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

創造金融生態圈 積極圈粉

迎戰純網銀,傳統銀行加速數位轉型
撰文:編輯部

純網銀終於來了!然而在金融科技(FinTech)浪潮下,消費者的行為模式急速變化,「客忠誠度降低」成為傳統金融業者的最大挑戰之一,家業者都希望能善用金融科技來提供優質的創新服務,進而鞏固客的忠誠度。

技發展日新月異,金融業界現今普遍認為,結合大數據、AI等工具來串接各式金融服務,並與異業結盟發展「金融生態圈」的商業模式是面對純網銀興起的解決方式之一。

2016年,台新銀行創立的Richart子品牌,開數已突破225萬,深受年輕數位族群喜愛,在大家心目中,Richart幾乎就與「數位帳」畫上等號。2020年8月,台新跨越Richart金融服務的界線又創新推出「Richart Life」,被推崇為國首創的生活金融生態圈,透過這個平台及支生態圈最重要的兩支收付API,打造全方位的服務。

台新銀行「圈粉」能量大,積極落實場景金融

「銀行雖然是服務業,但一般人的金融行為頻率其實不高,畢竟不可能一天到在交易或存款、提款。」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包國儀指出,若要讓金融服務融入客的日常生活,就得靠著生態圈串接起更多消費場景,這正是近年來最的「場景金融」概念,而Richart Life正是這種概念下的物。Richart Life結合台新Pay支付及台新Point點數,打造了跨生活及金融的生態圈。

台新銀行同時發現,多數商家夥伴的痛點在於現行支付工具過多,收款複雜度提高,於是開發了one碼平台服務,整合了街口、LINE pay、拍付、歐付寶等電子錢包,加上台新是國唯一同時取得中國支付寶、微信及南韓韓亞跨境支付業務的銀行,著實商家省下與各支付業者進行系統介接的開發時間及費用。對於消費者而言,手機裡多少都有一些商家的App,但就算將這些App定同一張信用,並「集中火力」只刷這張,仍然常因為App太多、點數太分散而困擾,甚至放到過期都忘了兌換。若是透過Richart Life App,不僅可以享受網路購物、叫車、訂餐廳或飯店等服務,不同業者的點數還能互抵、共享。

享受一站式消費體驗,客黏著度高

台新將所有客與合作商家都集中在Richart Life平台上,讓客享受一站式消費體驗;當越來越多的客習慣在Richart Life上換點數,台新也能進一掌握客行為,推薦符合其需求的服務,持續提高其黏著度。

Richart Life上線後,即發揮強大的「圈粉」能量,短短3個月就突破百萬會員數,看起來成長速度極快,但這些成績都不是一蹴可幾的。台新銀行的消費金融業務在國一向名列前茅,現在是國最大信用收單銀行,再加上台新長期在數位金融領域默默耕耘,推出深受歡迎的Richart數位帳。在堅實的消費金融業務、Richart數位帳「雙管齊下」的基礎中,才能發展出像Richart Life如此有活力的生態圈。

儘管Richart Life成績斐然,但如今有更多銀行加入數位帳之戰,各家銀行都打出有吸引力的價格戰,加上純網銀來勢洶洶,「金融生態圈」的競爭勢必白熱化。對此,包國儀表示:「本來就沒有所謂獨占或寡占的金融服務,只是建立生活及金融合而為一的生態圈是需要時間的,重點在於客肯不肯持續買單。」

目前Richart Life僅限台新友申請,預計2020年底前會開放非友加入,也就是,之後Richart Life的服務對象不限於台新客,而是擴及全台灣2,300萬人,代表之後的成長空間可以期待。

永豐銀行在年輕人的手機蓋一間銀行,助有感投資

數位轉型有時也能讓規模較小的銀行闖出一片天,以永豐銀行的案例來觀察,在2019年6月推出數位帳品牌「大DAWHO」,原本起,但成立僅1年半便後來居上,已有60萬用,晉升市場前三大。

「之前並不是沒想過要做數位帳,而是想了非常久。」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處長品睿,公司一直在思考,如何讓數位帳不只是品或流程數位化,而是搶攻數位客群心占率?「紀律投資」符合年輕人所需

幾經討論,永豐定位DAWHO數位帳是「在年輕人的手機上蓋一間銀行」,並以集團部的孵化器之姿,透過部海選、外部招聘來物色團隊成員,從理專、技術人員到零售業、旅遊業背景的人都有,且平均年齡不到30

20億筆數位足跡彌足珍貴

外,DAWHO也要成為協助年輕人紀律投資的最佳手,與永豐金證券合推「大投」,提供網路化證券下單,最快在線上開後1小時就可開始交易,創下券商首例,推出線上台股、複委託交割戶綁定服務,能定期定額買台股、海外股市。若定DAWHO為交割,照樣享有活存新台幣50萬元1.1%利率,也是市面上獨有的,這些都讓DAWHO深受小資族青

而盤中零股交易上線也帶動DAWHO交易量,在上線第一週有高達22%的證券新客第一筆交易即為零股,而21至40的年輕客群則占據零股交易人數的4成以上。

DAWHO成立迄今,留下20億筆數位足跡,是彌足珍貴的資料。外,銀行客平均年齡約47,DAWHO用平均年齡僅33,當中高達7成從未和永豐銀往來,可見DAWHO確實拓展不少新年輕客群。

隨著越來越多金融業者推出數位帳,又遇到開放銀行第二階段上路、純網銀最快於2020年底開業,DAWHO還能保持競爭優勢?品睿,銀行有既有的客群,而且開放銀行新措施上路後,若能串接上數位帳,反而能強化提供給用的服務能量。

玉山銀行自主開發外匯智能平台,為客戶解決外匯往來痛點

而成立於1992年的玉山銀行,因應FinTech趨勢,也以「科技的玉山」為主軸,積極的推動數位金融,更是台灣首家自主開發外匯智能平台的銀行,「我們從顧客的數位旅程出發,解決外匯往來的痛點。」玉山銀行副數位金融長學華

像是首創市場高低點通知、到價通知,以及獨家的「外幣平均成本」功能等,玉山銀行打造多元服務管道,讓外匯操作零距離,「現在消費者都是多通路使用者,提供多通路一致的優質服務,對銀行的滿意度也越高。」學華

以超過新台幣50萬元的大額換匯來,以前都需臨櫃理,可能因此錯失最佳匯率。2018年,玉山銀行首創在行動銀行提供大額換匯服務,以IXML憑證理外匯交易申報書電子簽章,減少50%以上的交易時間,目前行動大額換匯金額月可超過1億美元。此外,玉山銀行是目前市場上唯一全行外幣ATM可同時提領日圓、美元及人民幣現鈔的銀行,除提供跨行提領,更是領先開發外幣帳扣款提領功能。2019年外幣現鈔提領交易,ATM提領率高達72%。

數位通路發威,節省破億成本

針對外幣詐騙,玉山銀行在2018年首創智能反詐騙平台,建立匯出與匯入的雙向檢核機制,若系統發現疑似詐騙態樣,隨即跳出警示進行檢核並輔以提醒顧客確認交易,曾阻近30萬美元,成功保住了企業員工的年終獎金。

玉山銀行更首創「玉山特匯日」利率、匯率搶購活動,2019年的利率搶購交易量大幅成長,月7小時活動的搶購成交量,相當於玉山銀行小型分行一個月的交易量。

目前玉山銀行個人數位交易占總外匯交易筆數高達98%,若由臨櫃處理,需耗費2.7萬小時,數位通路年更為玉山銀行省下破億元的營運成本。透過數位加持,玉山近5年外幣存款餘額翻倍成長,市占從第12名躍進至第3大。2017至2019年外幣存款餘額增量,也是業界唯一連續3年超過千億的銀行,無論是成長量或成長率,都穩居市場龍頭。

中國信託銀行「一站式線上申貸」體驗,快速緩解勞工紓困申貸人潮

而COVID-19新冠肺炎的發生,也讓更多銀行加速數位轉型。原本銀行為了配合政府各部會推出困振興方案,當中又以勞工困貸款的申請最為急需,為解決短時間大量湧入的申貸量,中國信託銀行不僅在受理首日就推出全國第一家提供QR Code線上申的數位服務,同時也以近年成立的全數位化處理流程Online貸數位申貸平台為後盾,打造出「一站式線上申貸」的無斷點客體驗。

政府推出困貸款後,短時間即湧入過去18倍的申貸量,若以傳統運作模式,勢必得投入大量的人力方能因應客的需求。中國信託銀行發展出全數位化的申請平台、智能審大腦與流程機器人等三大數位能力,在一個月期間受理超過28萬件申請,其中97%更來自數位通路,在收件數及核保數皆為全國銀行第一名。

數位申請平台大幅減輕人工作業

其中,「全數位化申請平台」將客由分行櫃和電話客服導向線上申請,大幅減少客往返奔波困擾,也可以用數位流程完整串聯「收件、建審、送信保基金、核貸通知、線上對保、自動撥款」作業。有了數位流程平台,也需要有搭配的數位信及審核大腦,中國信託銀行的「智能審大腦」累積多年的量化信用風險管理經驗所衍生出的智能審邏輯,再納入政府困貸款的規格考慮後,讓勞工困貸款在完成自動化審的同時,也兼顧一般案件的審需求。數位申請平台減輕了書面作業,智能審大腦把審人力使用在較複雜的案件,「流程機器人」則大幅地簡化中國信託銀行和信保基金的資料對接與交換作業,自動完成資料建、核保資料輸入工作。

中國信託銀行的全數位化申請平台,讓客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迅速而簡便地完成申,而全程數位線上快速審,更透過精準的數位流程,解決大量人力運用問題,提供客最佳貸款服務。

華南銀行首創全聲控AI行動銀行

面對純網銀的猛烈攻勢,華南銀行朝修及外合兩大面向發展,一方面優化升級銀華南銀行AI金融助理「小n」推出後,創下行動銀行交易筆數、交易總金額及使用人次大幅提升的亮眼佳績。(圖╱台灣金融研訓院)行App、引入「減法思維」,推出全新數位帳SnY專屬App;也準場景金融積極擴大異業合作,期能從不同業間掘更多潛在的金融服務場景,創造全新商業模式。

華南銀行首開全台先例,將人工智慧導入行動銀行,「我們採用Design Thinking的設計思考模式,與臺大學合作,解決客找不到想用的功能、操作流程冗長等問題。」華南銀行總經理張振芳表示。華南AI行動銀行與IBM Watson合作,將語意分析技術落實在實際交易面上,具AI全功能導航、全面聲控輸入與多輪對談互動等突破性功能,客只要出需求,AI金融助理「小n」就能從超過100支的行動銀行功能中,導引客快速完成交易。這項功能推出後,創下行動銀行交易筆數成長262%、交易總金額提升194%、使用人次提升420%的亮眼佳績。

修+外合,迎戰純網銀攻勢

AI行動銀行只是華南銀行金融創新與轉型的其中一項成果。近年大力推動的「金融服務+AI」計畫,運用AI技術,從到外翻轉客的金融服務使用行為。導入OCR視覺辨識技術、AI資訊分類及分流技術與機器學習提升數據處理精準度等三大RPA流程,解決原本大量且重複性的作業,全面智能自動化處理後,不僅業務處理量達全國第一,人力投入更從150人減少為70人。2020上半年推出全由AI研判市場趨勢與多元演算法的智能理財「華南好基智」;下半年,AI智能客服升級為AI智能客服2.0「得好機器人客服」,將各類型金融問題的平均準確識別率提升至9成以上。

看來,純網銀確實是發揮了鯰魚效應,這一年來,傳統銀行都卯足了全力,積極地進行數位轉型,畢竟傳統銀行擁有良好的品牌以及客基礎,只要跳舊思維,從上述這些案例來觀察,仍是具有創新能力以及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