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

國際篇》促進經濟發展 創新基礎建設

國際泛公股銀行承擔政策發展使命
撰文:黃庭瑄

印度公股銀行為了承接資金促進經濟,加速基礎建設的普及;印尼曼迪利銀行協助印尼推廣數位金融服務;美國唯一公股銀行――北達科他州銀行,成功發揮穩固當地經濟發展作用;星展銀行則是從泛公股發展成國際化銀行,從區域投資擴展到引領亞洲ESG債券市場。從為大眾投資開發角度出發的泛公股銀行,透過創新仍有許多發展可能。

度是最常使用泛公股銀行來融資基礎建設的國家,2017年亞洲開發銀行(ADB)和印度官股銀行之一Punjab National BankPNB)聯合提供1億美元貸款,由印度政府提供擔保,來普及全印度產業及商業用建築的太陽能板。PNB利用ADB資金發行更多貸款,提供各開發商和使用者安裝太陽能屋頂資金。2021年,印度的太陽能板覆蓋率年成長210%,可提供10GW電量。

NaBFID銀行印度公股銀行 承接世銀和亞銀資金

印度於今年取得世界銀行提供之17.5億美元貸款,為支持PM Ayushman Bharat schemePM-ABHIM)專案的健康基礎建設,並強化私部門投資,其中10億美元將用於健康設施,而剩餘的7.5億美元則用來填補私部門的融資缺口。疫情爆發,使改革健康體制的重要性更被凸顯,透過世界銀行的兩個專案,分別是為公衛體系對疫情做好準備(Public Health Systems for Pandemic Preparedness Program, PHSPP)與強化健康服務傳遞(Enhanced Health Service Delivery Program, EHSDP)專案,提供資金協助,改善印度健康基礎設施。

2021年印度更積極籌辦新的國家銀行――「國家基礎設施與發展融資銀行」(National Bank for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NaBFID),資金來源除了政府與印度儲備銀行之外,還包括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與其他商業銀行或共同基金。此銀行將為印度6兆盧比(758億美元)國家資產貨幣化項目提供部分資金,意為出租公部門的資產,將資源釋放到產業中,排名前五的行業包括道路、鐵路、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管道和電信,擁有25億美元資本基礎的NaBFID將為公部門和私部門項目提供資金,未來3年預計提供34兆盧比(379505億美元)貸款,為了強化基礎建設的發展,需要在長期項目中將資金部署到位。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導,印度政府在2021年通過了設立開發基金(Development Fund Institution, DFI)草案,新的國家銀行會利用市場來取得資金且投入長期計畫,這些計畫通常需要1520年來執行,而DFI成立的目標就是要滿足發展和財務目的。

印尼曼迪利銀行開設數位化分行提高客戶數位金融能力

曼迪利銀行(Bank Mandiri)總部在雅加達,是印尼最大銀行,目前有2050個分行遍布在印尼、新加坡、香港、上海、倫敦、開曼群島、東帝汶等。其規模龐大,來自於印尼政府在1998年合併4間公股銀行(BBDBDNBankEximBapindo),藉此重整銀行度過當時的金融危機。

曼迪利銀行今年在全印尼同步開了241家智慧分行,積極將分行數位化以提供客戶更快速方便的銀行體驗。曼迪利銀行總裁Darmawan Junaidi提到,分行數位化,是為了支持印尼提升數位金融識字率的政策目標,數位分行分為3種形式,數位式、複合式以及升級式。數位式分行稱為數位盒子(Digital Box),讓客戶使用快速的金融服務而不用排隊;複合式分行則是除了簡易金融服務,也提供更多服務來滿足財務需求;第三種升級式分行也稱為數位角落(Digital Corner),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人員協助。三種形式的分行都會分派部分行員依照需求從旁指引客戶。

曼迪利銀行在數位化投入許多心力,除了硬體設施外,更重新改善人力資源管理,為了使行員能順利提供數位化服務,需提供訓練並持續招募參與數位化轉型的人才。泛公股的資源,讓曼迪利銀行能夠協助印尼在數位金融的普及上更加快速。

北達科他州銀行美國唯一公股銀行挺過一世紀持續獲利

20世紀初期主要以農業為生的北達科他州因氣候不佳而影響收成,當時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及芝加哥的銀行藉機提高農業貸款利率,州民為了自救,造就了北達科他州銀行(Bank of North Dakota, BND)的成立契機。將近一個世紀以來,北達科他州銀行挺過了多次危機,仍持續獲利。北達科他州銀行以服務州民為主要目的,例如,經濟大蕭條連老師都拿不到薪水而以保證替代時,州立銀行以無手續費的方式提供變現;因缺乏資金而變賣農地的農民,銀行仍提供耕作權和優先買回權。從1950年代開始,銀行將經濟大蕭條時買回的農地售出,而成為州內第一個提供房屋貸款的銀行。1960年代開始承接經濟發展的使命,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提供更多樣的貸款。

北達科他州銀行的營運模式是將州稅收透過財政機構分配給銀行,再由銀行提供農業、商業、基礎建設及學生貸款與投資,不同於美國其他銀行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提供保證,北達科他州銀行是由州政府提供保證,也因此能及時提出州民需要的相關貸款,如1997年及2011年因水災而影響農業的紓困貸款。北達科他州銀行存款來源包括所有州立相關資金,來自該州徵收的稅,包括州內的公司帳戶、北達科他州縣市政府和州內其他金融機構,居民存款僅占存款一小部分。銀行的收益分3個方式分配,北達科他州一般資金(General Fund)、提供州民所需的任務導向貸款,以及銀行保留資金,等於銀行收益直接回饋於北達科他州。

北達科他州銀行採用保守的投資策略,因此在金融危機時不受影響而受到全美關注,除此之外更堅守當時的設立目的:北達科他銀行為協助州內金融機構與公有企業發展,而不以任何方式損害其他的金融機構。北達科他州銀行除了提供學生貸款外,不提供信用卡和自動提款機提領。目前也將其他貸款轉由各當地的金融機構承辦,提供融資協助其他金融機構發展。

能夠長期經營的關鍵也包括健全的審計制度,北達科他州財政部門對北達科他銀行提供審計監督,但沒有監管權限,此外北達科他銀行還擁有內部審計部門,以確保遵守聯邦銀行法規,並同時採取外部審計制度。北達科他州立銀行雖常被認為是偏向社會主義的產物,但在特殊的時空背景下發揮了穩固當地發展的作用,美國其他州目前也沒有發展出類似的案例。

星展銀行 從地區泛公股銀行 走向亞洲ESG債券引領者

星展銀行是1960年代新加坡政府為了產業升級融資需求而成立,原為地區銀行,截至2021年淡馬錫控股持有約11%股權,然而目前淡馬錫已由專業經理人領導,在幾10年的策略收購後,成為遍及全球的國際化銀行,主要的投資開發項目也從新加坡擴展至全亞洲。2021年星展銀行承諾將148億美元用於永續專案,發行相關債券並致力於社區發展。

星展銀行目前致力於發行亞洲ESG債券,包括為中國的永續基礎設施和發展項目提供融資,以及為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提供的12億美元債券,為新加坡的廢棄物管理提供資金,為印尼Japfa Comfeed Indonesia提供3.5億美元債券,幫助全球農產品企業建設水循環設施。另外,星展銀行也擔任香港希慎發展公司和華懋集團17億美元5年期綠色貸款的協調銀行,這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綠色貸款,將確保商業開發項目以永續的方式建設並造福社區。

星展銀行在台灣也針對企業客戶推出「新台幣綠色定期存款」創新綠色金融產品,陽明海運更向台北分行承作新台幣10億元綠色定存,作為推動綠色貸款及永續連結貸款的資金來源。星展銀行從透過策略擴張及不斷創新,是泛公股銀行之中最特別的案例,將原有的泛公股銀行轉型交給民間動能,持續關注在新產品開發和數位實力培養,許多經營面向皆是台灣泛公股銀行創新升級時可以參考的方向。(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