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

人才培育篇》走進芬恩特 啟動數位轉型DNA

金融機構數位轉型的人才培育搖籃
撰文:柯榮哲

芬恩特創新聚落成立已逾4年,負責國內金融科技人才培育任務,協助金融機構數位轉型、培育優質的數位金融人才,每年培育超過6,000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已是金融業不可或缺的最佳策略夥伴。

沒到早晨8點,芬恩特創新聚落的大門一開,已有不少學員陸陸續續報到,在芬恩特的創意發想空間裡,小組討論著提案規劃與簡報鋪陳,解析著商業痛點與金融服務的新型態設計,這是芬恩特創新聚落舉辦金融科技創新Work shop相關活動的日常,也是培育金融業數位創新人才的加速過程。

台灣金融研訓院於2018年9月成立芬恩特創新聚落,專門負責金融科技人才培育任務,迄今已邁入第5個年頭,成立當下,就以協助金融機構數位轉型、培育優質的數位金融人才為業務核心,在強調「帶著問題來,帶著解答離開」的培訓設計安排下,每年培育超過6,000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240場金融科技交流會與專業課程、60場以上的金融科技Work shop及模擬實作、實驗活動等,從當初摸著石頭過河,如今已成為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搖籃,更以本身資源與發展經驗,協助金融機構數位轉型。

在芬恩特創新聚落11家金融機構會員中,包含公股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土地銀行、臺灣企銀、彰化銀行)、民營銀行(台新銀行、永豐銀行、台中商銀)、保險公司(新光人壽、遠雄人壽)等,除了公開課程外,更為會員機構量身訂作,依各金融機構的現況與需求,提供客製化的人才培育訓練,並規劃搭配每年「銀行業金融科技創新調查報告」,提供顧問諮詢服務,成為金融機構發展數位轉型的重要策略夥伴。

數位轉型必須人才先行

依據John Best所著的《數位破發點》(Breaking Digital Gridlock)一書所述,「人員」(people)是金融業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之一,強調「數位變革與每個人都有關」,金融業經營的三大核心為「人才」、「資訊」、「風險管理」,但「人才是否到位」更是金融業數位轉型的重要根本。

從芬恩特創新聚落的調查中,有關金融業數位轉型過程,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分別為:「缺乏正視數位轉型的策略需求與願景」、「缺少不同位階數位轉型人才與跨領域的整合人才」、「缺少整體性、策略性、可行性的數位轉型計畫」,三項主要問題的根本都需要從人員的思維與態度進行改變;在芬恩特舉辦的董監事公司治理講堂中,協助金融機構高階主管深入了解金融科技影響與公司治理實務,建構金融數位發展的策略思維,從上而下,讓金融機構管理者能正視數位轉型的策略需求與經營願景。

從已經辦理近60場的「Fin & Tech碰撞沙龍交流會」尋找創新應用的多種可能,芬恩特創新聚落的LOGO宛如一個雙股螺旋DNA,其中含義就是「科技」與「金融」在此碰撞、融合產生新的發展可能。從成立開始,就陸續辦理不同主題的金融科技碰撞交流會,從電信服務、醫療數據、身份辨識、多元支付、人機協作、智能語音、數位徵信、虛擬金融、加密貨幣、監理科技、洗錢防制等,在交流會中多方的深入探討,促成了各種不同的實驗合作專案,例如電信數據在金融徵授信的應用、以科技優化長照生態中的金融服務、社群資料在金融商品推廣實驗等,碰撞交流會提供一個平台,讓金融科技的創新在此萌芽。

協助會員機構彎道超車

在芬恩特創新聚落的金融科技專業人才培訓架構中,以「金融專業、資訊科技、服務場景、數據應用」等四大維度針對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進行定義,並依金管會頒布的「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金融科技人才能力建構機制中的九大金融科技專業職系,設計架構性的專業人才培育計畫,由金融測驗中心負責人才能力檢定,強調能力建構的養成,培養具有金融科技即戰力的人才。

人才有了,但每家金融機構的狀況不同,身處的數位轉型階段也不同,還需要客製化的去匹配不同金融機構的人才需求狀況。今年度芬恩特創新聚落更量身訂作的方式,協助合作金庫、臺灣企銀、華南銀行、上海商銀、彰化銀行等金融機構規劃專屬的數位金融人才培育專案,從新觀念、新議題的趨勢探討,到特定議題計畫實行培訓與Workshop,由創新文化的養成,到數位變革的種子部隊,計畫性的協助金融機構數位轉型。

在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研究所為探查我國銀行業運用科技推動金融創新與數位轉型之現況所做的「銀行業金融科技創新調查報告」中,發現「領先者」、「積極者」銀行對於金融科技人才培育均相當重視,領先群和掉隊者在單年投入資金上相差12倍,員工培訓費用更相差28倍。這其中也存在著資金投入、培訓費用等的效率問題。「如何以同等投入,創造同群中的優異表現。」這是芬恩特可以協助會員機構彎道超車的機會與價值。

以競賽激勵創意發想

臺灣企銀今年與芬恩特創新聚落共同舉辦的「創意有理,未來有你~校園金融科技創意挑戰賽」,總共吸引了近200隊校園團隊投稿參賽,參加團隊的規模是一般校園金融科技競賽的3倍,「我們希望透過校園競賽,一方面強化臺企銀的校園品牌力,一方面也為銀行數位轉型提升創新創意的能量。」臺企銀數位金融部蔡育呈協理表示。不只是外部的競賽,芬恩特創新聚落也為會員機構舉辦銀行內部的創新創意服務發表會,「創新發表競賽不只是一時的激情,更是金融機構內部跨部門溝通、凝聚數位服務創意的重要過程。」高階主管參與發表會更能了解團隊的創意發想,加強組織內部信任,為數位轉型增強效益。

資安長培育 提升風險韌性

金融研究所調查報告顯示,30家銀行中已有9成啟動數位轉型。在科技應用上,近9成銀行導入AI、大數據以及機器人流程(RPA)應用等,創新的服務型態與科技技術的導入,勢必衍生新的資訊風險與挑戰,芬恩特創新聚落每年舉辦金融資安長培訓搖籃的「金融資安高階主管培訓計畫」(CISE),以NIST與F-ISAC資安培育藍圖框架為根基,培育資安管理關鍵思維與能力,今年10月更協助金管會資服處辦理「金融重大資安事件應變情境演練」,以情境演練模式,擬定事件應變計畫,提升數位安全觀念的學習與思考,也深化了金融業經營的韌性。

數位轉型比規模不如比特色

綜觀金融業數位轉型的進程,「領先者」銀行走得快,似乎是做對了某些關鍵作為,可以成為後發者的基石,面對金融科技,我們已不再是摸著石頭過河,已漸漸理出頭緒,惟每家金融機構的狀況不同、資源不同、文化不同,並非是複製、貼上就都能得到豐碩的成果,「金融科技思維大變身!比規模不如比特色」,期待各家金融機構都能善用自己的特色,結合金融科技與數位服務,走出各具特色的數位金融服務。「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芬恩特創新聚落持續與金融機構同行,是金融機構發展數位轉型的重要策略夥伴。(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