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
掌握金門產業轉型升級契機
「金門發展跨境電商可行性」成果發表會
為發展金門新興產業、引入產業投資機會、帶動青年創業商機,進而促進金門產業整體升級,金門縣政府以跨境電商產業作為重點策略產業,規劃「兩岸電商物流中心」、「海運快遞專區」等專案,打造金門縣跨境電商生態系。
金門縣政府與台灣金融研訓院於2月3日舉行「金門發展跨境電商可行性」成果發表會,邀集眾多專家學者共同交流議題,會議主要探討跨境電商經營模式新思維、青年創業在金門落地發展電商之建議與看法、如何發展具金門特色跨境電商產業、後疫情時代跨境物流在金門有何新定位等等,更發表「金門發展跨境電商可行性評估」成果報告。
金研院傳播出版中心副所長謝順峰指出,以往金門的產業發展重心,主要在於觀光與金酒,隨著兩岸關係與疫情衝擊等因素,二大核心產業同步下滑,金酒、觀光都思索轉型策略。整體觀察,金門發展跨境電商是好的開始,但須仔細研究並善用利基,只要能先抓穩1、2個利基,相信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陳祥麟:打造支撐金門的第三產業
金門縣建設處處長陳祥麟強調,過去金門發展觀光、金酒,產業結構相對單薄,2020年整體經濟更受疫情衝擊,因此希望能做好支撐金門的第三產業。且疫情改變商務運作的模式,線上經濟蓬勃以及小三通暫停,但小三通的貨運並未下降,因此只要能將跨境電商結合物流產業,形成完整產業鏈,對金門的經濟應有很大的幫助。
盤點金門的條件,廈門、泉州、漳州都在金門附近,小三通之前每天來回46個航班,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且金門可連結台灣六大機場,一天班次最高曾到96班,從金門到台灣與中國大陸的便利海空運輸具有極大優勢。
金研院傳播出版中心顧問黃文哲發表「金門發展跨境電商可行性評估」的成果報告,強調金門具有天時地利人和,金門鄰近廈門、泉州、汕頭、漳州、龍岩五大跨境電商綜試區城市,具備集貨、出貨功能。且金門位於海峽西岸的收貨港,每天有船班來回台灣各港,空運可處理快件,不受東北季風影響。目前金門除已具備船運、空運周邊資源,海運快遞項目也正準備中。
對於未來金門跨境電商模式,短期建議設立海運快遞專區,建立廈門―金門―台灣物流動線,成為兩岸海運快遞體系一員。另外,冬季則是分攤部分平潭港到台北港貨運量。中長期則在金門集結台灣及第三國貨物銷入中國大陸市場,且在金門設立高附加價值物流服務,如集貨、分揀、併單出貨、加工與逆物流中心等。
跨境豐收共同創辦人卓星在表示,跨境電商的痛點相當多,因此要先了解跨境政策,尤其如何繳稅與跨境電商出貨系統等。疫情前後,不同品類的消費狀態也不同,出現因疫情而增加的消費場景,與消費者的接觸也日趨多元,這些都要深入了解。
運用優勢,創造產業槓桿效益
Te SA電商聯誼會共同創辦人陳宏欣認為,可將金門打造成前進對岸的電商前沿基地,讓學員學習後到對岸經營電商,並作為週末休閒度假的地區,同時補充資源及知識。
商研院國際數位商業研究所所長戴凡真指出,金門想要做的事情,不僅是跨境電商物流,更重要的是「產業」,建議擴大格局,讓銷售、集貨、通關、付款功能都到金門。善用與廈門無縫接軌優勢,使其成為樞紐,吸引周邊產業,最終形成生態系。
艾立運能副總蔡志強說,兩岸跨境電商物流運籌最佳解決方案是「金門發貨倉」,讓金門把電商的相關產業上下游吸引過去,成為跨境電商實驗區、學習區,造成產業的群聚。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王清風說,後疫情時代,跨境物流的金門新定位,可讓金廈對接,物流的對接可藉由e-hub電子化供應鏈的協同平台,但要遵守世界關務組織(WCO)的規定,把金門的物流利基與廈門串接,同時找出對的商品。
在綜合座談上,謝順峰指出,金門具有地利與人和優勢,發展跨境電商與物流的概念正確,過去的嘗試因時機未成熟而失敗,但先天優勢仍舊存在,建議先做好基礎建設政策整備,時機成熟後才能迅速獲取成功果實。
工研院服科中心智慧物流與供應鏈整合服務組研究員林鼎為指出,金門具有兩岸跨境電商優越的先天地理位置,配合金門縣府力推的海運快遞專區,未來將可大幅提升貨物通關時效並節省成本,更可將台灣本島適銷、高周轉率的商品預先進儲金門,一旦訂單成立即可就近發貨,進一步縮短兩岸跨境物流的距離。
卓星在指出,金門的地理優勢毋庸置疑,免稅島的考量是可行的,這件事理論上不難,但因為法規有很多要處理,導致執行上有相當難度。
陳宏欣說,人才的培育相當重要,電商是個產業鏈,要有前端、後端、數據分析等綜合支援,金門要讓年輕人留下來,就要提供工作機會,電商要在哪裡做都可以,善用金門特色的直播行銷也是很好的形式。
戴凡真表示,發展跨境電商可一舉數得,宣傳金門好商品,也能發展金門除了金酒、觀光的第三產業。
蔡志強說,「行銷是王道、物流是霸道」,實際遇到關稅等問題,不是物流或誰可以解決,重點在於需要建置整合價值鏈的物流系統。
王清風強調,金門要發展跨境電商,要先了解國際規則,把國際標準變成金門、台灣的標準,立足兩岸、面向國際,然後吸引全球商品進入中國,先把第一項產品做起來,踏出第一步,再逐步把金門變成國際的物流中心與發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