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
金控獲利王富邦推動金融正向力
勇奪2020年菁業獎「最佳ESG獎」
2020年是富邦金控「雙冠王」的超級年份,富邦不只創下金控稅後獲利908億元的歷史紀錄,更以驚人的力度推進永續ESG,獲菁業獎最佳ESG獎。富邦衝刺獲利的同時,推動企業永續的行動力,堪稱金融同業模範。
在2020年,富邦金以稅後淨利908.57億元,連續12年蟬聯金控每股獲利王,然而在衝刺獲利的營運主軸下,富邦金對「ESG」卻同樣注重,還拿下2020年菁業獎「最佳ESG獎」,令人好奇富邦金是如何將ESG貫徹於企業經營中。
從2015年始,富邦金啟動「永續經營(ESG)願景工程」,在公司治理及永續委員會下設永續經營執行小組,制定ESG五大策略。2020年,ESG策略進化為「永續治理」、「責任金融」、「創新服務」、「環境永續」、「員工照護」及「正向關懷」六大策略,深化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富邦金認定做好ESG是一種「正向力」,以正心誠意的理念關心員工、服務投資人、回饋社會以及創造環境永續。
永續經營願景工程,金控全動員
富邦金控品牌管理暨公關處處長兼企業永續部部長林茂生表示,金控旗下子公司包括人壽、產險、銀行、證券及投信等公司,遵循責任投資原則(PRI)、永續保險原則(PSI)、赤道原則(EPs)、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等國際永續金融架構,金融業能夠最快展現力量於責任金融,其餘就得集結集團資源發揮綜效,期望各單位都能在綠色金融提出不錯的案件。
首先,北富銀觀察到國際綠債的趨勢,因此北富銀與富邦證券共同承銷台灣首檔由非金融機構(日月光)發行之綠色國際債券,籌措的資金運用於廠房綠色設備,預計每年減少28萬公噸碳排放量;北富銀還主辦中國光大綠色環保聯合授信案10億港幣,用於工業廢棄物再利用,將麥稈、花生殼轉化為綠色能源供暖或發電,該案還榮獲亞洲銀行及財經雜誌「年度綠色金融案」、The Asset雜誌「最佳綠色貸款案」、香港品質保證局「綠色貸款認證」。
而富邦產險是台灣首家取得全球風力組織(Global Wind Organization)基本安全訓練證照(Basic Safety Training)的保險公司,目前承保超過全台三分之一的太陽能案場,陸上風力發電機組更超過半數,也參與台灣每一個離岸風電風場的保險計畫,目前富邦產險已躍居全台最大的綠能保險業者。
富邦投信2017年發行國內第一檔公司治理100ETF;2020年8月,推出由專業投資研究團隊主動操作的永續發展高股息基金,透過產品帶動一般投資人重視ESG發展。
提供具包容性、永續轉型及社會公益的創新金融服務
關注社會變遷所帶來的影響,富邦金透過「創新服務」策略,也就是結合金融核心職能的創新方案及客戶關係管理兩大領域,期望子公司能提供具包容性、綠色金融以及永續轉型、促進社會公益的金融服務。
富邦金控設計提升社會資產韌性的金融商品與服務,目前富邦產險就有農作物保險,包括梨、水稻、香蕉等作物,養殖水產保險則涵蓋石斑魚、虱目魚、鱸魚及吳郭魚。另外,還推出市場上首張農業設施颱風洪水保險,提供農民多一層保障。
就以今年初發生寒害時,富邦產險承保的梨與養殖水產共計受理766件理賠案件,同時啟動快速理賠服務,已完成養殖水產保險逾2,500萬元的理賠金給付,讓受災的漁民保戶能有最即時的關懷及補償。
針對綠色環境所開發的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則是打造各階段的工程保險、財產與財務保險及各式責任險,協助綠能產業發展潔淨能源。還有綠能綜合汽車險及綠能設備採購優惠,同時為促進環境永續及降低汙染,發展綠能綜合汽車保險、環境污染責任險等,而銀行則提供採購綠能設備優惠,提高民眾購買綠能設備的意願。
積極推動對社會弱勢族群的金融服務
因應高齡化及貧富差距所帶來的影響,富邦金控結合金融業核心職能推廣公益信託、安養信託、微型保單及發展在地保險等金融商品與服務,期望以金融職能消除貧窮。
另外為照顧弱勢族群及高齡客戶、身心障礙者,推廣公益信託及安養信託,至2020年11月公益信託各類公益活動及各類型贊助捐款金額約2.3億元;而安養信託累計受益人數193人,信託資產規模為20.7億元。
富邦金也結合志工及社福團體,推廣微型保險,透過與富邦慈善基金會及各縣市政府合作,以產、壽險之業務同仁及社福團體綿密的志工網絡,深入社會底層,協助投保傳送關懷,保障弱勢家庭的經濟支柱。受益人數累計多達4萬多人。
而為促進國人健康,降低社會醫療成本,翻轉傳統保單事後補償的概念發展外溢保單,投保外溢保單之保戶可透過自身健康管理獲得保費折扣,藉此提高國人的健康意識。
獲利常勝軍的富邦金控,又是如何重視風險管理,富邦金控風險控管處協理黃雯萍表示,過去多是從財務績效進行投資、授信對象的評估,為因應更加複雜的風險組成,評估角度需更多元,富邦金控展開ESG願景工程後,持續與各單位溝通,永續經營不是只從企業自身營運,更要帶領價值鏈一起,運用資金協助客戶進行永續轉型,以因應各地法規變化如碳稅議題,或是氣候風險造成的損失,因此逐步加入ESG因素、氣候議題作為衡量因子之一,才能更精確的評估客戶或是被投資標的的狀態。
精確權衡風險與機會,落實ESG績效與KPI連結
因此,在推動過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戰,是在投融資業務的風險與機會之間權衡。以台北富邦銀行在2017年導入赤道原則為例,一開始對業務單位而言是在傳統的授信審查面向外再增加ESG檢核,對於業務同仁確實有所不便。但是氣候變遷對於氣候高敏感產業未來經營相當不利,企業客戶若不審慎應對,對企業營運也會有長期不利的發展,這跟富邦金授信業務要掌握客戶信用狀況的目標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對金融業而言,風險也是機會,檢核出客戶營運的弱點,並將最新的國際發展趨勢觀念提供給客戶,進而改善設備,也是業務發展的另一種機會。2020年富邦金控首度獲得CDP氣候變遷評比最高榮譽「Alist領導等級」,代表富邦與同仁的共同投入及努力被看見。
為了促進ESG相關計畫的落實與目標達成,富邦金控人資長劉菁宜表示,將ESG績效與主管及同仁之KPI連結,以作為推展各項業務之指引,職掌六大工作小組的單位由上而下均設有與所屬業務相關之永續績效指標,除高階主管將ESG指標納入年度考核目標,同仁亦將ESG相關計畫列入「正向的力量」評核面向,作為職場行為必要指標之一,並透過績效管理機制檢視相關同仁對ESG計畫的推廣成效,其評核結果與績效獎金連結,具體並正向鼓勵同仁持續與公司政策共同努力與成長。
迎向2021年,富邦金控將推出永續培力線上課程,以淺顯易懂的課程內容提升全體同仁永續素養;同時透過定期舉辦企業內部ESG交流會、不定期舉辦課程,為各工作小組及子公司職掌ESG業務的同仁強化永續專業知識,協助形塑內部的ESG文化。看得出金控獲利王富邦認定要做好ESG,就算不是「立即獲利、不會馬上賺錢」,但若能做對地球好、社會好的金融服務就是一種「正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