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

首屆金融業永續培訓結業 變身轉型尖兵

台英攜手培育綠領人才
採訪、整理:張嘉伶

ESG成為普世價值、金融業扮演減緩氣候風險要角的狀態下,首屆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結業更具意義。不僅看見台灣永續金融發展新契機,也希望學員回到單位後,能成為永續金融促進者,在各行庫持續發揮關鍵影響力。

2050淨零碳排倒數計時,面對永續議題,金融業需才孔亟。台灣金融研訓院攜手英國在台辦事處,今年3月開辦首屆「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以儲備金融業永續長為目標,永續金融框架體系、氣候風險管理、ESG整合與決策、影響力評估、永續投融資模式等五大主題作為課程框架,安排為期近4個月培訓,首屆學員在627日順利結業,舉行授證典禮。

首屆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由財政部ESG倡議平台擔任指導單位,27名學員皆來自公股行庫及周邊事業單位,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及院長黃崇哲、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英國在台辦事處經濟處長戴翔(Mr. Shyam Desai)皆親臨授證典禮,恭賀學員通過評核。

克服疫情考驗 首屆培訓計畫27名學員順利結業

吳中書表示,此計畫是台灣及英國首度針對永續金融領域攜手推動的旗艦型人才培育計畫,感謝英國在台辦事處對台灣金融市場和人才發展的重視及貢獻,提供培訓經費等資源,亦感謝財政部及所屬ESG倡議平台各公股行庫的指導及支持,願意遴選優秀人才參與投資儲備台灣永續金融的關鍵人才。

吳中書親自恭賀27名學員完成為期近4個月的培訓課程,在兼顧工作並面臨COVID-19衝擊壓力下,學員仍排除萬難、堅持到底,以及參與此計畫的國內外傑出專家,均一同為台灣未來永續金融發展埋下優秀美好的種子。

首屆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自今年39日開班,吳中書說,在過去近百個日子,以線上、實體及彈性調整等形式進行相關課程,降低疫情再度升溫的影響,並安排口譯排除語言上的可能障礙,完成永續金融框架體系等培訓主題,國內外傑出專家講座亦幫助參訓學員建立分析力、策略力及轉型力等三大永續關鍵能力。

吳中書透露,課程專題考核中,4組學員針對自選的公股行庫標的,模擬董事會報告形式,分別進行永續金融業務創新提案,各小組成員突破彼此不同背景,攜手合作發揮團隊精神,展現學習成果,在此之中已看見台灣永續金融發展新契機。他期盼各學員回到單位後,能成為永續金融促進者,在各行庫持續發揮關鍵影響力。

第二屆8月下旬開班 將開放民營金融機構參訓

第二屆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將在今年8月下旬開班,屆時將開放民營金融機構參訓,吳中書歡迎各界持續支持,共襄盛舉。

阮清華指出,今年3月底國發會已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確立台灣淨零排放目標路徑及策略,將和全球保持同步,淨零排放並非僅是理論,而是具體推動的目標,不僅歐盟即將在明後年導入碳邊境關稅,台灣亦將啟動碳足跡盤查,並正修法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完成立法後將開始課徵碳費。

為推動永續金融,阮清華提到,財政部亦建立ESG倡議平台,透過組織與ESG資訊揭露、責任金融、環境及社會績效三大主軸,將於短中長期推動逾35項執行方案,包括推動公股行庫全面簽署赤道原則、各行庫需發行至少一檔綠色或可持續發展債券、訂定高污染及高耗能產業投融資上限並辦理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等。

按預定時程,各公股行庫將於今年底全數完成簽署赤道原則,阮清華指出,現在僅剩一家公股行庫預定9月將簽署,其他公股行庫均已完成簽署赤道原則,亦即各公股行庫均能如期達標年底前簽署赤道原則的目標。

阮清華表示,財政部期盼藉由公股金融事業發揮資金提供者影響力,透過投融資工具循序漸進將碳排放及氣候變遷等因素納入未來授信風險評估方案內,並引導整體社會重視永續發展及低碳淨零轉型。他希望各學員回到工作崗位能充分發揮所長,並將培訓所學經內部教育訓練與同仁分享,深化公司永續治理文化,協助台灣產業朝低碳轉型邁進。

尋找綠色商機 學員提案永續建築貸款獲肯定

首屆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共27名學員參與,培訓過程分由4組進行永續金融提案,在授證典禮上,獲得團體組第一名為第4組成員,包含兆豐銀行黃惠琴、華南銀行梁靜怡、臺灣企銀許英傑、輸出入銀行楊欣穎、土地銀行黃貫綸及第一銀行楊育霖。楊育霖作為學員代表,亦上台回顧培訓計畫並分享參訓心得。

楊育霖表示,為期近4個月培訓期間,課程自氣候變遷趨勢議題出發,進而銜接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及SBTi(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再回歸如何創造金融影響力的投融資模式,培訓內容相當精實,過程中也透過視訊和多位國際專家及業界翹楚連線,不僅在金融專業上有所提升,在永續思維上亦獲得深刻啟發。

4組專題報告主題為結合綠建築標章的永續建築貸款低碳轉型計畫,楊育霖回憶當時選定主題考量,主因在學習TCFDSBTi過程,認知到建築部門是非常關鍵的碳排來源,同時亦是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設定的目標,另一方面,建築貸款和房屋貸款一向是銀行融資業務的核心項目。

楊育霖進一步指出,在淨零路上,綠建築貸款無疑是銀行業近期減排轉型的重要策略,專題報告選定臺企銀作為發想,以低碳計畫範疇三投融資碳排角度切入,但不僅是臺企銀,各銀行都可作為參考。

3組專題報告主題依序為綠色金融永續生態圈、再生能源購電保證及上市櫃公司永續連結貸款,楊育霖指出,4組專題報告主題完整涵蓋能源、產業和生活,恰好和台灣制定的2050淨零轉型策略不謀而合,正是永續金融專業人才培訓計畫成功圓滿的有力佐證。

在永續金融推進上,金融業正面臨自願揭露轉為強制監理的關鍵階段,楊育霖感謝此次促成培訓計畫的單位及金融研訓院邀集各業界講師及引導師,扮演引水人角色,領航學員持續朝永續金融軌道突破。

課程導入引導師制度 激盪學員新思維

擔任此次培訓計畫班主任的黃崇哲頒發感謝狀予引導師,黃崇哲表示,特別感謝戴翔帶領英國在台辦事處,將英國在ESG及永續金融發展成果藉由培訓計畫導入台灣,亦感謝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及第一金控總經理陳芬蘭協助,引導公股金融事業及周邊單位成員參與此次培訓計畫。

黃崇哲表示,此次培訓計畫由金融研訓院進行課程設計,除了加深學員對永續金融趨勢的掌握度,亦帶領學員實作,模擬公股行庫董事會進行永續金融提案,並邀請國發會及各專家進行評審,評委皆肯定學員提出的提案將ESG概念轉為金融界商機,期盼學員將草案帶回各行庫,不久後即可轉為銀行真正營收,更加落實永續金融。

黃崇哲亦指出,這次計畫有3個重要的感謝、發現及心得,第一是感謝在各方協助下培訓計畫得以實踐,第二是藉由資訊科技及遠端學習技術創新,在疫情嚴峻期間,課程學習仍能不中斷,並藉由同步口譯,將英國及其他單位的專業知識快速傳遞至台灣,讓已有一定量能的公股金融從業人員可加以銜接,課程相關嘗試均得到相當好的學習成果。

第三是此次課程關鍵的引導師制度,包含金研院金融研究所永續金融召集人陳鴻達帶領王嘉緯、林奇澤、彭勝本3位研究員,及來自業界的4名引導師參與,將永續金融新趨勢的學習及應用傳遞給學員,此次引導師制度讓金研院亦有新啟發,未來將會多利用相關模式進行知識銜接。

作為此次計畫引導師之一的臺灣金控總稽核許素珠表示,相當榮幸在ESG成為普世價值、金融業扮演減緩氣候風險要角的時機擔任此次課程引導師,陪伴來自公股金融事業及周邊單位的27名學員完成近4個月的系統性培訓。

許素珠指出,引導師制度是課程特色之一,各組透過2名引導師協助,選定標的公股銀行,擬定和董事會報告的3年永續轉型計畫;作為第4組引導師,自己主要給予轉型策略重點引導,陳鴻達則擔任給予綠色建築重要國際文獻及趨勢引導、綠色建築標章後續維護問題拋引的專業角色,在陪伴學員過程,肯定學員在疫情、工作兩頭燒的艱難下,從未停止學習腳步。

許素珠亦重提黃崇哲在開班典禮上引用的《小王子》經典名句提點學員,一個人只有用心才能看見真實,恭喜學員完成培訓的同時,亦別忘記持續成長,不時回顧自己訂定的5年行動目標及方案,和金融同業持續交流,為永續金融轉型盡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