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

培育銀色金融人才刻不容緩

高齡商機夯
撰文:張嘉伶

高齡化、少子化雙重問題下,凸顯退休者對於投資理財需求的重要性,為積極配合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從財產收益與人身照顧著手,並思考如何發掘更多的長照商機,將長照服務納入高齡金融規劃中。

灣金融研訓院推出《高齡金融規劃法規及實務解析》,此書共分7章,包括高齡社會、新世代高齡者特質、高齡者財務幸福與樂齡老年、高齡者政策及法規、高齡者信託實務、高齡金融商品發展趨勢及個案分析等內容。不僅詳細剖析高齡社會及高齡者的特殊性,讓有意從事高齡金融規劃業務的人士,得以了解高齡者的心理、生理、生活及理財規劃等層面的需求及風險偏好,進而從財務管理、財富累積、資產安全到財富傳承等角度,勾繪出高齡者理財規劃藍圖。

除彙整高齡者的政策趨勢及法規外,並介紹高齡者信託實務的發展現況及金融商品,以培養能為高齡者規劃合適資產組合的專業能力,提供高齡者更有溫度、安全可靠的金融服務。最後,則進行經典個案分析,期能幫助讀者深入了解具體案例的操作技巧及成敗關鍵。

「養兒防老」過時長照服務納入高齡金融規劃

台灣社會目前正面臨此一高齡化的發展,但在政策推動的考量上,如果只是侷限在鼓勵適齡者結婚與生育方面,並不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的問題。因為在現今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國人對於養育子女的價值觀,已從過去的「養兒防老」轉變為今日重視個人的自由與享樂,且現今養育子女的教育成本過高,這些可能都是造成不願結婚及少子化現象的主要原因。台灣目前已經逐漸擺脫過去需藉由「養兒防老」的家庭結構方式,反而選擇單身型態生活方式的民眾,所占的份額持續增加,這也是高齡化數量快速增長的原因之一。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因應高齡社會的發展,政府政策的制定勢必應該尋求更全面的考量。因此,在過去以生養後代為人生中心的傳統思想外,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應是思考如何發掘更多的長照商機,如何將長照服務納入高齡金融的規劃中。

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雙重問題下,更凸顯退休者與高齡對於投資理財需求的重要性。為積極配合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20年所發布的信託2.0「全方位信託」推動計畫,從財產收益與人身照顧兩面向著手。在財產收益管理方面,可將信託財產運用於低風險且具穩定收益的有價證券,以增加信託財產收益,亦可運用保險或以房養老等方式相結合,確保與充實高齡者的安養資金來源;在高齡者人身照顧方面,著重於身心靈照顧,可結合照護媒合平台,經由跨業合作提供短期照護服務,透過信託支付照護服務費用並配合服務機構同業合作,提供安養、居家照護等服務,以滿足高齡者的需求。由於所觸及商品與服務範圍相當廣泛,金研院當從金融教育面協助從業人員或民眾,提升對高齡者退休生活所需資金的運用與實務規劃知識,盡速輔助金融業者能積極發展符合民眾生活,與各方面需求的信託服務,將相關訊息傳遞使金融業者作為重要的橋樑,在協助高齡者資產管理外,還要確保經濟安全,甚至能透過跨業合作結盟,提供一站式購足服務,發展金融多元市場。

提升專業力有效掌握高齡理財特性

對於高齡者資金規劃需求方面,金融從業人員必須多面向提升專業能力,此專業能力除對商品專業知識的傳遞與需求規劃外,另外還要了解高齡者的心理與健康層面,始能規劃符合所需之商品。由於觸及層面甚廣,金研院特別網羅國內各專業領域的翹楚,分別針對專業領域撰寫本書,內容包括高齡社會、新世代高齡者特質、高齡者財務幸福與樂齡老年、高齡者政策及法規、高齡者信託實務、高齡金融商品發展趨勢及個案分析。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期許透過本書籍協助金融從業人員,培育出對高齡者理財規劃專業能力領域中,優秀的金融人員。

高齡者生活所需的資金來源,除了仰賴政府公部門社會福利資源之外,最重要是有效善用家庭與子女孝養資源,以幫助高齡者生活中最擔心的三件事:生活經濟來源、健康身體與生病時的看顧問題。上述問題皆可透過金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的培訓,運用金融工具,從客觀明確的角度,幫助高齡者規劃理財方向,同時降低高齡者之擔憂。希望能藉由金融工具規劃,有效掌握高齡者理財特性:保守、保障、穩健增值、抗通膨、分配、傳承及節稅等,未來如何透過專業金融機構和理財顧問的協助,充分利用國內金融機制,為高齡者創造可以信賴託付的對象,讓國人擺脫「養兒防老」的焦慮與恐慌,絕對是高齡者當前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