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
人才篇》ITDP培訓國際人才 肩負開拓版圖重任
學習列車啟動!
ITDP自2009年開辦至今已14年,不僅廣受好評,更培養出約580位國際管理人才。多數學員結業後皆獲重用,肩負發展重責,調派至海外分行,為金融創新與國際化業務注入新能量。
海外競爭力關鍵在於人才,因此國際化金融人才培育計畫(ITDP)在金管會與銀行公會全力支持下,從2009年首次推動迄今已14年,ITDP以協助銀行孕育國際人才為初衷,每年吸引來自國內各行庫不同業務領域最有潛力的管理新秀共同參與,結業後有的直接外派,有些則是在總行負責國際業務的統籌規劃與管理決策,這些優秀的國際金融人才結訓後在銀行各領域紛紛開花結果。
ITDP是銀行中階管理人才培訓交流平台,今年本計畫以培育具國際觀、策略思考與跨文化團隊管理及溝通能力之「海外據點主管人才」為目標,課程內容除有國際經濟金融趨勢觀點與金融最佳實務經驗外,更以「越南」為研討主軸設計教學案例,看好的就是東協經濟金融市場的未來性,也因此,今年6月的梯次才一推出就馬上額滿。為期6個月的ITDP密集學習之旅含金量相當高,這片孕育國際人才的苗圃也因學員的投入而逐漸豐沃,可以肯定的是,ITDP已成為銀行社群中一股超越個人、超越業務與組織的整合力量,共同協力支撐起台灣金融業與產業國際化發展的神聖使命。
為能精益求精,替銀行人才帶來有價值的專業資源與學習資源體驗,多年來金研院肩負重大使命,反覆琢磨金融國際化人才的真義,試圖從業務、從能力特質等不同維度來探索金融國際人才的面貌與發展策略,過去十多年來,ITDP主軸多次更迭,從通才導向走向業務分流(包括個人金融、企業金融、財富管理等)的課程設計,課程內容也逐漸收斂聚焦。多年來,ITDP內容的興革不但反映出我們對於國際人才的思考歷程,更具體而微地反映出銀行國際業務發展重心的改變。為呼應當前銀行業國際化策略重點,2022年的ITDP計畫重新調整後再出發,明確定位為海外決策管理人才的養成平台。在這全球經濟金融環境驟變的關鍵時刻,ITDP的轉型別具意義,改變的背後代表著我們對於國際人才的新思考與新期許。究竟未來銀行業需要的會是什麼樣的國際人才〔如圖1〕,ITDP將扮演何種觸媒角色,幫助人才透過學習進一步地突破、走向國際伸展台。這個議題可從產業國際化的角度來切入。

全球化腳步要加速人才國際活躍仍有成長空間
金融對產業的國際化發展非常重要,過去數十年來,台灣的金融業陪著企業到世界各地征戰,造就了台灣在全球科技製造供應鏈中的雄厚實力與不可或缺的角色。瞬息萬變、速度至上的科技業,保持通暢的資金流是確保競爭力持盈保泰的關鍵,而當中,金融業不只是被動地提供資金後援而已,更越來越像是企業經營的好夥伴,積極地應用自身的國際網絡,以全球觀點架構資金管理策略,同時順應企業中長期投資步調,幫助客戶提前做好資金準備,勇敢放膽向新商機快跑前進,不再因為金融市場的震盪而卻步。金融業作為企業國際化的智囊團,商機大,挑戰也真的不小,首先是海外布局的挑戰,再者就是人才的挑戰。
因海外市場競爭白熱化與法規環境及准入條件的改變,跨足海外市場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加上近年台資銀行密集度最高的東南亞市場,此刻正陷於COVID-19與通膨的水深火熱中,經濟動盪在所難免,也對銀行業務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國際人才資源稀缺更是銀行海外拓展一直以來的痛點。金研院過去數十年來,接觸過不少來自各個業務領域的金融好手,在專業上有相當傑出的表現,但當中卻鮮少有人願意被外派到海外發展,除了反映出海外經營的不容易,海外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可見一斑,也難怪台灣的金融人才鮮少和國際化的特質聯想在一起,人才的國際活躍相較歐美星港,仍有許多成長空間。
國際人才特質:驍勇善戰、觀察敏銳、善於溝通
金融業與產業在國際化領域的夥伴關係要有長遠發展,培養國際化人才將是刻不容緩的關鍵議題。國際化人才究竟應該要有哪些特質呢?過去十幾年來,因推動ITDP,金研院有幸與來自全球各地的金融界與產業界的國際菁英結緣,他們在業務領域各擅勝場,常常代表產業向政府與全球專業社群發聲。儘管各有不同關注點,有趣的是,他們大多有著驍勇善戰的性格,更從跨文化、跨領域、跨產業的經歷中,淬鍊出對人、對事獨到而敏銳的觀察判斷力,以及尊重傾聽與包容的態度,也特別擅於溝通對話,與社群建立信任與合作夥伴關係。如和金研院長年合作國際化人才培訓計畫的Mr. Carl Thong就是最好例證,2009年與Carl合作時,他的事業剛在草創期,然十年如一日,目前他已是跨足東南亞各地金融、科技與生技產業的大老闆。作為金研院多年的好朋友,疫情前他每年來台授課,總不忘留時間和學員與工作團隊交流,猶記得有一次大家向他請教金融人才轉型議題,儘管他忙碌不堪,卻足足花了兩小時耐心地發問與引導,幫助我們思考問題、釐清重點,從他那種由心發出的、對探索問題的興致,以及對於助人的熱誠,不難想像為何他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成為如此受人敬重的跨國企業領袖。
ITDP創造附加價值:轉變思維 看見新機會點
跨文化融合、突破價值觀隔閡、與在地社群建立信任關係的能力,是銀行海外業務推展的關鍵,ITDP計畫中像Carl這樣值得學習的優秀專家不在少數,他們現身說法,提供業者最迫切需要的國際實戰經驗,不但帶來觀念啟發,更讓學員們可以從心感受國際領袖恢宏的思想格局、策略觀點與領導者風範,對銀行國際人才的成長與發展留下深遠影響。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領導管理能力不斷突破的關鍵在於思維(Mind)、情意(Spirit)及體能(Physical)三維度。
我們常在思考,若ITDP學員多已是在專業上卓然有成的銀行管理新秀,那麼ITDP還能創造哪些附加價值?答案應該就是思維的轉變。更進一步講,學習並非ITDP的最終目的,ITDP是要幫助優秀人才透過學習轉變思維,在國際業務領域看見新的機會點與自我角色定位,進而強化信心,走出舒適圈、向新的職涯旅程勇敢突破。
什麼是思維?簡單來說,就是看世界、看事情的角度與方法,有時候只需要換個角度看,或是把資訊用另外一種方式解構並重新組織,就可以找出原本看不到的洞見。還記得80年代風靡全球的影集《X檔案》嗎?有一回,探員Scarlet和男主角為一個疑點重重的謀殺案起了爭辯,她主張不能在沒有具體證據的情況下,就將無法解釋的案件歸因於超自然現象(Perhaps the reality is already there, you just need to know where to look),不論是決定哪些海外業務的潛在商機值得發掘,或是哪些風險值得關注,管理決策背後的思維,其實根本的原理就猶如FBI探員辦案般,目的就在於如何能更快地找到一套可以用來理解現象的資訊與邏輯方法,在市場競爭中奪得先機。
ITDP精準聚焦海外管理人才需具備四大職能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好的管理者更要察覺自我的侷限性、學習如何跳脫框架,用更鮮活的思維來觀察市場、組織與人的變化,提高決策時效與精準度。儘管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知識的取得易如反掌,但思維的轉變除了觀念、知識與方法導入以外,更需要有同儕間互相影響的力量,此亦ITDP教學設計的訴求。ITDP涵蓋了包括實務案例討論、創新業務專題實作等多樣化學習模式,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學員們可以從對方的觀點來看問題、彼此汲取經驗智慧,藉由相互腦力激盪來擴張眼界與思考彈性,進而加速知識吸收、反芻、應用的進程,讓學習可以真正帶來思維的轉變。
在課程內容方面,今年度ITDP精準對焦海外管理人才最迫切需要的四大職能:市場趨勢判斷、商業模式建構、營運風險管理、跨文化團隊溝通領導。教學活動除了課中以越南市場為案例的實務演練外,今年度也首次導入主題式職能評鑑,讓學員可以了解自我在每一項關鍵能力上的優劣勢,作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參考依據,同時也鼓勵學員擬定學習目標與應用計畫,從業務角度釐清學習重點,建立系統化的學習紀律,提高學習動力和果效。除常態性研習活動外,更另外安排移地培訓,邀請國際組織與海外銀行專家分享前瞻洞見,讓學員可以借鏡前輩經驗,拓展策略思考能量。自2009年開辦至2022年,累計人數達約580人〔如圖2〕。

ITDP的學習列車今年又開始啟動了,銀行公會多年來持續挹注研訓基金,讓這樣一個意義重大的人才發展計畫可以持續推動。也殷切盼望學員們能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態度,把這一段學習與轉化的寶貴經歷,帶回行內發揚光大,從自己的轉化開始,帶動團隊與組織成長;從擴張自己的境界開始,進而擴張銀行的業務疆界,把台灣銀行業獨特的溫度與智慧帶到海外,讓全球看到台灣這樣一個小而強的民主經濟體,可以因著金融業,而能在變動不居的世界中,持續發揮不可或缺的價值。鼓勵每一位ITDP大家庭的夥伴,為自己、為金融業、為台灣勇敢向國際職涯挺進!ITDP, Where the breakthrough begins!(本文作者陳緹珍為台灣金融研訓院海外業務發展中心副所長、蔡姍諭為海外業務發展中心ITDP專案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