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
推動篇》國際信評機構肯定台灣成果
財政部長蘇建榮秉持「確保永續、維持韌性」
財政部長蘇建榮秉持「確保財政永續、維持財政韌性」原則,統籌國家可用財力資源,支應政府施政,面對疫情衝擊更展現財政管理能力及強勁的經濟韌性,讓三大信評機構相繼調升台灣主權信用評等,肯定經濟發展成就。
學者出身的財政部長蘇建榮,個性低調踏實,給予外界木訥的印象,因行事風格穩健,上任4年來,他秉持「確保財政永續、維持財政韌性」的原則,統籌國家可用財力資源,支應政府各項施政,不僅如此,還讓這4年的每年債務還本數約有新台幣800億元到1,200億元的規模,2021年總預算已還債1,200億元,創史上新高,且為連續4年達成;此外,歲計賸餘預估也將破千億元。穩健的財務狀況讓國際信評標普調升我國主權信用評等至「AA+」,與美國同等,在印亞地區中屬於最佳的國家之一,看得出國際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肯定。
印象中,蘇建榮剛接任財政部長時心情很沉重。他說:「能夠接下這個工作,我並沒有高興的心情,特別是我們國家在整體經濟轉型的過程當中,財政工作更顯重要。」當時他認為:「有些重要的主軸要完成,積極引進民間資金參與公共建設,以及建構租稅協定的網絡。」不只拚經濟,他認為:「我們要先減少舉債,要準備財政能量,來因應國際經貿、國際政治可能帶來的一些不確定性。」
持續推動稅改 財經政策發揮綜效
那時候的蘇建榮踏入公部門時間只有4年,小英政府認為台灣經濟正在轉型,也期望透過財政管理能對台灣有幫助。「蔡總統提到台灣產業正走向轉型,經濟也將逐漸改善,最後會落實到稅收增加。」蘇建榮希望他的努力不讓各界失望。
在歲入面,稅收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財源,占總決算歲入比率約80%。他持續推動稅制改革,加上整體財經政策發揮綜效,帶動經濟成長,也促使近幾年中央政府稅收執行優於預期。從2017年及2018年可看到,當時台灣民眾為因應調高遺產及贈與稅稅率,積極進行財務規劃等,實徵數較預算數分別增加536億元及617億元。至於2019年度實徵數較預算數增加390億元,主要是源於美中貿易戰發生,政府積極推動台商回流,而財政部也推動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海外資金專法),不少電子資訊業受影響較大,看到政府釋出優惠措施,紛紛回台投資,對經濟有正面效益。
但2020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之營利事業得延期繳稅與免辦暫繳等因素,實徵數較預算數減少742億元。至於2021年因營利事業所得稅免辦暫繳稅款回補及上市櫃公司獲利佳,證券交易稅因股市交易活絡及營業稅因產銷穩定和進口電子零組件等稅額增加因素影響,實徵數較預算數增加3,253億元。
減緩債務累積 成「最會還債」財長
稅收表現亮眼,2018年起中央政府總預算連續4年歲入歲出賸餘超過1千億元,2018年至2021年度總預算均未舉債,並執行債務還本總計達3,727億元;其中2021年稅收執行優於預期,使總預算由歲入歲出差短824億元轉為賸餘2,971億元,並於原編列債務還本850億元外,增加還本350億元,合計實質還本1,200億元,創近20年來新高,可謂歷任財政部長中最會還債!蘇建榮可說是非常努力減緩債務累積。
從一個數據可看到台灣優異財政的表現,中央政府債務比率由2012年底高峰36.3%,下降至2019年底29.6%;儘管於2020年度至2022年度因應COVID-19肺炎疫情,支應相關防疫、紓困及振興等經費需求舉借債務,總預算併計各項特別預算債務比率略升至2020年度之30.1%及2021年度之30.0%,2022年度以預算數估計為31.8%。但在蘇建榮任財政部長的期間,中央政府財政體質已大幅改善,也累積足夠的財政韌性,未來國家如果再面臨重大危機,就有足夠的能量妥善因應衝擊。
財政管理+經濟韌性 獲信評機構青睞
正因為國家財政體質優劣,攸關經濟發展動向,總體經濟景氣及國內外重大情事也會連動影響財政狀況,因此,國際信評機構會依據財政狀況、經濟發展及政治情勢等評定國家主權信用評等。日前標普將台灣主權信用評等「AA」調升為「AA+」,展望調整為「穩定」,是標普自2002年以來首次調升我國主權信用評等至「AA+」。另外,穆迪也於2021年2月24日確認維持我國主權信用評等Aa3,並將展望由「穩定」調升為「正向」。至於惠譽則是在2021年9月10日調升我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等由「AA-」為「AA」,評等展望維持「穩定」。
特別是2020年起,全球遭逢肺炎疫情衝擊,造成各國經濟大幅衰退,不少國家都仰賴財政刺激政策,支應相關紓困振興措施,以加速經濟復甦。而台灣能在此時間點獲得國際信評的調升,實在是難能可貴,其中財政部長蘇建榮可說是功不可沒,面對疫情衝擊還能展現審慎的財政管理能力及強勁的經濟韌性,才能讓三大信評機構調升我國主權信用評等。
蘇建榮對此表示,因應疫情,我國妥適運用財政政策,多次追加編列肺炎特別預算,及時採行防疫、紓困及振興措施,短期內雖擴大整體預算差短,致差短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上升,然而,受惠總預算連續賸餘,2020年度及2021年度整體差短決算數縮小至2,762億元及1,430億元,赤字比率亦下降至1.4%及0.7%,低於其他主要國家水準。
標普認為,我國受疫情衝擊,仍維持強勁經濟表現,有效減少對大規模財政支持措施經費需求;穆迪及惠譽肯定我國恪遵公共債務法債限相關規定,使我國較其他國家更具因應突發狀況之財政緩衝能力,整體財政表現相對較佳,預期未來政府債務將獲控制,財政赤字占GDP比率呈現穩定下降趨勢。
開啟防疫、經濟並行「新台灣模式」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國內疫情控制得宜,加上半導體產業動能,促使我國經濟逆勢成長,2020年及2021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分別達3.36%及6.57%,2021年經濟成長率更創下近11來新高紀錄。
標普認為,我國開啟防疫、經濟並行的「新台灣模式」有助經濟發展,由半導體產業帶動的外部需求持續推升我國經濟動能;穆迪及惠譽也預期我國將維持國內半導體需求,加上實施境外資金匯回措施,鼓勵實質投資、促進產業升級及強化貿易供應鏈等政策支持,奠定我國經濟成長基石。
由於俄烏戰爭爆發推升物價通膨升溫,且全球疫情風險尚在,財政部延長機動調降大宗物資稅負及紓困振興措施,期望協助國人渡過難關;同時審慎管理國家財政,維持財政健全與韌性,並配合國際租稅趨勢,適時研擬稅制改革,協助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穩定成長。
「公股攜手,兆元振興」儲備國家動能
儘管疫情干擾,然而蘇建榮所率領泛公股銀行,仍積極為國家的未來儲備動能,督導9家公股銀行整合資源,以自有資金共同推出為期1年「公股攜手,兆元振興」融資方案,提供企業有關六大核心戰略性產業、進行國際鏈結布局、加速創新及轉型升級等之資金需求。
實施期間,企業申辦踴躍,兆元振興融資方案總額度由1兆元提高至1.59兆元,並於2021年6月11日提前達標,兆元振興融資方案協助企業達67,516戶,其中以中小企業62,467戶(92.52%)為主要受惠對象,對六大核心產業承作金額9,325億元,發揮協同支援提振經濟、加速景氣復原的政策功能。
另外,為加速振興階段經濟動能,落實總統提出的六大核心產業發展及扶持企業提升競爭力,蘇建榮也提出「公股攜手,百億創投」投資方案,募資總額度100億元,由公股民營金融事業以其銀行或其子公司之自有資金、結合民間資金及資源,共同推出創投方案,提供六大核心戰略性產業、國際鏈結布局、創新及轉型升級等企業資金需求,藉以鼓勵產業創新。
百億創投投資方案,以兆豐金控、第一金控、華南金控、合庫金控4家金控各分配20億元,臺企銀行及彰化銀行各分配10億元。而目前執行成果,其募集基金已完成募集規模計63.45億元,達成率138%,另其他創投模式,包含直接投資、對創投基金出資、引進策略投資人共同投資等,實際投資金額97.22億元,達成率180%,整體合計160.67億元,達成率約161%。百億創投投資方案整體實際投資金額為110.23億元,引資金額約780.29億元,融資金額約635.27億元,創造乘數效果為13.84倍,可說是泛公股銀行與民間將一同擴大投資最具體的表徵。
強化金融人才培育提升公股事業競爭力
蘇建榮表示,財政部所屬臺銀及土銀等國營金融與其他泛公股金融事業,這群從業人員不僅要肩負營運績效,同時心中都要隨時了解政策任務,特別是純公股的國營金融保險事業被賦予更重的政策使命,甚至必須帶領業界共同支持政府經濟發展政策,也因此他非常重視公股金融事業人才養成。
他認為,面對疫情與政經衝擊、科技發展及法規改變的大環境,無論是公股或是民間金融保險事業,持續精進金融業務專業是人才培訓重要的一環,公股金融保險事業必須依循金融產業發展趨勢及業務發展策略,在核心業務、數位科技、資訊安全、綠色金融、永續發展、風險控管、高階財富管理等面向,持續強化金融人才培育,提升公股事業競爭力。
為因應金融市場快速轉變、跨境及全球化之發展與挑戰,培育具備國際觀的金融人才是公股金融保險事業人力養成的重要關鍵。因此,8家金控及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等共同出資,於政治大學及中山大學規劃設立國際金融學院,現已開辦並招生,總統期待新一代人才能將台灣打造成為亞洲企業資金調度、籌資及高階資產管理等中心,蘇建榮也期盼泛公股銀行能培育出具國際觀之金融經營管理人才。
近年因COVID-19肺炎疫情蔓延及全球政經情勢劇烈變動,金融經營環境日趨複雜且充滿挑戰,公股金融事業高階主管不僅要協助政府推動政策任務,更須帶領企業創造獲利、永續經營,除了須具備所屬產業專業知能之外,領導管理、策略規劃、危機處理等決策能力也更加重要。為了儲備具前瞻性的創新人才,培育具領導力及協調性的中高階管理人才,而先前開辦「公股事業機構高階人才培訓班」,由各事業舉薦工作勤勉具發展潛力的高階主管人員參訓,強化領導統御能力、專業智能及宏觀視野,希望藉此培養未來各公股事業機構升任高階主管(副總經理)的人才。另為進一步強化高階主管經營管理能力,配合金融研訓院開辦金融高階主管領導思維躍升計畫班,鼓勵各公股行庫推薦副總經理級高階主管參訓,期提升高階主管關鍵能力,強化經營績效。
至於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及責任金融原則,目前公股金融保險事業均配合推動永續金融,陸續將永續發展的概念與業務結合,也積極完備自身永續發展架構及機制。蘇建榮也期許公股金融保險事業能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環境社會治理、永續發展目標在人力管理面的落實,讓永續人才成為實踐永續發展策略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