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

先買後付後座力強大

疫情促使英國消費變化
採訪、撰文:黃庭瑄

從「方便」開始的Klarna網購服務,在疫情期間雖廣受歡迎,但隨之而來的債務積累也令人感到憂心。有彈性的信用背後,若變成債務,將影響正式銀行徵信和未來借貸,不可等閒視之。

情爆發後,許多人利用購物來療癒心靈,每天出現的包裹就是與外面世界的連結,去年一整年,全球疫情除了為網購、貨運業者創下績效新高之外,也炒紅了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 BNPL)的支付模式,BNPL透過網紅針對年輕人行銷,傳達出無卡也能分期,買東西先體驗後付錢,是一種很「酷」的模式。在歐美許多網站購物,結帳時選擇Klarna,你可以在30天內付清或進行3個月分期,120天內付清,完全不需要擔心目前帳戶不夠錢付全額,讓購物更輕鬆。隨著疫情持續延燒,許多人無法出門購物,這項服務提供使用體驗,不須先付錢,不滿意的品項都能退貨,讓消費者有很大的考慮空間。一切就從「方便」開始,越來越多使用者從小額開始分期,不只使用一家先買後付,每一家都累積一些債務,然而到了最後,帳單加總起來就一點也不酷了。

成長力道為數位錢包三倍

先買後付的信用檢驗機制很容易,若想使用此服務,以Klarna為例,其詢問的個人資料如電子郵件、郵遞區號和生日,檢查申請者以往是否有欠款不還的紀錄(僅止於此購物平台和合作廠商),若沒問題,信用馬上被核准,核准率達70%至80%。使用者在疫情期間大幅增加,2020年在英國增加100萬用戶,這些用戶年齡多分布在10幾、20歲,75%在36歲以下,有75%是女性,90%的人買衣服和鞋子。許多Z世代的顧客沒有正式信用,也尚未和銀行接觸,首度接觸信用的方式就是透過先買後付。

以Klarna為例,主打「先體驗後付錢」的網購模式,當你想買一件衣服,先不用付錢,Klarna會寄給你試穿,幫你付錢給商家。你有30天的猶豫期,當決定購買時,Klarna會從商家得到一定百分比的佣金;若不想要這件衣服可以退貨,沒有額外費用,購買後也可以進行無息分期。Klarna除了是科技公司,也是有執照的銀行,主打與「良好紀錄」的顧客來往,若是一直沒繳清款項,也不會增加利息,但一段時間後就再也無法使用服務,債務則轉到債務處理公司,最終仍會影響到真正的信用,對年輕人來說,則是加上失去這項體驗服務,然而還有相似的其他幾家公司可用,目前的信用紀錄是不互通的。

先買後付提供比信用卡更直覺和方便的模式,對於Z世代年輕人來說,可以繼續衝動購買,買完再慢慢想是否要留著用,結帳已經不是買東西的最後決定點,而是過了猶豫期才做真正的決定。在英國,這是目前成長最快的支付方式,是數位錢包的3倍。

信用卡業務壓力倍增

Klarna於2014年在英國成立,600萬用戶,與17個國家、19萬個以上的線上購物網站合作,包括ASOS、H&M、Top Shop、Michael Kors、Samsung等。其他先買後付的廠商如Laybuy、Clearpay也都提供相似的服務。除了在英國很熱門之外,2020年10月,Klarna進入美國市場,至2021年2月已有1,500萬名用戶。

疫情開始後,消費者追求更聰明、順暢、有彈性的消費模式,Klarna結合消費端行銷工具,如特價訊息、促銷活動、會員制度、禮卡使用等資訊,與金流端無息分期服務,給顧客更方便直覺的線上購物體驗,也能同步在實體通路使用。未來在美國預計與運動和大型活動結合,這樣顛覆過去消費者習慣的潮流不但改變零售市場的運作,也對現有的金融業信用卡業務產生莫大的壓力。

英國金融行為監理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 FCA)發現,先買後付的機制為英國零售業創造20.7億英鎊的營收,但同時讓每個使用者輕鬆累積1千英鎊債務,且有十分之一的使用者,在其他通路也有拖欠還款的行為。許多公司進行的信用審查並沒有確認消費者有沒有能力還錢,只是在評估自己企業的風險。納入FCA規範則代表,先買後付機制在開始借錢之前,必須進行適當的信用評估,且確保還款或有債務產生時,被公平對待,並有對應的財務申訴管道。

未遵守紀律恐債台高築

螞蟻金服2015年推出的螞蟻花唄,也是一項先買後付的工具,可於支付寶消費時使用,花唄根據芝麻信用分數和使用者消費水平的不同,給予1千到5萬人民幣不等的信用額度,主打先消費後付款,本月花下月還的購物體驗。對年輕人來說,花唄不設任何條件,比起信用卡容易申請多了,身邊的朋友開始不用信用卡而選擇了花唄。然而這種先買後付的體驗,使無法遵守紀律的年輕人陷入債務之中,花唄逾期還款首先會影響芝麻信用,有寬限期,逾期7天後暫時無法使用螞蟻花唄,還清後可恢復正常;逾期30天後,用戶將永遠不能使用,且會上報中國央行徵信系統,連結法律手段或債務公司,最後影響在銀行的個人信譽。

須考慮整體預算和付款能力

台灣目前推出的先買後付工具,主要與幾大購物平台結合使用,例如蝦皮推出「蝦拼晚點付」,以過往的交易付款數據作為審核基礎,主動邀請優質買家使用服務,買家提供個人身分資料證明,就可獲得3萬元「蝦拼晚點付」的額度,購物收到後不須立即付款,下個月再透過銀行轉帳,分期付款需要支付還款利息,逾期有滯納金和利息。AFTEE先享後付來自日商,利用手機註冊,網購先收商品再付款,不需要手續費,在期限內付款無額外費用,但若需分期攤還有分期利率,逾期有滯納金和20%年利率,目前結合PChome、東森購物平台。Momo、東森等也推出無卡分期服務,根據會員消費紀錄做審核,過關後先寄送貨品,並依據分期利率進行還款。

先買後付是一種借錢,然而無法還款不是唯一的問題,如果整體的預算無法控制,個人沒有自律能力,不只欠款和利息會隨之而來,連日常生活的其他支出也會受到影響。澳洲ASIC統計發現,六分之一先買後付的使用者,使用後有負面影響,有些延遲了生活中其他帳單,或是拖欠其他貸款,有些甚至再去借錢來彌補自己的缺口,或使生活透支。因此使用先買後付仍須考慮整體預算和付款能力,要將其視為一種借款而不是購物優惠。把先買後付視為金融商品,有自信能夠了解和掌握時才能使用。

電商和零售業者為了刺激消費,優化購物流程,不斷推動支付工具進化,連傳統認知的信用都被重新定義。以往工作有收入之後,從申辦銀行的信用卡來開始累積信用,但現在Z世代的消費習慣和所接觸的信用,已與傳統邏輯有所不同,追求的信用也與過去有差異。可以確定的是,個人的消費習慣和使用紀錄都會留下痕跡,在大數據的時代下,即使付款更有彈性,各種拖欠款項的行為仍會互相連結。再者,這些有彈性的信用背後,若積欠債務,也會影響到正式的銀行徵信和未來的借貸。然而最值得注意的是,要如何利用規範教育年輕人,在可支付的範圍內消費,否則在誘惑這麼多的消費市場下,大夢初醒就累積了高額債務,多年前的卡債風波,將演化成即使無卡仍累積了許多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