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
金研院規劃國際化人才發展藍圖
永續治理、管理制度、市場經營及跨國溝通
台灣產業要持續擴展,國際化是必走方向,但國際化的高階專業人才不足,卻成為各產業最大的絆腳石。金融研訓院多年來積極為台灣金融界提供培育管道、研訓課程,協助促進金融產業發展,為國內金融業培植具專業及國際觀之人才,今後仍將繼續與金融業攜手同行。
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要與世界接軌,除了語言能力外,要能與世界真正的溝通,如何擁抱變革、承擔風險和顛覆現狀,就成為重要的核心能力。國際化人才的不足,是影響台灣產業發展的隱憂,尤其是符合組織發展策略所需的關鍵人才,更是需要企業提供舞台,讓不同場域人才腦力互相激盪,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2019年12月所公布的最新資料,2018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已達73萬7千人,過去9年來增加幅度達11.3%,而30~49歲、大專以上學歷的上班族,是前往海外工作的主力族群。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出版的《全球人才2021》(Global Talent 2021)報告預測,台灣將在2021年成為人才供需落差最嚴重的國家。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所公布的最新《2020年IMD世界人才報告》,台灣的世界競爭力在63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11,但在人才外流與國內企業環境吸引國外高階人才項目為弱項,人才外流與無法吸引海外人才來台,將嚴重影響台灣企業競爭力。
國際化金融人才殷切需求
蔡英文總統在今年的國慶演說中表示,要打造台灣成為國際資本、人才及數位技術匯聚的重鎮,而台灣想要成為亞洲高階製造及研發中心,就要持續積極培育及延攬國內外專業人才。國家發展委員會也在近期推動「培育本土數位人才」、「延攬國際關鍵人才」、「深化雙語能力及國際視野」等三大關鍵人才戰略,讓台灣產業團隊更具國際競爭力。
金融業是支持其他產業發展的命脈,而人才是支持金融業國際化發展的關鍵,金融業要國際化,必須在人力資源策略與人才徵選上下工夫,而對於海外據點人才及國內關鍵性人才的培育,也有助於金融產業達成下列3項國際化目標:開拓國際市場,創造多元收入;產品連結國際,為客戶帶來創新價值;服務鏈結海外資源,提升組織競爭力的關鍵動能。
台灣金融業近年來在新南向政策開放導引下,積極尋求向外發展機會,由金管會至今年6月底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台資銀行業者積極布局亞洲地區,目前分支機構集中度最高的前3個市場為香港、越南及柬埔寨。面對競爭激烈的海外市場,人才競逐是很大的挑戰,海外人力的部署,除了在當地招募,於台灣培育具備關鍵職能的海外據點人才,除可降低組織內部文化的衝突,相對也增加本國人才登上國際舞台磨練的機會,刺激不同場域人才腦力相互激盪,無形中也提高機構的競爭力。
全球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風險意識抬頭,國際金融監理機構紛紛推出各項監理措施,使得風險管理與法令遵循議題,備受重視。自2019年美中貿易紛擾,到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產業面臨供應鏈重組與去全球化經濟的受挫,帶來一個和以往完全不同的發展格局,金融產業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此外,因應香港變局,香港國際資金管理中心的地位將動搖,台灣應如何超前部署,吸引國際資金管理機構及相關專業人才來台,刺激國內外金融人才交流及促進台灣金融管理國際化,為重要議題。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系統化培育海外據點及國內關鍵性人才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上任後,訂下四大監理目標,包含強化金融韌性、推動創新金融、發展永續金融及落實普惠金融;並根據國際金融情勢與監理趨勢,推出六大興利方案,包含公司治理3.0、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信託業務2.0、金融科技發展路徑圖、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及金融資安行動方案,顯見金融機構實質的經營上需要國際化,不是沒有進軍國際市場,就不用國際化,因此如何系統性培育國內關鍵性人才,亦是金融國際化重要的一環。
因應金融國際化趨勢,金融機構應長期且系統性的建立國際化人才庫,遴選具有移動力、適應力與語言力的儲備人才,並培育具「國際腦」的金融專業人才,而金研院已做好準備,透過課程內容深化、培訓模式多元化、國際合作網絡強化及學習履歷系統化,協助國內金融機構培育海外據點及國內關鍵性人才。
針對海外據點人才,金研院自2009年起,與銀行公會共同辦理「國際化金融人才培育計畫」(ITDP),迄今已培育出近500名中高階專業人才,每屆近2至3成學員調派至海外分行或升任較高職等職位,甚至遠赴美洲、歐洲、中亞、東北亞及東協國家,籌劃國際市場的開發經營。因應政府新南向政策,金研院自2014年起開始辦理「亞洲關鍵人才培訓計畫」(GEAR),增強國內銀行業者經營亞洲市場之實力。針對國內關鍵性人才,金研院以「永續治理」、「管理制度」、「市場經營」及「跨國溝通」四大培訓主軸,以系統化的培訓課程,響應政府政策,提升金融機構國際化格局,強化市場開發經營及產品服務創新之能力。
在「永續治理」方面,金研院透過公司治理系列課程,引領金融機構決策層級,著眼於大局利益,順應國際ESG意識及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以綠色金融促進企業綠色永續發展,善盡社會責任,創造經濟、環境、社會三贏。在「管理制度」方面,金研院透過稽核、法令遵循、風險管理及資訊安全等培訓課程,引領金融機構管理層級,建構以風險為導向之業務發展策略,確保金融機構在面對高度VUCA(Volatility, Uncertainty, Complexity and Ambiguity)的環境下具備金融韌性。
在「市場經營」方面,金研院透過財富管理、企業金融、消費金融、金融科技等課程,引領金融機構管理及業務執行層級,順應氣候變遷、數位化潮流、LIBOR改革及資金回流等國內外市場趨勢,推動產品服務轉型創新,建構以客戶為導向之全通路金融服務;另透過辦理理財規劃顧問(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國際信用狀專家(CDCS)、國際反洗錢師(CAMS)及國際資訊安全經理人(CISM)等培訓課程,協助金融從業人員建立國際認可之專業形象。
在「跨國溝通」方面,金研院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網絡資源,強化與國際金融培訓組織――APABI會員機構及外館之交流合作關係,發展各項國際交流培訓活動,提升金融從業人員國際化金融專業能力;並配合我國2030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透過金融英語培訓,提升金融從業人員英語能力,營造友善雙語金融服務環境;另透過加入人才循環聯盟(TCA),與國際機構結盟,推動台灣與海外市場人才互換計畫,促進人才跨境交流,提升跨文化溝通之能力。
金研院打造零距離服務與國際金融接軌零時差
今年在COVID-19疫情的推波助瀾下,金研院加速推動線上直播、視訊研討、隨選影音及數位徵才之「零距離服務」,使距離不再是人才發展的阻礙。今年度包含金融高階主管儲訓計畫(LEAP)、國際化金融人才培育計畫(ITDP)等多項大型培訓計畫及各項國際研討活動,皆透過數位方式與國際互動交流,讓國內金融從業人員掌握最即時的國際金融產業前瞻趨勢與業務發展動態,與國際金融接軌零時差。為此,金研院即將推出的新版數位影音平台,提升數位學習體驗。此外,在即將推出的新體驗App服務中,透過系統圖像化方式,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履歷資訊,協助金融從業人員掌握自身專業能力落差,提升學習動力。
台灣金融研訓院成立迄今已屆滿40年頭,一路走來配合我國金融產業政策,肩負以研訓領航促進金融產業發展之責,培育出無數能促進金融業務走向國際化的關鍵人才。展望未來,金研院將持續陪伴金融產業在永續發展及數位轉型等關鍵議題上超前部署,淬煉具全球國際視野與在地創新思考的國際經營管理人才,成為金融機構國際化的好夥伴!(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訓練發展中心副所長)