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
                        
                        金融業上雲  如何落實服務與資安管理?
                        2021國際金融科技論壇
                        
                        
                        
                            
雲端計算對於現階段金融業的應用與發展相當重要,各家莫不摩拳擦掌,爭相推出新金融服務以吸引顧客眼光,但安控方面更因落實謹慎,務必在資料雲端化和安全性間取得平衡。
金融業上雲,不論純網銀、本國金融控股、跨國金融集團都摩拳擦掌,試圖推出嶄新金融服務以搶得先機,然而,金融業因其行業自身要求及高度監理特性,在安控要求上較其他產業嚴謹,使得金融業者在雲端導入上更須謹慎應對。本次論壇援引國際市場最新案例,幫助國內銀行業落實雲端服務及了解資料上雲的資安管理議題。
專題演講1  雲安全最佳實踐 Ashish Malhotra(IBM亞太跨境合夥人)
2021年市場有幾項主要趨勢:疫情期間獲利和貸款營收明顯下降,企業與客戶開始追求更方便的數位服務,由於新的金融科技競爭者不斷出現,各銀行皆積極運用客戶資料,利用AI創造獲利。疫情改變了工作模式,更多工作轉為在線上完成,此時有更多資料雲端化,隨著銀行業和金融業者數位轉型的壓力越來越大,資料安全、系統操作的穩定性和耐受程度都更加重要。
網路攻擊不再只是竊取資料
Ashish Malhotra指出,大家都知道要保護資料,但現在的網路攻擊已經不只是偷資料,而是摧毀、改變、轉換資料,以打擊客戶對企業的信任,藉此攻擊企業。資安問題已成為全球前十大風險,當銀行的客戶資料遭受網路攻擊時,會受到的影響,從量化數字來看,超過5千萬筆資料外洩時,平均會花費的成本是4億美元,而目前採用全自動化安全措施的金融機構只有28%,最困難的是必須維持資料共享讓企業運作,同時維護資料隱密性。
雲資料安全重要性常被忽略
超過三分之二的金融機構都曾遭受各種網路攻擊,以金融業來說,制度和消費者保護法規的不足,會造成嚴重的危機,銀行是高度管制的產業,但資料運用在不同類別時,無法用統一的法規來管制。竊取個資案例也是逐年增加,銀行和金融科技資料外洩的案例越來越多,資料儲存在多個雲端,使得資料安全性更重要。
雲端的安全並不是預設的,設置時要確保所有要素都處於安全的環境,Ashish alhotra指出,第一名的安全問題不是來自駭客,也不是犯罪,而是雲端配置錯誤(Misconfigurations),因此清楚的責任分派和資安控制,是保護雲端資料的關鍵。大部分的企業都想投資雲端,把焦點放在建立數位化基礎設施,但是要如何定義雲端投資是成功的?大部分的人只看到節省成本,而忽略了資安問題。許多企業將資料移到雲端,有9成不知道資安的重要性,當越來越多應用程式連上雲端時,企業要在資料雲端化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管理方式和責任分派都需要考量。
專題演講2 雲端科技 推動金融業金融服務變革 Nelson Chan(Head of Financial Services Business Development Hong Kong & Taiwan, AWS)
金融業的變革以在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 AWS)運用為例,AWS提供200多種服務,包含影音、機器學習、分析工具等,AWS各種雲端服務運用在不同領域,但擁有一樣的特性:依照需求遞送服務、使用者付費、透過網路傳送IT服務。金融業為配合金流順暢,在雲端服務之中轉型,使「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化」,企業與IT整合成新的型態。
使「金融服務金融科技化」
幾個全球性的銀行都指出科技和雲端化的重要性,包括Capital One認為目標是轉型為從事銀行服務的科技公司,BBVA欲成為以知識為基礎的資訊公司,DBS要變得更像科技公司,JPMorgan Chase認為所有科技都是建立在雲端基礎上。接下來以幾個銀行為案例,說明金融服務雲端化。
Union Bank與亞馬遜網路服務結合,搬遷接近400個重要系統於AWS雲端平台更順暢地提供金融服務給菲律賓的客戶,預計在2022年轉型為只在雲端提供服務(Cloud-Only)的銀行。Bajaj Capital透過雲端服務,使客戶能7/24即時掌握基金績效資訊,雲端平台加速巨量資訊量的處理,進一步整合AI/ML提供基於預測的投資資訊給客戶,也使銀行每年節省40%至50%的IT管理時間。住信SBI銀行透過AWS PrivateLink,結合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提供身分辨識、AI審核貸款、外匯匯率同步化等服務,銀行因此節省成本且快速達成數位化。新加坡的AXA建立保險服務平台,將保險服務與旅遊預訂、租車、買房子等功能整合,在線上一鍵完成保險購買。
新金融服務創造新商模
Affirm與AWS合作提供先買後付款的服務,同時也利用大數據追蹤,設定策略目標,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偵測詐騙案件,並產出報告,透過與AWS的合作將其企業資料湖建於AWS,為客戶提供貸款服務。BBVA於AWS建立Cloud Equity Platform,使用雲端服務可以更即時取得Bloomberg市場資訊,企金與投資銀行端也可即時進行數據資訊分析得到市場洞察。雲端服務在金融、風險管理和創新上都有優勢,降低IT硬體及管理成本,減少每年投入的時間成本,減低新的應用程式導入時間,許多企業透過雲端服務使IT成本降低,更專注在本業的價值創造。
專題演講3  資料上雲,銀行業如何迎來數位轉型? Tan Choon Boon(DBS星展銀行集團科技管理協理)
星展銀行目前在全球18個市場運作,2009年起穩定成長,但在2014年因數位化轉型而表現更加優異,2014年全球各大數位平台崛起,金融科技公司開啟金融業市場重組,隨著客戶期待的增加,科技外包成本越來越高,銀行競爭的對象已經不只是傳統銀行,還包括金融科技公司,因此DBS開始向大型科技公司學習,如何更順暢的操作,使成本降低,關鍵在於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使各種軟體能快速整合。
線上服務從專案變成平台
因此星展創造一個數位平台GANDALF,概念是DBS學習Google、Amazon、Netflix、Apple、Facebook等大型科技公司,並訂定出幾項策略,包括將線上服務從專案變成平台、將組織轉型為以服務導向的科技公司、系統設計持續更新、培養高效能且敏捷的團隊、將所有服務自動化。
DBS數位轉型從85%科技外包,到90%內部化管理,轉型的重點,第一是全面雲端化,除了軟體,資料中心等硬體設備的效能也持續增加,從實體銀行轉為所有服務皆能雲端化完成的銀行。第二是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星展為開放原始碼比例最高的幾家銀行之一,且透過使用者介面的優化,嘗試不同的設計,再看客戶使用的狀況,提高學習效果,使各種功能上市的時間能夠縮短。
第三是建立完善的應用程式介面,持續改善網銀介面,每個功能要非常直覺,平均反應時間是4秒。這些要素再加上資安和人才,使數位化轉型能順利完成。DBS全自動化讓效能快速提升,疫情時仍能順利地在不同國家繼續運作。(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