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

金融篇》融資、投資、籌資三路並進

推動綠色金融已成國銀風潮
採訪、撰文:劉書甯

綠色金融在國銀間已成為炙熱的一股風潮,在推動綠色金融執行上,已不再「單路前進」,而是「多管齊下」,隊伍陣容更堅強,緊跟全球潮流而行。

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2.0政策上路,以及財政部督軍八大行庫成立ESG平台下,綠色金融在國銀之間不分公民營,已成為越燒越旺的一股風潮,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國銀在推動綠色金融執行上,已不再「單路前進」,而是「多管齊下」,不只執行綠色放款融資,連同投資公司債也選擇綠色或ESG概念股,甚至連最上游的籌資端,都已有越來越多的國銀加入綠色債券或ESG債券的發行陣容。

尤其是加入ESG或綠色金融執行陣容較晚的公股銀行,近來已有包括合庫、土銀、華銀、一銀等4家行庫,擬妥綠色債券或涵蓋範圍更廣的ESG「可持續發展債券」,在八大行庫就占了一半,打算「後起直追」的企圖心可說非常旺盛。

土地銀行 發債搭綠色金融潮流

其中,土地銀行董事長謝娟娟在上任之初,所宣示的土銀五大轉型方向裡,執行綠色金融即為其中一大重點。謝娟娟對此指出,土銀內部不僅已著手針對放款及投資的面向做出準備,未來也將發行綠色債券,所取得的資金,將專款專用於綠能相關的融資及放款。

土銀過去以不動產放款見長,朝向綠能金融進行轉型,可說是一項重大突破,亦為土銀的授信及投資業務多角化發展加分。根據土銀的最新規劃,除了在放款方面,已進行簽署「赤道原則」的準備之外,在海外投資方面,對於公司債的投資,土銀也將檢測被投資標的是否符合綠能、環保等特質,也避免在不察的情況下,反而投資到「洗綠」、「漂綠」標的。

除此之外,未來對於授信戶,也將要求填寫問卷,借款目的及資金用途上,是否符合節能的要求,或是對於產生污染的過程,有進行哪些彌補修復,都將是問卷回答的重點。舉例來說,像是航運產業對於購置船隻的貸款,舉凡壓艙水的排放、是否符合國際節能的要求,這些以前銀行不會問的問題,以後都會成為銀行在進行授信業務時,所要重點了解的議題。至於石化、水泥等高污染產業在借款時,包括是否取得ISO14001,或是ISO50001等國際認證,以及未來在廠房及設備的購置上,是否有採購綠電,均為銀行將了解的重點。

玉山銀行 接軌第四版「赤道原則」框架

玉山金控旗下的玉山銀行,可說是最早一批簽署「赤道原則」的銀行,2015年起即加入赤道原則,目前舉凡綠能專案融資、投資,到發行「零碳信用卡」,玉山銀對這些重要的綠色金融執行,可說應有盡有。根據玉山銀最新統計,在永續授信金額方面,目前玉山銀在綠能發電、節能環保、循環經濟、醫療及教育等產業,截至202012月,相關授信餘額共672.21億元新台幣,已高達整體放款比重8.31%

玉山銀相關主管也指出,自從2015年加入「赤道原則」之後,至今已參與國內外多項電力能源、基礎建設等大型專案融資,並依循「赤道原則」協會國際標準,以分級方式管理專案融資風險,來審慎評估專案開發過程是否善盡環境社會責任,妥善制定環境及社會衝擊監控與改善計畫。

由於「赤道原則」不斷與時俱進,每年都有最新版本出爐,對此玉山銀行從202010月起,已接軌第四版「赤道原則」的框架,同時在控管流程方面更為精進,除擴大赤道原則適用範圍,將更多專案融資案件納入評估標準,另外包括氣候變遷、人權、生物多樣性相關風險,玉山銀亦升高管理規格,來強化在授信業務對於環境及社會風險管理的能力。

而在綠能專案融資執行上,這些綠能專案融資的項目,從中小型陽光屋頂,到近期積極發展離岸風電、地面型太陽能等大型電站,所在多有,玉山銀最新統計顯示,截至202012月已共累積評估26件,其中,因玉山響應綠電、鼓勵資金導向綠色能源專案融資,綠能相關案件即占16件,截至202012月綠能專案相關餘額共111億元新台幣,資金貸放予724座太陽能電站、總裝置量360MW(百萬瓦),並支持國內外風力發電專案、累積裝置量逾3,700MW

玉山銀指出,從過程中發現,對綠能產業融資投入,不僅符合國際趨勢、支持產業發展需要,更能提升內部專業能力、創造更多商機,可說一舉數得。

對於綠色債券的發行,玉山銀亦指出,目前可說是國內發行綠色債券次數與規模最大的銀行,包括新台幣及外幣綠色債券的發行量都是市場第一;在此同時,玉山銀發行「零碳信用卡」亦具有高度代表性,截至2020年底,玉山銀的「零碳信用卡」發卡量逾260萬張,玉山銀下一個目標,即是2025年前將市面流通卡全數轉換成為零碳信用卡。

中信銀行 金援離岸風電創雙贏

中信銀行在近兩年,以離岸風電大型聯貸案而受市場矚目。據了解,中信銀為了承作離岸風電聯貸案,特別挖角專業的外商團隊來執行,在2019年、2020年表現均可說相當出色,包括中信銀總經理陳佳文也指出,中信銀不僅在台灣,也承作泛亞太地區的綠色專案融資,特別是在離岸風電融資方面的經驗及實績,不僅出任管理銀行,還包括出任財顧,像是中信銀最大的一件代表作,即為2020年執行彰芳西島風場的專案融資,在這起聯貸案裡,中信銀同時擔任丹麥開發商「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CIP)離岸風電聯貸案的本土財務顧問、統籌主辦銀行,以及額度管理銀行,完成迄今國內總金額最高的離岸風電專案融資聯貸案,金額高達900億元新台幣,中信銀甚至還因為該專案融資,獲得《Global Finance》(全球金融)雜誌頒發「全球最佳ESG年度交易」(ESG Deal of The Year, Global)及《Finance As ia》(亞洲金融)雜誌給予「亞洲最佳專案融資交易」(Project Finance Deal of the Year, Asia)等大獎。其他如統籌主辦「天力離岸風電」聯貸案與開立「世紀鋼構」履約保證,均為中信銀在綠能方面專案融資的代表作。

中信銀對於離岸風電相關的綠能專案融資,除了商機的掌握,亦可響應政府離岸風電供應鏈國產化政策,透過深化與國際開發商和國際銀行合作關係,吸取國際經驗,進一步協助台灣供應鏈及產業銜接國際市場,協助許多本土供應商完成融資。

中信銀在綠能金融方面掌握的商機,除了作為聯貸案的管理銀行,還兵分兩路,在專案融資、債券發行上爭取出任財務顧問的商機。例如,中信銀日前再開國內業界先河,不僅擔任「沃旭能源」(Ørsted)的本土財務顧問,更主辦承銷台灣首檔外國企業發行的120億元(新台幣)綠色債券,除此之外,在櫃買中心公告「可持續發展債券作業要點」後,中信銀亦為首家響應的銀行業者,在202010月發行台灣市場首檔的「可持續發展債券」,該發行亦為其他業者發行可持續發展債券樹立「行情價」。

中信銀指出,2019年全球永續發展債券發行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可持續發展債券發行總量近430億美元,已占整體永續發展債券14%,而至20209月底止,已發行的可持續發展債券金額累積已超過1,200億美元,可說為ESG債券的最新風潮,2020年中信銀發行這檔債券,所募得資金主要亦投入再生能源及能源科技,社會經濟發展和權利保障,相較綠色債券,該債券同樣關切減緩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但同時則更進而加入人與社會的關懷。

國銀壓力測試將納氣候變遷

在國銀競相響應金管會綠色金融2.0政策、加強承作綠色金融授信之外,金管會亦擬從監理面加入更多與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管理相關元素,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概就是金管會2020年責成銀行公會研究,20212月已出爐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指標。

據了解,此次銀行公會委託安永進行研究,主要借鏡包括澳洲西太平洋、英國滙豐控股、法國興業、美國銀行等4家跨國銀行引進、執行TCFD的經驗,未來金管會、銀行公會在對全體國銀訂定TCFD評比指標時,不只會和CDP(碳揭露專案)結合來做評比,同時這些指標亦將成為金管會日後對於國銀進行氣候變遷壓力測試的重要試題。

銀行業者指出,在TCFD要求之下,未來銀行不論在做投資或授信,不僅要檢測該標的在氣候變遷中的「實體風險」,還有所面臨的「轉型風險」對銀行曝險部位所帶來的影響。舉例來說,在實體風險的檢測上,現在已要求必須設算易受氣候變遷災害影響的房地產及所分布區域,占全體授信的比重,未來金管會在進行壓力測試時,國銀對於該比重也必須做出明確的交代。

在轉型風險上,銀行公會所提出的版本,也點出要入列的評比指標,包括了評估投資戶或授信戶因為能源成本改變、屬高耗能產品製造、將受到用電管制、溫室氣體排放定價等影響程度,特別是銀行所投資或授信的這些標的,因為氣候風險所導致的營運支出及利潤、資本支出與分配、併購與撤資及資本取得這些可能變化,都會成為在壓力測試時,必須計算的重要範疇。

在金管會訂定全體國銀一體適用的TCFD指標之後,未來銀行都要根據這套指標所列示的問題,來逐項了解投資戶或是授信戶對氣候變遷的準備及因應情況,從而將相關的氣候變遷風險對曝險部位可能造成的財務影響程度予以量化。這將成為金管會執行氣候變遷壓力測試的精髓,同時也宣示金管會對國銀的風險管理,將因應國際潮流進入一個新的格局,也意味著未來國銀在推展綠色金融時,不只是推展業務,連同風險管理的既有觀念也要打破重建,才能跟得上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