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

健康產業篇》 ICT助陣 實現健康照護新樣貌

異業結盟拚轉型 ICT助陣 實現健康照護新樣貌
採訪、撰文:高永謀

疫情衝擊,讓越來越多產業廣泛、深度的應用資通訊技術,並進行體質改造,醫療、保險業亦不例外,不僅促使產業轉型更快速,也將成為未來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商業模式的新主流。

冠肺炎疫情濫觴於2019年年底,迄今已超過2年半,不僅未見緩和的趨勢,更難以預測疫情的終點。在前2年,台灣只有零星疫情,彷彿是遺世獨立的桃花源,但在2022年4月後,台灣亦不敵高傳染力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每日數萬人確診。

科技服務加入醫療、健康、照護產業

儘管染疫輕症占大宗,然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亞健康族群占75%,疫情也喚起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

受疫情影響,「視訊診療」與「視訊保險」都開始運作,而ICT技術也可幫助醫療、保險產業進行轉型。可確定的是,疫情若仍繼續籠罩台灣,醫療、保險產業轉型必更為快速,且當「後疫情時代」到來時,廣泛、深度應用資通訊技術的服務型態,將成為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商業模式的主流。

先前2021年,在三級警戒時期,台灣人壽即與醫聯網、華碩電腦異業結盟,連結保險、科技、健康諮詢,打造一站式網路的健康照護平台「i健康計畫」健康生態圈,以區塊鏈技術整合疾病預測技術,分析保戶的健康數據,並進行疾病評估、健康警示,提升保戶的健康意識。

創辦於2017年的醫聯網,奉行「讓科技改變健康照護模式」,營運模式為應用人工智慧,整合大數據技術,串聯供需多方、互通有無,提供客戶醫療、健康、照護諮詢服務,以平衡現有醫療、健康照護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現是台灣最知名的「健康照護資源共享平台」之一。

到了2022年4月,全家便利商店也成為台灣人壽「i健康計畫」健康生態圈的合作夥伴。「i健康計畫」健康生態圈更根據保戶的健康管理需求,提供其紀律量測、風險評估、醫療諮詢及保險專家規劃商品等服務,守護保戶的身體、財務安全,高齡、弱勢保戶特別適用;保戶若認知到自身潛在的健康風險,還能直接在此平台上選購合適的保單。

健康計畫促進累積保戶「大數據」資料

早在2018年,國泰人壽提倡以「事前預防」取代「事後補償」,在智慧型手機的App上,推出「Cathay Walker健康計畫」,累計有數十萬名參與者。去年,國泰人壽將其升級為「Cathay Walker Plus」(CWP健康計畫),除提供會員專屬的健康菜單、營養諮詢,且結盟迪卡儂、健身工廠、國民運動中心等運動場館,給予保戶各項優惠,鼓勵保戶多運動、保持健康,同時也是開始累積保戶的「大數據」資料。

透過「CWP健康計畫」,國泰人壽也與約30個不同產業的企業結盟,讓保戶可取得更多雙向優惠;合作企業包括7-ELEVEn、杏一、家樂福、白蘭氏、天和鮮物等,提供保戶購買食材、營養品的優惠選擇,拓展他們的「健康舒適圈」。

日前,醫聯網結合多家健康產業廠商,與南山人壽共同打造另一個網路健康照護平台「南山健康守護圈」,可望激發台灣醫療體系轉型的新浪潮,更將形塑「後疫情時代」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的新樣貌。

南山健康守護圈乃是科技產業、醫療產業與保險產業跨域合作的結晶,彰顯出「後疫情時代」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的4大趨勢,除產業加速、加深數位轉型,還包括重視預防疾病勝於醫治疾病,打造「去中心化」的醫療及健康、照護體系,並啟動不同產業跨領域的創新、整合,而類似平台勢必將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台灣近來由於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激增,被匡列隔離的人數更高出確診者數倍,凸顯網路健康照護平台的重要性。醫聯網與200家健檢機構、逾1,800名醫師合作,再與南山人壽串聯,提供其會員諮詢服務,彼此互蒙其利,堪稱異業結盟的佳例。

民眾若感身體不適,或有健康疑慮時,可先透過網路健康照護平台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再選擇是否到實體醫療體系看診。網路健康照護平台可補實體醫療體系之不足,也可降低實體醫療體系的負荷,將實體醫療資源留給中、重症及急症病友;民眾也可減少就醫的時間與金錢、在醫院群聚感染的風險,實為多贏。

醫聯網創辦人暨董事長王欽堂指出,台灣醫療產業服務品質精良,資通訊技術亦在全球名列前茅,醫聯網、南山人壽、健康產業廠商結盟,正是集結醫療、金融、資通訊產業的力量及人才,共同擘建數位健康、智慧醫療新產業,未來商機值得期待。

其實,台灣資通訊產業跨足醫療、健康、照護產業,早已不是新鮮事,稍具規模的資通訊企業集團,都設有與醫療、健康、照護相關部門,或轉投資這些領域的公司。然而,資通訊企業集團多著墨於醫療檢測、遠端照護器材研發,大多屬B2B範疇;醫聯網透過健檢機構、醫師合作,終於將觸角伸向終端消費者。

資通訊、保險產業結盟互蒙其利

醫聯網、南山人壽、健康產業廠商的結盟,對資通訊產業、保險產業而言,都是邁向新紀元的里程碑。站在資通訊產業的立場,保險產業的會員相對較注重健康,正是最具開發潛力的客群,與保險業者結盟,應當有助於快速拓展數位健康、智慧醫療版圖,事半功倍。

南山健康守護圈的營運模式,將是其他保險公司參與建置健康照護平台的樣板。南山人壽保戶以電腦透過南山人壽網站,或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的南山人壽App,連結至醫聯網,即可享有優惠的健康諮詢服務。

與傳統醫療體系相較,醫聯網的優點在於可提供1天24小時的健康諮詢服務,方便許多不便就醫的上班族,可選擇AI醫師智能服務、真人醫師諮詢服務。若選擇AI醫師智能服務,使用者陳述不適症狀、部位,與嚴重程度、發生頻率,AI醫師就可為使用者判別可能的疾病,給予適當的衛教知識,及就診科別、醫師的建議。

醫聯網提供36種專科醫師的健康諮詢服務,使用者選擇真人醫師諮詢服務時,可再依自身情況與需求,選擇圖文諮詢、電話諮詢,或視訊諮詢。

除此,醫聯網還提供疾病風險評估、生理年齡分析兩項服務,更可協助保險公司的客戶遠離疾病、保持健康。疾病風險評估指透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作息、個人健檢數據,分析使用者未來10年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並建議健檢項目,與改善、強化健康舉措;生理年齡分析則是依照報告數值,計算使用者的生物學年齡,評估其生理機能、老化程度。

站在保險產業的立場,擘建台灣人壽「i健康計畫」健康生態圈、國泰人壽「Cathay Walker健康計畫」、南山健康守護圈般的網路健康照護平台,亦是深化客戶忠誠度、信任度,並開發、吸納新客戶的新契機。

原因很簡單,因為客戶雖倚賴保險公司為災病、事故的後盾,平日卻寧可敬而遠之,並不願與保險公司互動、聯繫,但保險公司推動網路健康照護平台,服務範圍從災病、事故後的理賠,增列健康諮詢,應可扭轉保險公司的企業形象,變得更為友善、親民。

增益保戶健康 健全保險公司財務

除此,保險公司增加健康諮詢服務,不僅可增益保戶的健康,降低他們生病、病情惡化的機率,還可下修理賠的金額,與其他企業跨域結盟,更可增加保戶購買新保單及新保戶投保的意願,有助於撙節企業營運成本、健全企業財務,讓企業體質更健康,實為一舉多得。

而且,當透過健康諮詢服務,保戶發現自身有先前不知的健康風險時,大多數會增購新的保單,建構更完整、嚴密的保護網,而許多保戶也會主動告知、勸勉其他親友,使用保險公司的健康諮詢服務,防範惡疾發生。所以,健康諮詢服務將成為保險公司銷售保單的新利器。

在「後疫情時代」,保險公司參與其中的網路健康照護平台,必將不斷湧現,改變保險產業的結構,及與保戶的互動模式,值得繼續密切注意其發展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