行動方案,以因應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之冷峻挑戰,否則年輕世代將是無助受害的族群。

51日英國國會由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通過提議,宣稱為守護生態永續發展,英國將象性地進入氣候變遷緊急態,為達成在2050年「零」目標(相較1990年),英國將要求行政當局積極推動全面性的「綠色工業革命」活動。國際社會在氣候變遷上所採的牛化行動,年輕世代族群的不悅呼聲將不容漠視,金融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衝已成為高度挑戰的工作。本文將借鑑歐洲等國貨幣管理及財經機構近年面對氣候變遷衝,如何加以因應及提出對策方案,從不同層級的金融機構角度來探討國際間主要財經機構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所推展積極且務實性的金融方案。

氣候變遷資訊公開透明化  以協助金融決策參考

近年多個跨國央行層級的財經機構(包括英國央行、法國央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加拿大央行等超過36個央行層級單位,及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等6個觀察員機構所共同組成),在體認到氣候變遷對金融生態衝影響巨大後,已共同籌組綠能化金融體系網絡(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NGFS)。跨國金融聯盟積極整合各國金融機構之財經資源,以研擬金融行動方案來推動如何抑低氣候變遷及地球暖化之負面效應與推動綠色金融業務。

該聯盟結合各國金融監理機構之金融資源,已研議出多項具體行動方案如下:()金融監理機關對於所監管之金融機構之作業單位(包括公司董事層級委員會)應要求其在日日常性的營運活動中,需整合及監督氣候變遷可能風險因子對金融機構本身所生的衝()貨幣管理機構需將氣候變遷所可能導致的金融風險納入貨幣管理機構本身之資組合中,加以審視及重新調整資組合配置之合理權重分配比。()貨幣管理機構及財經監理機關須透過與所管轄銀行機構間更緊密的合作及管理,以強化對於個別高風險業數據蒐集、分析及研議,因應氣候變遷可能對整體金融業之衝影響評估。()貨幣管理機構及財經監理機關須採取公開透明機制,與利害關係者共同分享對因應氣候變遷可能生金融風險如何加以管理之經驗,讓可能受牽連的利害關係者能增益其對於風險認知度,提早預防建立。()對於全球氣候變遷及生態環境的相關即時資訊,貨幣管理機構需與其他國際機構相互緊密合作,以讓國際重要資訊能即時露給一國國知曉。()貨幣管理機構需能研議一套能持續支持發展該國經濟活動的因應氣候變遷具體方案或明確宣示性做法。

推動永續金融理念  讓企業與金融業互利共生

以近期英國的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做法而論,在取得該國國超過50個非政府組織(NGOs)連署支持下,將由英格蘭銀行帶頭示該國因應氣候變遷相關的金融風險資訊給予該國財經機構及一般民知曉,後續亦將讓民能即時知道英格蘭銀行在因應氣候變遷所可能生的金融風險,該行將如何重新調整央行之整體營運管理模式及財金監管活動架構。

參考英格蘭銀行及歐洲中央銀行近年推動的綠金做法,乃透過撥款專設綠能專案基金後,委由歐洲投資銀行等專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採中介貸款(on-lend loan)等模式承作綠金業務,經由擴張性放貸生投資乘數效應,帶動商業金融機構承作綠色金融業務。一國貨幣管理機構除需採取主動務實方式,讓影響氣候變遷相關生態、財金即時資訊能藉由透明管道迅速傳遞給外界知曉,銀行機構更應重新回頭審視評估對於生態環境可能生重大侵損的金融活動調整必要性,如何重新檢視既有授信模式或與資金需求企業方重新協商採類低營運模式,以有效降低諸如化工高染營運活動對氣候生態環境可能生不利性衝,或參考國際間所廣泛採用的赤道授信原則,以協助企業規劃營運轉型之可行性做法,均是從事銀行業務者可重新省思之起點。

外,參考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宣示貨幣政策新做法,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操作方案中已經將影響永續生態發展的不利因子納入其決策中,在其總體審慎監理架構中設計誘因機制,引導商業銀行推動綠色金融融資業務,同時降低對於高排等業之融資,再者,中國人民銀行已允許可以採納以商業銀行所提供的綠色貸款品項,作為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融資時的抵押再融資擔保物。

由金融機構主導協助  引領企業朝向永續經濟發展

20193月由貸款市場協會(LMA)、亞太貸款市場協會(APLMA)和貸款銀團貸款協會(LSTA)聯合推出一項新永續連結貸款原則(Sustainability Linked Loan Principles, SLLP),由金融機構專家研製一套新規範,建置金融機構如何以永續發展融資的戰略思考模式,並且為借款人的貸款融資提供一套新標準,將借款人的永續性發展目標與貸款條款連結,讓達到標準的借款人,有獎勵性的貸款條款,並且提出他們對環境社會永續發展的承諾,促進經濟持續成長的普及性。

永續連結貸款原則旨在透過融資激勵措施實現改變的模式,由借款人設立永續發展績效目標(SPT)來衡量各項融資項目,包括關鍵績效指標及外部評級指標。該貸款為自願參與的企業建議指導方針,由市場參與者在個交易的基礎上自行訂立目標,並非強制性參與的規範。而永續性發展相關的貸款品能提供借款人一項機制,激勵市場廣泛使用,並且定期審及提供建議。為了讓市場參與者都能參與其中並清楚地了解可持續性的貸款,永續連結貸款原則制定了相關規則,主要計有以下四要項:

1.企業社會責任策略:可持續發展相關貸款,借款人應向貸方明可持續發展目標,並且與該公司企業社會責任的方向具備一致性。

2.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借款人與貸方雙方在貸款期限進行溝通並且設定永續發展績效目標,而永續發展績效目標可以借款人的部全球永續發展戰略,或者參考第三方評級標準,並依最近的業績進行基準測試。最重要的是,針對永續發展績效目標的績效應與貸款條款相關聯,並適用於貸款生命週期,增加永續發展的持續變化。

3.報告:借款人須隨時蒐集與其永續發展績效目標相關的最新資訊,製作成報告,並至少年一次提供給參與貸款的機構,著重於資訊的透明度是雙方互信原則,且鼓勵借款人在年度報告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公開露其永續發展績效目標。

4.借款人制定的永續發展績效目標須經由獨立的第三方單位進行審,並提供給貸款金融機構公開露審結果,以證明是否執行永續發展績效目標。此審方式需年進行一次,並以雙方同意的外部審機構進行。若沒有進行永續發展績效目標外部審的意願,建議借款人需佐證部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包括相關部員工對專業知識的了解程度,並將此類文件全面記並提供給貸方,且透過借款人網站露公開部專業知識的明。

金融市場長期對於氣候變遷所可能生的財務損失,如何客觀的加以公允定價,市場人士無疑仍存高度爭論,各國過往在面臨房市或土地價格炒作問題時,各國貨幣管理機構在其總體審慎貨幣政策中,採取以各類型價格、數量管制調控措施,引導資金避免過度流入泡沫化業,策略上如何引導金融市場資金,避免過度導入具高染性經活動,一國貨幣管理機構及財金機構相當程度上,可以在其貨幣政策操作及貸款授信機制中,審慎思索該選用何種工具調配,以達成趨於低活動之永續經濟發展目標。(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