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
綠色授信、保險與投資多元並進!
檢視綠色金融成績單
氣候變遷不全然只有風險,也激勵金融機構開發新商機,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加上離岸風電開發計畫需要龐大資金,透過綠債發行有助國內推動綠色能源,也讓本國銀行更熟悉綠色營運模式與風險樣貌。
雖說氣候變遷對金融機構帶來多面向的風險,導致金融機構必須更積極面對氣候變遷,採取評估方案以更準確評估潛在風險,並向投資大眾闡明目標與策略。然而,氣候變遷也不全然只有風險,同時也激勵金融機構開發新的商機,諸如綠色債券發行量的倍數成長、投資機構日益關注ESG資訊、全球綠色資產的開發等,商機涵蓋銀行、保險與資產管理端。
單兵變聯軍全體金融機構聯手打造綠金產線
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自2017年11月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後,截至2020年9月底,本國銀行對綠能產業授信餘額已達新台幣1.2兆元,較實施獎勵方案前增加2,400億元。
綠色債券部分,累計發行量已突破新台幣千億元,2020年截至11月24日,已有7家機構、15檔綠色債券掛牌,實際發行金額共計約台幣416億元;至於2017年至2020年11月則累計發行46檔,餘額為金額1,372.67億元,詳如〔圖1〕所示。債券發行人包括:國營事業、本國銀行、外國銀行、國內民營實體產業公司,與國外民營實體產業公司等五大類型,也符合國際上發行人日益多元的趨勢。

順應國際潮流,櫃買中心2020年10月6日已建立可持續發展債券之櫃檯買賣制度,加上既有的綠色債券買賣,2021年再納入社會責任債券,後續永續發展債券範疇將擴大為包含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及可持續發展債券,提供市場可直接落實ESG投資精神之籌資平台與投資工具。
國內金融機構方面,永豐銀行及中國信託銀行搶得先機,首先於11月6日在櫃買中心掛牌發行2檔「可持續發展債券」,永豐及中信這2檔可持續發展債券,皆為無擔保的主順位債券,發行金額同為10億元、5年期,所募得資金全數用於綠色投資計畫及社會效益投資計畫,或其相關放款的融資工具。
保險與資產管理方面,截至2020年6月底,已核准保險業投資綠能電廠之總金額約141億元,2家壽險業投資風力發電廠42億元。
證券與資產管理衝鋒速度更快,2017年12月18日,臺灣指數公司與富時國際有限公司(FTSE Russell)共同編製並發布「臺灣永續指數」(FTSE4Good TIP Taiwan ESG Index),已陸續授權各類投資機構包含ETF、退休基金與共同基金等運用於資產管理面向,首檔連結該指數的ETF,由元大投信發行,已於2019年8月上市,永豐投信也於2020年接續發行,截至2020年5月底,連結至該指數的資產規模已超過新台幣365億元。再者,根據晨星(Morningstar, Inc.)和投信投顧公會資料,截至2020年9月底,台灣已核准或核備的境內外共有56檔被列為永續型基金,由於ESG投資概念已漸受市場認同,永續基金資產規模已逾兆元新台幣。
已有475家上市櫃公司申報CSR報告書
衍生性商品方面,臺灣期貨交易所也已採用該指數作為契約標的,設計出「FTSE4GOOD臺灣指數公司臺灣永續指數期貨」。結合現貨與期貨市場,更便利各種類型的國內外投資人進行永續主題的投資、交易與避險等動作,進一步活絡市場,便利後續永續投資生態系的發展。
此外,截至2019年底,已申報2018年度CSR報告書之家數計有475家,占當時全體上市(櫃)公司1,608家之30%,其中取得會計師出具意見書者計有105家,另其他取得第三方驗證者計有147家,讓國內資本市場更顯「綠光閃閃」。
綜合前述金融市場實績,可以發現國內永續金融的推動已不再只是銀行端給予企業授信的單兵作戰,而進入到結合銀行、保險與資產管理業者的金融機構聯兵協同作戰。就產品而言,金融商品的品項更豐富,發行者也更多元,這都符合國際上的趨勢。
天然條件獨特 綠色產業商機可期
展望未來,我們相信國內的綠色或永續金融可以和國際市場一樣持續精進。就台灣的天然環境而言,地處熱帶╱亞熱帶的中南部地區日照量豐富,有太陽能發電容量潛力,尤其中南部地區因政府推動方案,掀起一股「全民種電潮」。另外,台灣海峽坐擁國際公認的世界級優質豐富風能資源,可建置容量5GW以上離岸風力發電場。
以上兩大優勢讓金融機構摩拳擦掌,以資產管理界的第一金投信為例,董事長尤昭文正帶領團隊成員評估利用類似資產證券化的概念,開發出適合小額投資人投資且能降低資訊不對稱的金融商品,更重要的,也想透過這樣的模式來協助綠能業者或開發商分散風險。目前也在評估是否結合新興的區塊鏈架構〔圖2〕,善用其不可竄改與可信賴等特性,先套用在相對成熟的太陽光電產業上,期望同時解決有資金需求的業者和尋求投資機會之投資人的痛點〔見表1〕。


另以銀行端為例,法國興業銀行台北分行在2020年9月發行3檔無擔保主順位金融債券,發行期限分別為5年、10年與15年。該行早在2018年10月便曾發行新台幣16億元的綠色債券,拿下「首批由外商銀行發行新台幣計價綠色債券」的歷史紀錄,之後連續3年皆有發行綠色債券實績。
法國興業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劉光卿表示,法國總行原本就非常重視綠色金融開發,「永續及正面影響力金融」是總行戰略性成長方針之一,該行規劃於2020年底前,協助與能源轉型相關的融資項目籌集1,000億歐元的目標,也希望能拿下台灣第一個外商銀行發行新台幣計價可持續發展債券的歷史紀錄,成為外商銀行在台分行的「綠能雙料冠軍」。
這也凸顯外商銀行對於台灣發展綠色能源十分支持,尤其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政策的當下,加上離岸風電開發計畫需要的龐大資金,透過綠債的發行來進行資金管理並分散風險,相信有助於國內綠色能源的推動,也能讓本國銀行更加熟悉綠色融資模式與風險樣貌,逐漸降低因對離岸風電不熟悉而裹足不前的現象。
外商積極發展本國金融機構應善用本地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興業銀行是台灣海洋風電(Formosa I)專案融資計畫的專案融資參與者之一,在這宗亞洲第一筆離岸風電專案融資案中,劉光卿說服法國總行和金管會,首度由該行台灣據點發行新台幣計價債券,用於該案的部份資金需求。為了離岸風電的融資商機,外商銀行調度亞太區專家群來台協助評估,並與政府單位進行溝通,為台灣離岸風電開發計畫準備好足夠且完備的金援。期望對國內市場更為熟悉且擁有更多資金部位的本國銀行,能透過參與專案融資等離岸風電開發融資計畫,逐步熟悉專案風險所在與外商習以為常的融資模式,扮演更重要且積極的角色,後續再透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活絡次級市場的運作,讓台灣發展為亞太地區的綠色金融市場。
最末,這波綠金新潮流,已逐漸為台灣形塑出新的綠金生態系,相信將是台灣金融機構後續的商機所在,其概念不僅限於綠色金融,也結合「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更是金融科技可以發揮的綜合性場域。若能結合初級市場與次級市場、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以及金融概念與科技發展,相信真能為台灣在這綠色金融新時代中,開創出一個永續「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