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
專家齊聚「2020 綠色金融新時代高峰論壇」
疫後新顯學備受關注
我國以金融挺綠能,助攻能源轉型,更將範圍擴大到永續、社會與治理(ESG)等層面。金融研訓院主辦「2020綠色金融新時代高峰論壇」,邀請金融、再生能源等各領域專家,分享永續金融相關議題,反應熱烈。
國際永續、綠能議題夯,台灣也有機會邁向綠色金融中心來發展,而為協助台灣金融產業具體落實永續目標,台灣金融研訓院特別主辦「2020 綠色金融新時代高峰論壇」。此次論壇邀請金融、再生能源、綠色循環、氣候環境等不同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分享永續金融國際趨勢、綠色金融推動再生能源,以及氣候變遷風險因應等議題。此次現場吸引超過200位嘉賓與會,聽眾反應熱烈,顯示國內金融業者對於綠色金融議題的高度關注。
金融研訓院延續溝通平台角色
金融研訓院董事長吳中書開場時表示,舉辦此次論壇的目的,就是期望讓國內金融同業更能夠了解整個綠色永續金融未來的趨勢方向。之後不只是侷限在綠色金融業務的拓展,更得隨時留意國際間綠色金融發展的最新動態,並且在審查標準、風險管理、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等經營實務面向,都能與國際制度相互契合。這對台灣金融業當然是新的挑戰,不過金研院成立40年來,一直秉持著與金融同業齊步向前的精神,面對綠色金融當然也不例外。透過研究、研討會議與研習課程,金研院將延續綠色金融溝通平台的角色,促進產官學研各領域的對話,為台灣綠色金融提供具體建言,期許對國家整體能源轉型、永續目標落實創造多贏局面。
金管會副主委許永欽致詞時強調,綠色永續金融已是必然趨勢,ESG更將深入成為公司治理的DNA。金管會綜合規劃處副處長胡則華更以「展望綠色金融2.0」為題,介紹永續金融國際最新發展趨勢,及行動方案2.0的重點內容。並提及近年來全球各地標榜ESG的金融商品快速成長,為了促使這些金融商品名實相符,各國的相關規範也大幅增加,其中又以歐盟最為積極。主管機關的發言,不僅對外傳達綠色金融的政策重點,以及與國際社會的鏈結展望,更展現出我國力拚綠色金融中心的企圖心。
今年是綠色金融發展關鍵年
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王嘉緯則以「綠色金融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題,為今天論壇系列演講揭開序幕。王嘉緯表示,2016年之前,綠色永續議題其實相對不受國內金融業界重視,但隨著能源轉型目標積極推動,金融業資金分配者的角色日趨重要,並認為2020年是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時點,COVID-19疫情肆虐下讓全球重新思考永續的必要性,也為綠色金融開啟新的發展契機。而台灣未來除了滿足綠電資金需求之外,更必須接軌國際制度,甚至可將金融科技導入綠色金融應用。
王嘉緯並指出,國內推動綠色金融的首要急迫任務,就是必須要建立起一套公開、透明的綠色永續分類標準,讓金融業進行投融資決策時得以確實遵循,藉此避免漂綠問題產生。對此,金融研訓院研究員彭勝本認為,我國未來可以參考歐盟在今年6月通過「永續分類標準」(EU Taxonomy Regulation)。該法案強制要求500人以上之公司與金融機構必須揭露其永續的「含金量」,並且不管是股票型或債券型基金,是否標榜永續型基金,皆要依其所投資公司的永續純度,再按照持股比例,計算該基金的永續含金量,且須公開揭露。藉由客觀的計算公式、審查評鑑與揭露機制,將可杜絕漂綠行為,引導企業朝永續方向前進。
台積電大手筆發綠債,凸顯關鍵位置
針對各方關心的綠能電廠籌措資金問題,此次活動邀請到國內兩家非常具代表性的綠電業者,分別由沃旭能源台灣總經理汪欣潔、寶晶能源董事長蔡佳晋,現場說明如何藉由綠色金融的力量來推動再生能源發展,尤其是現階段國內綠能兩大主力: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在籌資時所實際面對的挑戰,以及如何與金融業攜手克服。
在兩位能源業界專家的演講中都提到綠色債券這個關鍵字,因此金融研訓院研究員林奇澤也就「多元籌資大步走綠色債券新視野」為主題,發表對於目前金融市場最熱門的綠色債券之見解。林奇澤指出,依據國際經驗,綠債在綠電專案籌資過程中位居關鍵位置,實際上這也反映在全球蓬勃發展的綠債市場上。以鄰近的日本為例,過去5年間,綠債成長高達120%,而我國其實也不遑多讓,今年底更將推出可持續發展債券。
面對國內綠債未來發展,林奇澤建議,應持續追蹤國際主要準則、像是EU Green Bond Standard,藉此與國際市場接軌,促使國際法人機構參與發行或購買台灣綠債,並吸引國際綠色債券與相關商品參與我國資本市場。這不僅可讓我國管理規範更臻明確,更有利於提升我國綠色金融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對綠債資金用途多元化、活絡次級市場交易,乃至於疏導國內過剩游資等也都有所助益。甚至還可以把綠色新金融商品納入金融科技概念,如電廠資產證券化並結合數位渠道銷售,使小額投資人得以參與,為將來綠色金融商品的創新帶來不少想像空間。
事實上,最近櫃買中心就傳出綠色債券業務的好消息,招到台積電前來共襄盛舉。對ESG向來高度參與的台積電已向櫃買中心申請新台幣上限總額120億元綠色債券資格認可,資金用途主要運用於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及能源節約、綠建築相關投資計畫,預計12月發行。台積電今年已發債800餘億元,市場搶購踴躍,預料這檔綠債也將引起市場高度注目。
由於蘋果等國際品牌領頭衝刺綠電,並要求供應鏈加入由「再生能源倡議組織」發起的「RE100」計畫,在2050年前達到全數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台積電在大客戶蘋果要求下,已簽下全球最大、長達20年的920MW(百萬瓦)綠電購買合約,其中就包含今年7月初,一口氣包下沃旭兩大風場商轉後未來20年的發電量,估年發34.5億度,創全球最大單筆綠電售購電交易紀錄。台積電並承諾於2050年底之前,全球據點將100%使用再生能源,採購項目包括太陽能、風能及其憑證。
杜絕漂綠行為,引導企業永續
論壇下午場次討論聚焦在永續金融、氣候變遷的議題,除了由彭勝本說明歐盟新版永續分類規則,以及對於我國的啟示之外,另外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中經院綠經中心主任溫麗琪,分別從環境氣候變遷、後疫情時代循環經濟的角度,跨領域探討與金融產業的連結。
國內綠色金融領導品牌的國泰金控則是論壇的壓軸,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認為,金融機構應該要更積極面對氣候變遷,更準確評估潛在風險,並向投資大眾明確闡述目標與策略。不過李長庚也指出,氣候變遷也不盡然只有威脅,也可能創造新的商機,過去幾年數倍成長的綠色債券就是最好的例子,就看金融機構能否主動掌握。
在綜合座談階段,由金融研訓院院務委員陳鴻達主持,與胡則華副處長、簡又新董事長、李長庚總經理、王嘉緯首席研究員等人,就國際永續定義標準對於國內金融投融資實務的影響、金融機構如何發揮「議合」功能引導企業具體落實永續目標,以及金融業怎麼具體評估氣候變遷風險等,金融業者最實際關心的課題更深入地交換意見。也期盼藉由這次論壇,匯集大家的看法與建議,讓台灣綠色金融未來發展更臻順利。(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首席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