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

原民篇》 風險抗力強 幸福好生活

提升原住民族金融素養
整理、撰文:蘇偉華

為落實普惠金融,加強原民金融韌性,原民會、金管會及金研院開啟金融教育列車,並以各計畫強化原民金融知識,協助族人具備正確的金錢觀、理性的消費態度及養成儲蓄習慣,讓原住民族更有能力抵抗金融風險。

2022台灣全民金融風險抵抗力平均分數提升,整體金融生活不同面貌也大多有進步,然而,仍然有一些人非但沒有跟上進步的節奏,甚至還退步了,財務脆弱族群中,「低所得族群」和「年輕世代」之金融風險抵抗力明顯下降,如何發現問題之所在,並且對症下藥,協助強化金融風險抵抗力,是重要而且急迫的金融生活挑戰,更是邁向共好的先決條件。

究竟是誰沒有跟上進步的行列?根據2022年「金融生活調查」歸納出6大財務脆弱族群,包括:30歲以下及60歲以上者、新住民及原住民、非典型就業或無業打零工者、家庭收入偏低者、租屋族及社宅居住者、婚姻狀態不穩定者。其中,原民是一直以來關懷的重點對象之一。長期以來,為了提高原民金融素養,原住民族委員會、金管會與台灣金融研訓院長期合作推出「金融知識宣導」系列課程,藉此強化原民的金融風險抵抗力,期望原住民族人可以有金融基本知識及防制金融詐騙之知能。

因應原民收支與消費特色 提供配套措施

想要提高原民的金融素養,首先不得不先提到目前族人在消費行為、財務收支及負債的狀況,長期對原住民族有著第一線深入觀察與接觸的主任委員夷將‧拔路兒表示,原民會為了解原住民族家庭及個人之經濟現況,並呈現原住民族於整體社會中的相對經濟地位,自2002年首次進行「臺灣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並自2006年起定期辦理前1年度(每41次)經濟狀況調查,同時出版相關調查報告,以分析原住民經濟近年來的宏觀趨勢。

以近期臺灣原住民族經濟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族人在消費行為、財務收支及負債的狀況說明。就消費行為而言,原住民族家庭年平均支出為每戶約54.93萬元,其中非消費支出,如利息支出與繳稅、勞健保、農漁保險、紅白包禮金、捐款等移出性支出,每戶為7.78萬元,而消費支出為每戶47.15萬元。

依消費型態,原住民族家庭的消費支出以「食品及非酒精飲料」所占的比率最高,為25.73%,其次是「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占13.44%;「交通及通訊」占12.65%,上述3項主要消費支出合計51.82%,是原住民族家庭最主要的消費支出項目。

以財務收支而言,原住民族家庭年平均收入為每戶81.8萬元,其中收入來源以薪資收入為主,與2014年調查結果的65.8萬元相比較,成長超過20%。支出部分,原住民族家庭年平均支出為每戶54.93萬元,其中非消費支出為7.78萬元,而消費支出為47.15萬元。原住民族家庭可支配所得,每戶為64.98萬元,與上期調查結果的58.44萬元互相比較,成長11.2%。另負債狀況,原住民族家庭平均負債為66.01萬元,平均負債比(負債包含房屋貸款、消費性貸款、創業貸款、欠他人款及其他貸款總額)為17.14%

考慮原住民族的收支與消費等特色,原民會近年來對此現況已有不少相應政策,例如由於原住民族教育程度逐年成長,求職過程中相對較有競爭力,加以原民會對族人就業(含取得專業證照)、創業等一系列計畫及配套措施的投注,在薪資所得上已有顯著成長。

推行計畫 建立正確金融觀念及知識

另原民會自2014年起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成立專責單位辦理原住民族經濟產業發展業務,即陸續推動2期共8年經濟發展中長程計畫。現已邁入第3期,透過亮點產業推升4年計畫,及部落產業2.0計畫,全方位拓建原住民族產業生態圈。

其中,自2015年起分別推動「百萬創業計畫」及「輔導創新研發」計畫以來,持續培育具創新創業之優質案源及具創新成長潛力之原住民族企業,2016年全台原住民族企業家數有8,076家,20228月底止有18,423家,成長128%,企業家數的成長顯示原民會創新創業政策已漸獲成效。

由於原民與其他族群收支、儲蓄、消費習慣有所差異,原民會為持續加強族人之金融理財教育、協助族人具備正確的金錢價值觀、理性的消費態度及養成儲蓄之習慣,自2011年起以資源統整的金融輔導模式打造團隊服務,目前全台共有39名金融輔導員,有效協助族人順利取得資金,並提供相關諮詢、輔導、宣導等整合服務。

同時結合金管會「金融知識普及及工作第六期推動計畫」(2021年至2023年),普及金融知識,建立負責任的金融消費文化,並由台灣金融研訓院推派講師,講述信用培養、依約還款、逾期放款、協議償還、前置協商、前置調解、更生、清算、存款權益保障等相關金融知識。

為了共同合作扎根族人理財及信用觀念,2021年至20221021日止共計辦理146場次,涵蓋21個縣市都會區及原住民族地區55個鄉(鎮、市、區)。未來,原民會將持續與金管會與金研院共同合作,並加強金融知識宣導之深度及廣度,輔以長期輔導並追蹤,提升族人金融風險抵抗力,帶領族人建立正確的金融財務觀念及知識能力,進而逐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

協助原民清債 面對新生活

長期關懷原民金融素養的原民會,分享金融輔導員協助族人走出困境的小故事,在花蓮生活的孫先生,於2014年申貸原民會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後因家庭因素,導致貸款無法按時依約還款,也鑑於過往與銀行相處經驗不愉快,最終造成逾期並成為呆帳,就連自身聯徵信用也遭金融機構註記,恐淪為信用不良紀錄。

作為族人與銀行的溝通橋樑,原民會金融輔導團隊除協助族人與銀行先行溝通外,亦透過堅持不懈地輔導陪伴,向族人耐心解說債務清償程序,使族人突破心理障礙及陰影,最終有勇氣在金融輔導團隊的陪伴下,與銀行面對面進行協商,現已每月依約按時還款,預計2022年底前清償此債務,就能無債一身輕,面對嶄新生活。

同時在金輔員的輔導過程當中,孫先生除由原民會就業服務員提供相關就業工作機會,已穩定就業外,也時常在空暇之餘主動參加原民會所舉辦的金融知識宣導課程,一步步建立正確的金融財務觀念及知識能力,提升理財能力,逐步改善自身家庭生活及狀況。

原民會表示,能看到族人從谷底及自身債務走出來,金輔員的陪伴機制及金融知識宣導課程,真的很重要。展望未來,原民會將持續精進金輔員相關教育訓練及協助取得相關金融證照,另將強化金融知識宣導及輔導之深度及廣度,期能提升族人金融風險抵抗力,為族人財務幸福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